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二大互聯網公司2022 年盤點:和過去的自己告別

2022 年,中國十二家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少見的有了共同的策略——降本增效。

它們試圖向市場傳遞出這樣一種預期:一家好公司不能只是敢擴張,還要懂得在合適的時候省錢。當互聯網公司開始省錢,最先動刀的通常是彈性最大的營銷預算和人力成本,其次是收縮或者關停虧損業務。

很多過去“先試試、盈利暫不考慮” 的創新虧損業務在今年大多停下,典型如騰訊的電商平台“小鵝拼拼”、京東的社區團購“京喜” 和國際化業務、字節跳動對標小紅書的產品“可頌” 與高端版今日頭條“識區” 等。也有一些公司的主營業務在國內的擴張空間有限,它們選擇把錢投向了海外,以尋求新的增量,比如拼多多在北美啟動了跨境出海項目Temu,美團計劃在中國香港送外賣。

中國互聯網平台的“降本增效” 從快手開始,這家一年虧掉近200 億元的公司自2021 年年底啟動了覆蓋所有部門的收縮。從員工到項目,從營銷廣告到研發成本,從住房補貼到餐食點心,一切都在縮減。

這個潮流很快傳播到幾乎每一個互聯網公司,並在最終傳到了業務依舊高速增長的字節跳動。

抖音電商持續增長,讓字節的廣告收入超過了阿里巴巴成為中國第一,海外的TikTok 繼續搶奪Facebook 的用戶。但今年11 月起,字節暫停了大部分招聘,目前部分團隊開始啟動規模化裁員。這曾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字節相信“大力出奇蹟”,成立前8 年就組建了10 萬人的龐大團隊,一度僅HR 團隊就有數千人,今天,字節已超過16 萬人。

這標誌著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集體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它們不再寄望於無窮盡的增長、不再篤定大投入能換來大回報,而是聚焦自身,確保自己能在停止增長之後,通過提高管理和經營效率取得更高的利潤。

各種層面的環境改變共同促成了這一變化。據我們統計,市值最高的10 家已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截至發稿,它們的總市值較年初已經縮水3136 億美元,相當於跌沒了一個年初的阿里巴巴,今年它們前三季度的營銷費用比去年同期節約了187.34 億元。團隊裁減則伴隨了大多數公司全年。

2022 年,各大公司完成的更多只是“降本”,通過減少投入,改善盈利情況。即便是大收縮後,它們中的大多數依然是中國最會賺錢的百大公司。不考慮銀行、石油、石化這些巨無霸影響的話,騰訊、阿里甚至仍能排前十。

但公司長久的經營光靠省錢是不夠的,人員無法一直減少、業務也不可能一直裁撤。我們將在2023 年看到,習慣強調先進管理理念的互聯網巨頭們,是不是真的可以“增效”。

房子在中國既是商品又是金融品。有人用來住,有人用來投資,還有人或者企業用來融資做生意。即使買來自住的人,也想著有一天房價漲了、收入多了以後,賣舊房買新房。房地產膨脹至今的背後,是被房價“只漲不跌” 預期挑逗著的幾乎所有群體。

但當前更加複雜的內外部環境切實影響了居民的購房信心和預期。

根據央行在全國50 個城市所做的2 萬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持房價上漲預期的儲戶佔比不斷下降,截至2022 年三季度末已經降至14.8%,是2010 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記錄。今年2 月和4 月,中國人還的房貸比借到的新房貸還多,這一統計結果也是之前沒出現過的。

在政策能說服居民把儲蓄打入地產公司戶頭前,貝殼和同行們的壓力測試不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