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心智模式』-創新創業如何在眾多題目中脫穎而出?

初始的題目,無法決定成功

這些創新創業的題目,先以產品或服務呈現,最終需靠成功的商業模式來維持成長與生存。例如:發明快擰乾拖把,解決拖地時擰水的麻煩,但若沒有搭配好的生産系統與銷售系統,構成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終將失敗。創業不見得是創新,創新也不見得能創業。創新創業,可以說是借創新來創業。只是創業的一種。

矽谷的題目要比較大

矽谷的題目會比較大,因為太小,反而找不到人投資。矽谷的創投手中擁有的資金多是10億美元以上。如果每家公司投資1千萬美元,他要找100家可投資的標的。這增加他做資金運用與管理的麻煩。如果找到可以投資5千萬美元的公司,那他只要找20家新創公司即可。當此創投投資5000萬時,他希望這公司IPO的市值為10億美元。這也是為什麼被估值為10億美元的公司,被稱為獨角獸。每個創投都在找未來的獨角獸。因此你不用擔心題目太大,而是要擔心題目會不會太小。至於題目的來源,並不重要,那只是行銷包裝故事。但如果你的題目比較小,其實也沒關係,矽谷有各種不同的投資人,會有興趣投資你的創新事業。

矽谷的心智模式(21):VC不會在乎題目來源,VC 會在意題目與VC資金與VC經驗的匹配性。更在乎創造的市場價值與新創團隊的競爭力與執行力。Airbnb 正好落在這區間

新創公司與政府角色與新創生態

“最佳”的期初資金來源是來自政府、非營利組織、基金會。這些機構的資金,通常是贈與,所以對公司股權資本結構較無影響。而且資金來自政府也等於對新創研發題目的贊同與背書。但像Airbnb 這樣的題目,是無法拿到這種補助。通常是具有高難度的科學研究或技術;或對社會公益有貢獻的專案,才能拿到補助。

在台灣除對以上傳統研發補助:基礎科學研究或尖端科技研究外,近年來也針對成立不超過七年正發展”鼓勵中科技”的新創公司給予補助。這補助的金額在一百萬與一千萬元間。不足以讓新創公司免除資金壓力,但對初期所需之種子資金而言,幫助甚大。

許多人批評,投資100家新創,也可能沒有一家成功。這些剛畢業的學生,經驗不足,不應該鼓勵他們創業。這些新創公司選的題目太小,不值得投資。原本不足的資金,投資資金不應分散,應該集中在幾家比較大爆破性的公司。更有甚者,指出這些被投資的公司,有的成為新創孤兒,有的成為殭屍企業。這些都是對的批評。

沒有”許多”新創公司,談不上培養新創生態 (新創公司是主角,也是客戶)

筆者認為建立新創生態比創立幾家成功公司重要。這新創生態的一部分或過程,就是要在不斷失敗中前進。失敗是不得不接受的過程,由政府來承擔一部分,新創家承擔一部分,視做教育訓練,培養更多的新創家。當新創家愈多,愈會有創新文化,成為新創生態的基礎。

政府的補助要顧及社會公平與正義。因為那是納稅人的錢,不應嘉惠某特定個人或團體。政府與私人要分工合作。政府投資種子資金與A輪資金。私人投資(天使投資人、孵化中心、加速中心) A輪後的資金。創投則主力在B輪與C輪。私募基金則著重在D輪與E輪。這種分工合作的前提,是要有足夠多的新創公司活過A輪募資。不然就無法建立生態。台杉創投董事長吳榮義說:台灣有錢人很多,拿得出錢投資的人也很多,但就缺乏值得投資的新創公司。

天使投資人

在談VC前,先談一下矽谷的天使投資人。矽谷的天使投資人,大概可歸類三種。第一種是本身是創投公司,但也提供天使資金。第二種是參加天使投資人俱樂部的天使投資人。第三種是獨立天使投資人。

大部分的天使投資人都有豐厚的財產。不是靠投資新創公司獲利維生或以此為目的。通常都是基於愛才、鼓勵後進、協助社區為出發點。天使投資人大都追求公益的成就。一種能夠發掘金礦或新星的成就。新創公司若有股權的考慮,可儘量尋找這種天使投資人幫忙。

