流片地即原產!華強北:現在沒人敢報價!


4 月11 日,中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官方微信發佈通知,明確「積體電路」 原產地依照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

這一規則的變更,徹底改寫了業界原有的遊戲規則,直接導致市場陷入一種報價停滯的混亂狀態。

一、打破傳統認知

長久以來,半導體產業對於原產地的判定存在多元標準。

舊規則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實質改變」 為核心標準,涵蓋稅則號改變、增值比例以及關鍵工序等面向。

海關在實際作業上也較為靈活,企業申報的COD 或CCO 等資訊都可能影響判定,甚至部分企業透過巧妙變更封測地來規避關稅。

然而,新規則橫空出世,摒棄了過往復雜的判定方式,將流片地作為唯一的原產地判定標準。這意味著,無論晶片在何處設計,最終於何地封裝,其「出身」 只看流片環節。

例如,高通設計的晶片,若在台積電流片,原產地即為台灣;而英特爾、德州儀器等在美國本土流片的晶片,原產地則為美國。這種顛覆性的規則改變,讓整個產業猝不及防,市場各方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的供應鏈佈局與成本結構。

二、華強北市場報價體系崩塌。

規則變更帶來的直接衝擊,便是市場報價體系的崩塌。

「現在沒有人敢報價,貨在天上飄,落地的時候市場可能是另外的價格了。」一家晶片報關公司負責人的感嘆,道出了行業的無奈與迷茫。

點看:傳:多家晶片廠暫停報價!

此前,產業對原產地認定較為寬鬆,多數人僅依據產品標籤,且由於封測產能集中在東南亞,對關稅影響預估不足。

如今,以流片地判定原產地,意味著美國晶圓廠製造的晶片將面臨高額關稅。

像是TI、英特爾等公司的產品,成本將大幅提高。

晶片管道商透露,不少美系晶片公司已暫停新增訂單報價,大家都在緊急評估新規影響。

市場猶如被按下了暫停鍵,交易雙方都在觀望,生怕因貿然報價而在後續市場波動中遭受損失。

三、產業鏈波瀾:上下游皆受影響

從產業鏈上游看,國內晶圓廠迎來發展機遇。

新規促使企業考慮將流片環節轉移至中國境內,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本土晶圓廠可望承接更多國際訂單,競爭力提升。然而,地緣政治風險也隨之加劇。

一旦中國晶圓廠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相關產品可能會被全球供應鏈排斥。

中游的檢驗企業面臨價值重估,原本在東南亞的檢驗基地成本優勢不再,企業可能將內測廠遷至晶圓廠附近。

中國大陸封測企業雖可能承接更多本土流片訂單,但也需應對技術升級壓力。下游的設計公司與終端廠商同樣受到衝擊。

依賴境外流片的中國設計企業成本上升,而本土IDM 模式企業優勢漸顯。

終端廠商則需追溯晶片流片地資訊,保稅區加工貿易模式也受到限制,合規複雜性大幅增加。

四、關鍵舉措:推動半導體產業自主可控

此次原產地規則調整,本質上是中國推動半導體產業自主可控的關鍵舉措。

透過關稅槓桿,倒逼產業鏈本土化,減少對國外先進製程晶片的依賴,加強國內成熟工藝領域的競爭力。

短期內,企業合規成本增加,市場波動加劇。

但從長遠來看,若能與國內技術突破、產業鏈整合形成協同效應,中國可望在成熟工藝領域建立全球競爭優勢。

不過,這個目標的實現,還取決於國內技術突破的速度、國際供應鏈的穩定性以及中美博弈的走向。

在這場半導體產業的變革浪潮中,雖然當前市場因規則變化而陷入混亂,但也孕育著新的機遇,中國半導體產業正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迎接未來的挑戰與希望。 (芯榜+)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