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核數字藏品平台疑似停擺,NFT合規之路探索漸明

NFT 的出現,為區塊鏈技術的結合展開了一個全新的窗口,開闢了全新的資產領域。 NFT作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其性特性,迅速同現有資產類相結合,尤其是在國外相關應用場景之一如雨後春筍出現。但NFT技術係依賴以太坊進行具體應用當遇到以太坊進行的時候,護士用本地化的監管方式應用了巨大的性和發展能力。

幻核是騰訊在2021年8月推出的數字藏品平台,背靠實力強勁的大型互聯網企業,上線不到一年便成為國內數字藏品行業的頭部發行平台。在即將“滿周歲”之際,“幻核”是否“幻滅”卻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7月20日,有消息稱,騰訊正計劃裁撤“幻核”業務,且早在7月初幻核對外業務就已停止。隔天,有媒體報導稱,幻核方面稱並未收到相關通知,目前運營一切照舊,幻核是否會被裁撤併未明確。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7月份後,騰訊新聞暫停了其數字藏品的數字售賣服務。


就數字藏品行業本身而言,自興起以來頻頻傳出投機炒作、欺詐跑路等負面新聞,讓大眾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一新生業態。

作為舶來品,數字藏品映射的是海外的非同質化代幣(NFT),但國內外監管對二者態度存在巨大的差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一直堅稱NFT屬於“證券類”產品,並試圖說服市場接受其金融屬性。與此相反,“去金融化”是國內數字藏品市場發展的底線。

此前4月份,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了《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表示要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6月份,中國香港證監會提醒投資者註意NFT的相關風險,並表示最近留意到有些NFT跨越了收藏品與金融資產之間的界線,例如有著與“證券”或尤其是“集體投資計劃”下的權益相類似的結構細分化或同質化NFT。如某NFT構成了集體投資計劃下的權益,推廣或分銷NFT便可能構成“受規管活動”。

顯然,監管底線已經明確,只是具體的技術性規範還需進一步勾勒。“前期一系列舉措體現鮮明導向,即要建立健康有序的數字藏品市場。”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兼首席數字經濟學家陳曉華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行業發展,規則先行,新技術迅猛發展,規則得跟上。

在此背景下,業內已達成共識,NFT走向合規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數藏資產風險來自何處? 

今年以來,隨著NFT熱度的持續攀升,國內湧現出大批數字藏品平台。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的數字藏品平台數量已經超過800家,而今年初僅不到100家。其中,阿里、騰訊、京東等大型互聯網企業無疑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引領者和風向標。

但是,騰訊的幻核上線後,數字藏品發售並不順利,特別是今年6月以來,該平台發售的數字藏品出現滯銷的情況,這成為國內數字藏品市場當下遇冷的縮影。

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委員、Hyperchain超塊鏈創始人史興國向記者表示,一些數字藏品平台發售的數字藏品出現滯銷,說明市場已經開始趨於理性。“幻核以及其他一些平台的離去,是否會對藏品持有者的權益造成影響,還有待觀察。”

而張烽則指出,即便幻核平台關閉,但藏品等資產存放於至信鏈,資產本身並不存在關閉問題,“相信騰訊會妥善處理好發行方與用戶資產權益等諸多相關問題。”

所謂至信鏈,是指由騰訊、中國網安、楓調理順三家企業聯合建設的可信存證區塊鏈平台,對標的是阿里的螞蟻鏈,均屬於聯盟鏈。需要明確的是,國內數字藏品平台大都基於聯盟鏈,即多個機構或組織參與管理的區塊鏈,每個機構或組織運行一個或多個節點,其中的數據只允許系統內不同機構讀取和發送交易,並共同記錄交易數據。

“很多人擔憂的事情並不成立,他們焦慮的方向也是錯的。”作為國內最早從事區塊鍊及NFT相關業務的業內人士之一,夏明(化名)對記者表示,有聲音稱國內數藏市場不安全,但發出這種觀點的人或許並不是特別理解區塊鏈的本質,“即便幻核真的關閉,也不會導致用戶藏品丟失,所有數據資產都在至信鏈上,不會丟失,也都是安全的。”

夏明進一步表示,對用戶而言,數字藏品行業本質的風險在於至信鍊等聯盟鏈的關閉,或監管對其收緊。“至於幻核是停是撤,還是更換團隊,對於行業發展來說,並不是很重要,平台僅為一個基本的工具。”

