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國際石油巨頭,為何連續兩年掉出《財富》世界500強前十

五大國際石油巨頭即名震天下的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殼牌(Shell)、英國石油(bp)、雪佛龍(Chevron)和道達爾(TotalEnergies)公司。它們均擁有上百年以上的歷史;它們均脫胎於上世紀大部分時間一直壟斷全球石油生產和市場(價格)的石油“七姊妹”;它們是跨國公司的代表,一直以超級的規模實力和卓越的盈利能力聞名於世;當然,它們也一直是《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前10名的常客。

可如今,2021和2022年度的全球前十大公司,卻不見了它們的踪影,這五大國際石油巨頭到底怎麼了?

今年8月3日,《財富》雜誌發布了2022年度世界500強企業名單。前10大公司中,石油與石化行業有3家公司入圍,分別是名列第4、5、6位的中國石油集團(CNPC,營收4116.92億美元)、中國石化集團(Sinopec,營收4013.13億美元)和沙特阿美(SaudiAramco,4003.99億美元)公司,均為國家石油公司。上述五大國際石油巨頭無一進入前十強。排名最靠前的是名列第12位的埃克森美孚公司(營收2856.4億美元),再往下是排名第15位的殼牌公司(營收2627.57億美元)。

上一年,《財富》發布的2021年度世界500強,前十大公司中首次出現上述五大國際石油巨頭“集體消失”的情況。去年,石油與石化行業有2家公司入圍,分別是名列第4、5位的中國石油(2839.57億美元)和中國石化(2837.27億美元)。沙特阿美公司位列第14,實現營收2297.62億美元。五大國際石油巨頭中,排名最靠前的是名列第18位的bp公司,營收1835億美元。

《財富》世界500強公司評選始於1996年度,主要是基於上一年的營收,對可查到數據的企業依據收入多少進行排序。那一年,五大國際石油巨頭中,殼牌和埃克森美孚公司上榜,分列第9和第10位。

從1996年至2020年的連續25年時間裡,五大國際石油巨頭總有至少2家出現在前十大公司行列中。高光時刻出現在2012、2013年,分別有4家公司進入前十強。

2012年度,殼牌、埃克森美孚、bp、雪佛龍公司分別位列第1、2、4、8名;當年,前十強企業中有7家來自石油石化行業,其餘3家分別是中國石化(第5位)、中國石油(第6位)和康菲石油(第9位);若算上能源行業,則達到8家,當年,國家電網公司位列第7。世界前十大公司有8家是能源企業,這簡直不可思議。

再如2013年度,殼牌、埃克森美孚、bp公司和道達爾公司分列第1、3、6、10位;當年,有7家能源企業進入前十強,其餘3家分別是中國石化(第4)、中國石油(第5)和國家電網(第7)。

而且,過去的十年,殼牌公司在2012、2013連續兩個年度榮登500強首位;過去的二十年,bp、埃克森美孚、殼牌公司曾在不同的年份均獲得過“500強頭牌”的稱號。

可如今,2021、2022年度,國際五大石油巨頭連續跌出前十強,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一,國際油價大幅下降導致石油公司收入驟減,是五大國際石油巨頭悉數跌出前十大公司的“不可抗力”。比如,2021年度,bp公司和殼牌營收(基於2020年的經營數據)分別為1835億美元和1832億美元,分列500強第18、19位;而2020年度,這兩家公司的營收(基於2019年的經營數據)分別為2826億美元和3521億美元。

也就是說,相較於上一年,殼牌的收入驟降50%左右,bp的收入陡降35%左右。要知道,2020年,全球開始遭遇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出現“急性休克”,石油天然氣消費需求驟降,油價大跌。在2020年4月,國際油價甚至出現-37.5美元/桶的奇聞。2020年的全年實現油價約為40美元/桶,比2019年下降了45%以上,導致石油公司的營收大幅下降。中國石油、沙特阿美等國家石油公司收入也出現了同等幅度的下降,之所以還能保持在前十大公司行列,主要是公司的規模巨大使然。比如,中國石化,2020年度的營收高達4070億美元,是世界500強的老二;到了2021年度,其營收2837億美元,同比下降30%,成為老五,但依然牢牢佔據前十強之列。

國際油價不是以石油公司的意志為轉移的,或者說,石油公司的經營業績除了“人努力”,還得“天幫忙”,即高油價。即便再高明的石油公司CEO、管理再卓越的石油企業,要是遇上像2016、2017和2020年這樣的“油價斷崖下跌”的“至暗時刻”,也只能仰天長嘆。

