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億人口,太多還是太少?

在聯合國宣布世界人口達到80億大約一周後,美國VOX網站等媒體對這一事件的影響進行探討。

對一些環保人士和悲觀主義者來說,這個數字意味著更多的森林被砍伐、更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更加頻繁的自然災害;而在另一些人看來,這個數字還不夠高,他們認為人口增速減緩給人類文明造成的危險比全球變暖更大,而科技的發展能夠使人類獲得更多資源並進一步壯大。

那麼對地球來說,80億人口到底意味著什麼?

11月15日出生於多米尼加的新生兒費雷拉,被認為是全球第80億個居民。


世界將“越來越老”?

考古發現,大約280萬年前人類首次出現在非洲大陸上,而現在我們的足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個角落:2018年,科學家在馬里亞納海溝底部,即海平面以下1萬多米的海床發現塑料袋,而另一個科研團隊則在珠穆朗瑪峰上發現了人造的“永久化學物質”。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數量的增加經過了漫長的時間積累。從公元前1萬年至公元前2000年,全球人口從600萬增長至1億人。1804年前後,地球上的人口數量達到10億左右。

此後大約120年,也就是1925年,全球人口突破20億大關。從20世紀開始,得益於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全球人口數呈指數級增長。從20億到30億隻用了35年,之後每10到15年就增加10億。聯合國日前宣布,全球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這天達到80億。

不過隱藏在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背後的,是增速的放緩。據法新社等媒體報導,全球人口增速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達到頂峰(2.1%),此後便持續下降,2020年大約為1%,而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跌至0.5%。現在全球人口每年增長7000萬。

聯合國預計2050年以後,全球人口的增速將減少至每年4000萬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人口學家艾倫表示,未來全球人口增速將會持續下降,2080年前後人口增長將會停滯,屆時全球死亡人口數量將超過出生人口數量。

BBC稱,有研究顯示,生育率的下降意味著到本世紀末,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可能出現人口萎縮。包括西班牙和日本在內的23個國家,預計到2100年的時候人口將會減半。

此外,全球5歲以下的人口數量將會從2017年的6.81億下降至2100年的4.01億,而同期8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將會從1.41億上升至8.66億。

生育率低已經成為多個國家面臨的難題。2012年,新加坡政府製作了一個音樂視頻,通過配有該國風景名勝畫面的說唱歌曲鼓勵年輕夫婦多生孩子。

到了2020年,新加坡的生育率進一步下降,僅為每位育齡女性生育1.1個孩子。這是富裕國家生育率普遍下降的一個例子。

BBC表示,在很多方面,生育率的下降代表著一種成功,但經濟學有一個核心概念,即一個國家人口越多,生產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就越多,國民的消費也就越多,所以人口增長是經濟增長最好的催化劑。

不過,人口增長放緩並不一定伴隨著經濟衰退。除人口外,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還有其他因素可以推動。以日本為例,早在1966年該國的生育率已經下降到1.6。

美國夏威夷大學經濟學教授梅森表示,日本的經濟沒有衰退到此前預期的程度,這是因為該國在人力資本方面進行大量投資,重視教育並建立了非常好的醫療體系。梅森指出,可以通過引進外來移民來保證勞動力充足。

其實,包括英國在內的多國都在通過引進移民來增加人口,不過有學者指出,一旦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都在下降的時候,這就不再是解決辦法。還有學者表示,在多國生育率降低的背景下,要進一步發展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以此抵消人口萎縮帶來的部分衝擊。

在出生率降低的同時,全球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繼續延長,已從1950年的46.5歲增長至2021年的71歲。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會達到77.2歲。出生率的降低疊加人均壽命的延長,導致老齡化成為多個國家要面臨的問題。

據韓國《東亞日報》報導,世界老齡化率從2010年的7.7%上升到今年的9.8%。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稱,世界將越來越老。老齡化將給各國發展帶來挑戰。

不過《印度快報》認為,生育率的下降導致工作年齡(25至64歲)人口的集中,為加速人均經濟增長創造機會。聯合國提醒說,為最大限度地發揮有利年齡分佈的潛在效益,各國需要投資開發其人力資本,確保所有年齡的人都能獲得充足的醫療服務和優質教育,並增加就業機會。


地球能養活多少人?

未來,將會有1萬億地球人移民到太陽系——2018年,首次成為世界首富的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作出這樣的預測。以他為代表的樂觀主義者認為,現在全球數十億的人口不僅不多,而且不夠,還需要進一步增長。

與此相對的是以英國自然歷史學家艾登堡為代表的悲觀主義者。他們認為,人類現在面臨的幾乎所有環境問題都和這幾百年人口的暴增有關。一些極端的人甚至將人類在地球上的“擴張”比作“瘟疫”。那麼,當前世界人口到底是不足還是過剩?

