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髮,值嗎?算一下價錢,決定還是禿著吧

我們現在所享受的一切互聯網便利,都是拿程序員頭髮和毛囊換的。

要相信,每一根掉落的頭髮都有它的價值,每一個空虛的毛囊都有它的使命。比如,把一家民營醫療機構送上市。

12月13日,“植髮第一股”雍禾醫療在港交所上市。 從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雍禾醫療的整體毛利率水平均穩定維持在70%以上。

暴利“毛台”

“每個人的頭頂,都有一棟別墅。”

植髮很貴,是事實。

據了解,植髮,即毛髮移植,其原理是將先天對雄激素不敏感部位的毛囊(一般選擇枕部即後腦勺下方位置)移植到毛髮缺失部位。也就是說,植髮並不會將頭髮的總量變多,而是以“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在患者頭髮相對茂密區域中提取毛囊,種植到發量稀疏區域。 簡單而言,就是稀疏與正常區域的“結對子”,用你相對正常的區域如後腦勺的毛囊,援助慘不忍睹的髮際線。

那麼,“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植髮,究竟需要花費多少錢?

一般髮際線種植需要移植的毛囊單位數量在1000個及以上,具體需根據種植面積、毛囊間距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慮。若脫髮嚴重,種植單位數量可達兩三千個甚至更多。

因此,植髮手術的價格=毛囊單位價格*毛囊單位數量。

然而,這並不是最終收費。

“他們植髮醫生也有分類,真正確定手術之後還要有材料費、術後創面恢復治療費用等等。

以浙江大學醫學院余麗娟撰寫的《雄激素性禿髮的臨床特徵分析》為依據,中度脫髮需種植的毛囊數為1000-2800個。

取中間值2000,以最低收費標準10元/單位計算,2000*10=20000,進行植髮手術的基礎花費為2萬元。選個最低檔位的專家不過分吧,再加上術前檢查,術後護理的費用500+4280+1980=6760元。若想一步到位解決日漸後移的髮際線問題,需花費36760元。

與此同時,據雍禾醫療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公司整體毛利率分別為75.2%、72.6%、74.6%。也就是說,36760元植髮費用中,雍禾至少能從中賺25732元。連續三年超70%的高毛利率,堪比股王茅台。

高昂的獲客成本,卻無法帶來复購。植髮作為一次性消費,在結束手術後,原則上並無後續花銷。 “植髮第一股”通過營銷驅動所帶來的的惡性循環,其最直接的影響,表現在暴利卻不賺錢。

防脫是真需求,植髮是偽命題

數據顯示,年輕人較上一代人的脫髮年齡提前了20年,30歲前脫髮的比例高達84%,脫髮呈現明顯的低齡化趨勢。

顏值經濟影響下,烏黑濃密的秀發、高顱頂、美人尖、驚人發量等審美標準裹挾著年輕消費者。脫髮,儼然成為當代年輕人普遍在意的容貌焦慮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微博中關於脫髮的熱搜話題達17條,其中“中國有超2.5億人脫髮”、“頭皮屑多可能是脫髮前兆”、“年輕人脫髮的4個主要原因”、“生活最大的變故是脫髮”等話題閱讀量均過億,閱讀量最高可達5.4億,討論4.4億。

而這一切,少不了商家通過大眾媒體和社交網絡的助推。

“上午植髮,下午上班”

“無痛無痕植髮”

“脫髮、髮際線後移、額角大......專業植髮找雍禾”

以上這些廣告詞,在年輕人上下班的地鐵、公車站、電梯以及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台無孔不入。

密集廣告營銷,通過對脫髮帶來的顏值、社交、婚戀等問題進行著重強調,激發消費者對解決脫髮問題的迫切性。

脫髮,作為一種並不會危及生命的疾病,在商家的不斷渲染下,成為被製造出來的焦慮。且在長久的教育市場過程中,已頗見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與居高不下的營銷成本相比,作為一家醫療機構,雍禾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卻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加盟一家植髮店,成本只要7萬元人民幣起步,學習植髮技術也只需兩到三天,無需相關資質認證就可上崗。入職門檻低,無高端技術要求,使得人員成為植髮手術中相對可控的成本。

那些重營銷輕技術的植髮機構,與其說是醫療機構,似乎更像一個消費品牌。

視訊後也不用植髮了,套背景套圖案解決
原來是用毛囊數量算的阿長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