其二,國際石油公司在低油價時期為保住業績和盈利能力而採取的大幅剝離公司資產,而導致的產量和營收下降,是導致五大具體悉數跌出前十強的“戰略原因”。2016年以來,為應對低油價,國際石油公司加大了出售高成本項目資產的力度,主要是剝離非核心油氣業務,實現快速回收資金,減輕公司資產組合負擔。比如,2016~2020這五年,殼牌、道達爾等巨頭持續出售加拿大油砂和一些非常規油氣資產。2021年,殼牌公司將其美國二疊紀盆地資產整體出售給康菲石油公司,併計劃出售其尼日利亞所有深水油氣資產權益。

出售資產的後果是,如果沒有相應的資產購得,則直接導致公司的油氣產量當量有所下降,從而帶來營收的降低。比如,與2014年油價下跌時各公司油氣產量相對穩定的情形不同,2020年油價巨幅下跌期間,國際石油公司的油氣產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除Equinor (艾奎諾,前挪威石油公司)和雪佛龍公司的油氣產量微漲1%以外,其他國際石油公司的油氣產量均出現了5~8%的下降,平均降幅達到4%。如果再出現油價下跌,則石油公司面對的是“量價齊降”的境地。

其三,全球能源轉型和氣候變化對歐美石油公司的“抑制”效應更為顯著,石油巨頭們對化石能源的投入意願降低,“不敢投、不願投、不能投”是導致公司的收入有所下降的“主觀因素”。於石油公司而言,今年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量和收入。本來,隨著2017年以來國際油價的回升,國際大石油公司應該增加油氣領域的投資才對,但現實恰恰相反,石油公司對化石能源的投資在持續走低。特別是近兩年,受能源轉型加速演進的影響,國際五大石油公司投資油氣項目的信心嚴重不足。國際石油公司化石能源投資不足的現象引發普遍擔憂,OPEC、IEA等機構的負責人曾表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至少需要增加1萬億美元的上游勘探開發投資,才能保住全球油氣市場供需平衡的狀況。

與化石能源投資不足相反的是,國際大石油公司加快了低碳業務和非化石能源發展,該領域的投資預算顯著增加。能源諮詢機構WoodMac (伍德麥肯茲)的報告顯示,2019年後,國際大石油公司在低碳業務上的投資普遍增長了20~30%。比如,殼牌公司稱不會繼續“押注”傳統化石能源,未來在石油上的投資將小於總投資的一半,大部分投資將直接投向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發電。埃克森美孚2021年宣布把低碳領域的投資預算增長4倍,2022~2027年將投資150億美元;雪佛龍公司在2028年前在低碳項目上的投資將超100億美元,是當前投資的3倍。

其四,國家石油公司的相對快速崛起,以及服務業、互聯網企業的規模實力顯著增強,是導致五大國際石油公司地位相對下降的“客觀因素”。2010年之前,發展中國家的公司鮮有進入前十大公司行列的。比如,2005年度《財富》世界500強公司中,中國排名最高的公司是中國石化,以銷售收入750.76億美元位列第31位,這也是中國公司上榜以來的最高名次。

那一年度,國家電網公司名列第40位,銷售收入712.90億美元,中國石油名列第46位,銷售收入677.23億美元。過去十年,一批亞洲和中東地區的國家石油公司的崛起,使得世界500強的前十大公司有了新成員,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中國的三大能源企業,即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國家電網,以及中東地區的一家公司——沙特阿美。2015年以來,中國的這三家公司的名次一直保持在第3~5位,好的時候,像中國石化和國家電網,曾上升至第2位。而從2019年度開始,沙特阿美開始進入前十強。

另一方面,過去十年,從2014年度開始,500強的頭把交椅重新由沃爾瑪公司擔綱(沃爾瑪公司首次問鼎500強首位出現在2002年度),一直到現在,沃爾瑪這家超級巨無霸連鎖超市企業,一直雄踞榜單首位。而且從2018年度開始,沃爾瑪公司的營收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係人類有“公司”以來的第一次。

順便說一句,5000億美元之所以是個標誌,是指其突破了《規模:複雜世界的簡單法則》一書中對企業收入劃定的“上限”。該書中,作者杰弗裡·韋斯特認為,世界上尚未有一家企業的營收超過5000億美元,這就是“規模”的約束性規律。一旦超過5000億美元,企業的“熵”將急劇增加。還要指出的是,蘋果公司、亞馬遜公司近兩年開始進入前十大公司,而且排名顯著靠前。

最後,清泉想說,掉出前十大並不意味著國際五大石油巨頭不再卓越。相反,它們正在進行調整和轉型升級,以便在下一個時代的競爭中保持戰略優勢。而且,我們知道所謂世界500強實際上是500大,大不一定強,大不一定擁有與之匹配的盈利能力和價值實現能力。因此,比營收更重要的是效益和投資回報指標。若論“淨利潤”,2022年度埃克森美孚和殼牌的淨利潤分別為230億美元和201億美元;若按照淨利潤排名,在實體企業中,它們依然可以排進前十名。(財經)


疫情限制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