在張烽看來,站在整個行業的角度,目前市場普遍詬病的是,由於NFT技術協議比較初級,應用場景比較單一,部分平台進行了很多類似遊走於金融化操作邊緣的運作,可以說市場監管風險在加大。“在此情況下,市場可能會面臨進一步監管加強的風險,而騰訊高層可能認為其不必去承擔這樣的風險。”

但幻核畢竟是國內數字藏品頭部平台,其進退對行業發展勢必造成影響。陳曉華認為,幻核無論是尋求轉型還是待監管清晰後重啟,都將再次影響到整個市場的積極性。在監管去金融化的要求下,重歸NFT本質,在安全合規的前提下進行資產數字化、數字IP確權流通方面的無幣化探索,或許才是當前市場唯一的出路。

史興國表示,簡單粗劣的映射類數字藏品難以支撐行業長久發展,從業者應當積極開發複合權益類的數字藏品,讓藏品賦能到具體的實體業務上,這才是數字藏品行業的未來。 

NFT的合規化探索 

在業內人士看來,即便之後幻核裁退落地,也不代表國內數字藏品市場走向沒落。在監管紅線已經明確的前提下,官方也會鼓勵NFT在國內健康合規發展。

著眼當下及未來,張烽認為,近期以及中長期監管政策環境和趨勢應該沒有發生重大逆轉,未來NFT行業與實體經濟結合將進一步加強,同時NFT走向合規已經成為行業發展大趨勢。

7月6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科技與標準綜合重點實驗室區塊鏈版權應用中心主編,中國數字文化集團等單位聯合發布的《數字藏品應用參考》(下稱《參考》), 此為首個針對數字藏品領域的應用參考書,旨在為數字藏品行業相關區塊鏈平台、發行平台及用戶的應用和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管提供理論參考。

7月1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提出,上海將在“十四五”期間培育包括數字內容、數字貿易在內的數據新要素,支持龍頭企業探索NFT(非同質化代幣)交易平台建設,研究推動NFT等資產數字化、數字IP全球化流通、數字確權保護等相關業態在上海先行先試。

史興國說,上海市此次提出支持探索NFT交易平台建設,表明數字經濟相關產業的發展是上海市政府的長期規劃,並將以合適的時機和節奏推出。

他進一步補充,本次文件的整體內容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大框架下的進一步細化,上海勇為全國先,意味著會在相關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在推進數字經濟產業方面進行更多具備創新性的嘗試。“在明確的政策方向下,若中國數字產業能因此實現在國際市場上與其他國家同台競爭,一定有機會在整個數字化浪潮中爭得先機。”

“在支持龍頭企業探索NFT交易平台建設的政策背景下,可以預見未來NFT交易發行將逐漸在一個合規的框架下穩妥有序進行。”張烽表示,之所以由龍頭企業來主導探索,正好說明監管部門是力圖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避免市場人士所提到的“一放就亂”等可能,避免發生損害用戶權益、破壞市場秩序的情形,同時未來也可能將進行基於產品發行、交易的操作規範,基於平台相關監管要求,甚至基於產品本身的技術應用標準的合規探索。

值得一提是,上述《參考》在內文提及了中國大陸境內的聯盟鍊和公鏈,並未刪除“公鏈”。在夏明看來,這反映出政府並不是一刀切的進行規管,而是在相對靈活的處理,在鼓勵創新的同時重點防範的是金融風險。

夏明表示,“去金融化”的基調之上,國內監管對任何“質押”等金融形態都會非常警惕,也會盡力淡化NFT中的“Token”色彩。因此,NFT行業未來在國內的發展主要將更為與日常生活相貼合,如文化旅遊、生活消費場景、藝術等領域。大概率走的是與以太坊完全不同的道路。

對此,張烽也指出,NFT與實體經濟結合進一步緊密,垂直領域更細分,產業鏈更專業。“基於NFT並附加有關線下權益和其他相關權益的數字營銷也紛紛試水,基於合法合規模式下,NFT產品數字營銷確實能夠有效結合實體經濟需要,同時又能克服一些傳統數字營銷存在的成本高、針對性不強,發送渠道受限,與消費者用戶缺乏互動等相關問題,應用前景廣泛。”

如何保證NFT的安全,想保證自己的數字資產安全,對鏈環境的選擇非常重要,一個真正由多方共同治理的鏈環境或許才是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