若新創公司與天使投資人簽契約,拿了資金,若涉及股份、決策⋯⋯等,要注意合約內容。對日後找VC投資,可能形成障礙。因此新創公司若能拿到政府補助或非營利基金組織補助是比較好的資金來源。此時若能駐進孵化中心,就比較容易解決上述問題。

孵化中心

新創家需專家協助成立公司、尋找辦公室空間、商務器材、會計、律師⋯⋯等。為協助新創公司早日獨立並專注於事業核心,政府、學校等提供無償或低價孵化中心,譲新創公司駐進。孵化中心也構成新創生態中重要的一環。新創公司在孵化中心站穩後,可以考慮駐進加速中心並參加新創比賽。

就台灣目前狀況,政府不能只給補助,而不盡力去輔導新創公司,此時應加強孵化中心的功能與任務。至於如何做,相信許多先進、前輩都知道,限於篇幅,不再贅述。(註:也有臺灣的新創公司,將臺灣的孵化中心,形容為:那是提供免費辦公桌,還有大家可以一起開會的地方。大家期望孵化中心發揮真正的功能。避免新創孤兒。)

加速中心

Y Combinator 是第一家也是最有名的加速中心。加速中心與孵化中心的不同,在加速中心會嚴格挑選已成立公司的新創團隊、有期限:約三個月的培養就可以畢業,注資新創並提供教育訓練、人脈、金脈等服務,換取部分股權。在矽谷,加速中心多是私人辦的或是私人公司補助的Programs. 同樣的加速中心也是新創生態中重要的一員。

台灣新創公司也可以加入矽谷的加速中心。也可以參加矽谷的創投比賽。

Demo Day and Pitch 展示與募資平台

在矽谷有許多新創比賽,透過比賽媒合投資者與新創公司,並藉比賽,相互觀摩,並贏取賽金。Tech Crunch Disrupt SF, MIT $100K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Startup World Cup ...等在美國超過200種。在矽谷至少有30種。在此不贅述它的重要性。Airbnb 就是不斷參加比賽,才能認識Paul Graham (Y Combinator 創辦人)。

另有集眾資平台,像Kickstarter, Indiegogo

有些產品或新創適合透過眾籌平台來募資,投資者也是客戶。有名的成功案例,像Pepper Watch。

VC

VC 做什麼,要什麼?VC基本上是替他的投資人賺錢,以投資新創公司為標的,靠出售新創公司或IPO上市賺錢。由於投資的成功率,在1% - 10%, 因此要求的報酬率,也在十倍到百倍以上。矽谷VC 能夠澎渤,就是因為有很多的新創公司可以挑選。而為何有那麼多人來矽谷做新創,除了人才、技術、市場,最重要的是有很多VC可以挑選。VC 除了提供錢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做生意,所需的人脈、經驗、建議,甚至市場。就台灣目前的新創生態而言:需要本土VC,也需要國際VC。前文説過:VC 是一個相信你夢想的人,在你尚未完成系統,願陪你丶為你花錢的人。

有的VC只願注資,有的VC願提供幫助,有的VC要參與經營。有的VC願領頭募資,有的VC只願跟投出資。不同VC的投資金額有其上限、有其下限。投資時長也不相同,有的三年、有的五年、有的七年、有的十年以上。有的喜投生技、有的喜投軟體、有的喜投半導體⋯等。找VC跟找另一半同樣重要,要相配。從你最想跟他合作的VC找起。

其他在新創生態中的角色

交誼平台。像Evenbrite, Meetup, ....與各大學、研究機構、政府辦的研討會⋯⋯都是協助發展生態不可或缺的元素。透過交流,才能加速。

總結:天使投資人、孵化中心、加速中心、展出比賽平台、大眾集資平台、VC⋯⋯等,都以新創公司為服務對象,因此政府有必要盡最大力氣去孕育新創公司,鼓勵有理想的人,創新創業。筆者大膽推測,台灣每年需有2000家新創公司(有別於傳統公司), 如此才能建立創新創業生態。創新創業的生態價值在那裡?就如前文所説:價值是在完成系統(生態)時,才能呈現。矽谷已呈現創新創業生態的價值。台灣只需模仿而已。等到建好生態,每年只需500 -1000家新創公司,就能維持新創生態。更進一步是打造可以攻下國際市場的新創生態。這個題目很大,以後再行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