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杰:中國經濟的關鍵問題

對於中國的科技創新,魏杰教授判斷,下一步會迎來脫鉤的鎮痛期!



2023年3月11日,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杰教授在五道口寨都校友會上的演講及問答。


今年經濟增長到底是多少

你們知道有變化,二中全會的時候不是這次兩會提法,在兩會之前基本思路就是五到六之間,最好是“雙五”(5.5%),當時定的是5.5的指標,不是現在5%左右,一左右就有可能4%多。兩會的目標和過去相比適當的低調了一點。

兩會之前基本判斷是5%到6%之間,最少5.5%,為什麼當時是這個判斷?兩個理由:

一是在座的知道經濟學有一個理論叫潛在增長力理論,這是國際上通用的方法,用這個方法計算一下中國今年潛在增長率是5%到6%之間,這個理論支持了開始提出來5%到6%之間。潛在增長率推算出來應該沒問題。

二是去年只有3%的原因有三個,這三個原因今年大致上消失了,所以5%-6%之間應該沒有問題。去年跌落3%有三個原因:

1、疫情。上海封鎖之後,把整個產業鏈、工業鏈打斷了,人流、物流打斷了,一下子跌到了全年只有3%的增長。今年顯然疫情阻礙因素消失了,應該能恢復到5%到6%。

2、房地產拖累。去年房地產拖累非常大,大家知道房地產企業直接增長貢獻7%,加上建築業15%左右,加上裝修之類接近20%。也就是說1/5來自於房地產。去年三大指標全部是負的。投資增長率-14%,銷售面積-23%,銷售額-24%,一下子把我們拉的太厲害了,房地產拖累了增長,導致增長只有3%。今年房地產政策做了大調整,這個因素對今年不會影響那麼大了,應該是5%到6%之間。

3、去年大家預期不好,對未來不看好。出現了一系列提法,大家搞不懂,一會兒講分配,一會兒講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搞的房子、資本業很緊張,不看好未來,這些問題今年陸續做了調整,這個因素有所緩解,所以增長不應該太低。

去年(增長率)低主要是這三個直接原因引起的。這三個原因今年大致上都可能會得以調整,今年5%到6%的增長沒問題。一是潛在增長率告訴我們可以到5%到6%,二是去年三個因素都可以調整,今年恢復到5%到6%沒問題,尤其是5.5%沒問題。

為什麼兩會期間又調了呢?因為二月份數據不好,因為美國全面啟動了盟友和中國的脫鉤,二月份出口一下子跌了47%。去年增長很大一個因素是進出口,去年經濟出口增長9%以上,這樣出口經濟馬上成問題了。出口一旦出現這麼大的問題,美國如果繼續和中國脫鉤,我們研究美國為什麼買我們東西少了?不是消費少了,而是不採購我們的東西了。這樣下去今年出口很麻煩,所以不敢定高了,穩妥一點好,定5%左右。臨時變的原因是出口突然之間下跌。加上今年經濟恢復不會一下子那麼快,保險一點好,5%左右合理。最後公佈的是5%左右。原因就是因為出口的問題,二月份這麼大的問題,出現了美國主動和我們脫鉤,從第一大貿易夥伴掉到第三大貿易夥伴,美國對中國產品減少,不是美國經濟不好,而是對中國產品不採購,主要採購歐盟和東盟的產品,使得我們今年到5.5%難度有點大。加上國內的消費啟動不是我們想像那麼快,還是穩妥一點比較好,最後公佈了5%左右。

我自己覺得出口如果繼續下行可能在5%以下,原因是內需的啟動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容易,有些不是想啟動就啟動起來,出口一下下滑,5%左右確實比較保險一點,4.7%、4.8%也是5%左右。從調整目標的狀況來看,也不是想像的我們今年很快就反彈,不然不會二中全會到兩會這麼短的時間就調整了。調整指標的目的主要告訴大家今年的日子不是那麼好過,尤其是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爆發。有人講,明天和風險什麼時候到來不知道,誰早來不知道。這是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調整目標。