據美國醫學新聞網站Medscape報導,聯合國估計2080年全球人口達到104億人,而這會給自然資源帶來巨大壓力。

聯合國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受飢餓影響的人數已達8.28億。即使全球經濟實現復甦,預計到2030年仍將有近6.7億人面臨飢餓。聯合國估計,到2050年食品產量必須比2009年增加70%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但糧食生產已造成全球近1/3的人為二氧化碳排放,而全球毀林面積近90%源自農業用地擴張。

《紐約時報》則指出,多個國家面臨“人口寒冬”。有數據顯示,除非通過移民來補充,否則到2100年,全球有180多個國家的預期生育率將不足以維持目前的人口數量。低生育率將對各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衝擊。

歷史上,不斷有人對世界人口的增長表示擔憂。公元200年前後,全世界人口大概在1.9億至2.56億之間,當時的歐洲神學家德爾圖良認為“人類已經涉獵整個世界……如此多的人口已經成為地球的負擔,自然已經無法維持人類的生存”。

1798年,當地球上的人口增加到8億左右時,英國牧師馬爾薩斯在其出版的《人口學原理》中分析說,如果不加以控制,地球人口數量會出現幾何級數增長,而糧食生產僅以算術比率增加,屆時人口增長難以得到支撐,戰爭、瘟疫和飢荒等天災人禍將阻礙人類的發展。

1968年,斯坦福大學教授埃爾利希與妻子一起出版《人口炸彈》一書,認為發展中國家將出現飢荒。1994年,斯坦福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計算出人類的理想人口規模應該在15億到20億之間。

歷史證明,人類不斷突破一些分析人士提出的地球人口承載力。所謂人口承載力是在保證自然資源可持續的前提下,能夠養育的人口數量。然而評估承載能力時,一般難以考慮之後技術創新帶來的影響。

美國突破研究所執行主任諾德豪斯2018年曾發表題為《地球承載人類生命的能力不是固定的》的文章,稱沒有理由認為人類不能進一步提高地球的承載力,核能和太陽能可以提供大量能源,而現代集約化農業系統同樣能夠滿足更多人的食物需求。

《人口炸彈》發表兩年後,美國農業科學家布勞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通過培育高產種子、改善灌溉等方法在20世紀中後期使大約10億人免於飢餓。澳大利亞目前的人口總數超過2500萬。據澳媒報導,該國的人口承載力曾被估計為500萬、1500萬。現在還有人認為,澳大利亞的人口承載力達到1.5億。

VOX新聞網認為,擔心人口過剩的人忽視了一個事實,即技術的進步、效率的提高和消費模式的改變使地球能養育更多的人口。擔心人口不足的人則沒有看到,全球人口趨勢並不是朝著一個單一方向發展的。

最後一個日本人可能在2500年去世,但尼日利亞的人口可能在2055年超過美國。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人口學家艾倫等學者認為,人口數量的增長或下降本身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適齡就業人口數量是否足以“養育”全部人口。

正如不斷變化的技術使我們能夠從地球上獲得更多資源一樣,自動化和預期壽命的延長可以提高每個工人的生產力,緩解年輕人減少帶來的經濟拖累。“德國之聲”援引世界資源研究所全球經濟負責人佩雷斯-西雷拉的話稱,如果我們優化目前的土地利用,可能還能多養活幾十億人口。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過去的問題能解決不代表未來的問題也能解決。很多專家和環保人士提出,造成環境惡化不是人口增長而是對自然資源的無節制使用和過度消費,富裕國家是其中的反面典型。

全球收入最高的10%的人造成了全球近50%的二氧化碳排放。根據非政府組織“全球足跡網絡”的數據,如果每個人都像美國人一樣生活,我們將需要至少5個地球的資源。如果都像尼日利亞人一樣生活,只需消耗現在地球資源的70%。如果把生活水準換成印度的平均水平,這一數字大約為80%。


21世紀是“非洲世紀”?

非洲正在經歷驚人的人口轉型——據《紐約時報》報導,聯合國11月15日表示,從2022年至2037年,世界人口將從80億增長到90億,而其中約有70%的增長將來自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它們大多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非洲目前的人口總數約為14億,但聯合國預測,這一數字將在2100年超過42億,屆時非洲將佔全球人口的40%。

非洲不僅將迎來最快的人口增長,還將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地區。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等媒體報導,僅在本世紀40年代,非洲可能就會有5.66億兒童出生。在這一時期,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亞洲部分地區超過一半人口將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

更高的出生率、更加年輕的年齡結構將給非洲帶來深遠影響。美國《國家事務》雜誌表示,一個國家的人口規模將對其實力產生較大影響。法新社援引專家的話稱,各個地區之間的人口差別未來將對地緣政治造成影響。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認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普遍認為世界將進入“亞洲世紀”,不過中國和印度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更多的是兩國的複興,而21世紀可能是“非洲世紀”。

《外交政策》雜誌的結論是否準確尚不得而知,但非洲重要性的上升,卻可以從近年來世界各國的表現中得以窺見。包括中美俄等大國、歐盟等國際組織,以及很多新興國家紛紛出台新的對非戰略,加大對非投入,“非洲熱”持續升溫。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由於現代經濟的發展,人口特徵對各國實力特別是經濟的塑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大部分全球經濟增長可以歸因於兩個因素:人力資本的提高和商業環境的優化。人力資本是教育、培訓以及其他決定個人潛力因素的統稱,而有利的商業環境有助於人力資本的開發。

有數據顯示,現在民眾平均預期壽命每增加一年,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就會永久增加約4%;一個國家的民眾平均每多接受一年教育,該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就會增長10%。

由此來看,非洲在崛起過程中仍面臨不少挑戰。據英國《衛報》報導,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如果非洲國家能夠利用自身的人力優勢,就會獲得經濟回報;另一些人則表示,非洲的高速人口增長不可持續,可能耗盡這些國家的資源,進而加劇貧困。


人口政策與環保政策就是相斥的政策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