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看天下』-什麼你佔優勢的生態?

矽谷的心智模式(2):替人打工,同樣稟持創新創業精神。不止老闆有創業家精神,公司團隊也有創業家精神。矽谷公司喜歡聘用有創新創業經驗的人 (失敗或成功都無所謂)。在台灣不敢聘用”有經驗的老闆”。這其中理由,都有很踏實與現實的例証支持。如何做到跟矽谷一樣,對台灣是個挑戰。它是個生態問題。

世界上許多國家、城市想變成矽谷。

要模仿,就需系統性的模仿,從打造生態開始並深植矽谷的心智模式。否則會空有其表,或產出突變種。

中國的山寨,有其山寨的生態與價值鏈來支持其山寨的存在與成長。

那麼多地區,想成為矽谷,至今仍未能山寨矽谷或超越矽谷。正是因為缺乏矽谷的完整生態與心智模式。世界各地都可以學習矽谷,卻很難在矽谷已有成就的領域贏過矽谷。

要領先矽谷仍有許多機會,尤其在矽谷未涉及的領域。每個地區,都可以在自己已領先的領域或具競爭力的先備基礎上,運用新工具,在創新創業上取得頭籌。

例如:紐約在金融的創新創業就明顯贏過矽谷。德州在石油、能源的創新創業就贏過矽谷。新加坡在航運管理赢過矽谷。以色列在農業水利贏過矽谷。

因此不論您在何地區做創業創新,若不能選對該地區有優勢生態支持的題目或在該地區已是領先世界的題目上創業創新,是很難做出領先世界的事業。

*成為矽谷,不是做與矽谷相同的產品

所以當一個地區,説要成為矽谷時,第一要認清的是,不是要做跟矽谷同樣的產品或技術或事業。而是要用矽谷創新創業精神,打造”已有優勢”的生態,讓它更完整,更有優勢,然後捲席全世界市場。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有極優勢的生態,政府丶産業與全民要珍惜它,保護它,發展它。台灣的漁業、農業、觀光、醫療、生技、軟體⋯⋯等各行各業,是否具優勢的生態?如果沒有,如何培養?以色列、新加坡、愛爾蘭、冰島、拉脫維亞、荷蘭⋯⋯這些國家在培養產業生態上已有建樹,值得台灣參考。

回歸基本:台灣是否有培育創新創業精神的生態環境?(明天,筆者將用Airbnb的例子,來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