我們開始討論是雙五目標,5%到6%之間,怎麼一下子調整到5%左右?原因就是二月份數據出口非常糟糕,我們擔心出口繼續會惡化。如果出口繼續惡化,三駕馬車之一,去年很大靠出口,這個馬車繼續萎縮的話,今年增長不會像大家想像的預期那麼好。調整到5%左右的目標也提醒大家不要太樂觀,要有一點準備風險的思想。這就是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把原來的5.5%的目標調整到5%,背後的原因就是國際的狀況惡化的太快、出口掉的太猛,估計很難短時間拉起來,所以調整目標。



國務院機構改革

第二個問題,跟大家講一下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問題,這次改革圍繞三個核心內容:金融、科技、大數據。這是目前經濟的三大問題,圍繞這三點來推動這次改革。

第一、金融

金融方面動作比較大的是三個:

1、成立金管總局。這部分後面有三個要點:

1)除了證券之外的所有金融活動統一由金管總局來監管。所有的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基礎設施打破了過去分業監管,全部統一由金融監管總局來管,陸續都劃歸金管總局負責。除了證券之外所有的金融活動都納入到金管總局來監管,像支付寶之類的都歸金管總局管,而且是穿透式監管,找到自然人投資名單才行,機構不行。這次應該說是力度非常大的一次,打通了所謂的分業金融監管,你們應該很快體會到變化很大。現在金融活動越來越複雜、環境越來越多,原來的效率越來越低,監管不住,風險不斷爆發,只好金管總局統一監管,除了證券之外所有的活動由它來打通,穿透式監管。成立後會不斷地調整,涉及到除了證券之外的所有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基礎設施,從過去的分業監管走向混業監管,打通原來的分業局限。

2)地方要搞派出機構。我們對地方金融監管以派出機構為主的監管體系,把地方政府擠出去了。因為監管總局派出機構是金融管理主要內容,過去地方金融機構是為金融服務的,給自己服務又監管,監管不住,這次把牌子摘掉了,由監管總局派出機構來到地方,是監管的主體。地方政府原來機構不再掛金融辦的機構,一律撤銷,以派出機構監管為主,來監管地方政府的經營活動。因為最近的風險大量來自於地方政府,像河南的小銀行都和當時地方監管有關,出了這麼多事,所以監管總局未來以派出為主,不再搞地方政府監管,未來的地方監管核心是派出機構為主,而且一旦完成之後,地方政府掛金融牌子的機構都被撤銷,不再是目前的狀態。防止地方政府不斷加大金融風險的因素,地方監管以派出機構為主來監管。

3)全部是公務員管理,監管總局的管理是公務員,一律公務員負責。一旦納入到公務員另當別論,和過去有重大差異。監管總局所有人員加入公務員,不再按照原來的製度辦,全面納入公務員管理條例。公務員管理條例一旦搞成之後旋轉門就解決了,過去體制內的隱性收入出來後慢慢往回拿,這就沒戲了,完全按照公務員管理,把旋轉門基本堵死了,這部分人可能損失比較慘,統統納入到公務員管理條例上。

金管總局主要是以上三條,你們以後很快就知道這個調整力度是很大的。

2、央行。央行撤銷了大區分行和縣支行,所謂的分行和縣支行,央行不再監管金融,完全恢復到本職工作,只管貨幣和宏觀審慎監管,撤出對行為監管,基本全部撤銷,主要是恢復到對貨幣和宏觀審慎的監管,主要搞兩件事:

1)我們到底發多少貨幣好?貨幣多了不行,少也不行,多了是通脹和泡沫,少了通縮和衰退,都不行,到底央行發多少貨幣合理?監控的主要是M2增長速度和民營經濟增長速度。

剛才跟大家討論M2 12.9%,我都很吃驚,因為GDP按照5.5%算,通脹3%,8%,飆到12.9%,按道理M2 10%差不多比較合理,顯然貨幣太多,太多的問題6月份後會顯現出來的。重點在管M2增長速度和民營經濟之間所謂的關係,這是要重點管理。

2)貨幣怎麼發出來,中國發貨幣三個口徑:一是商業銀行為基礎,把錢貸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貸給個人,我們叫再貸款通道;二是以有價證券為基礎,逆回購、順回購之類的把錢發出來;三是以外彙為基礎把貨幣發出來。

這三個的投放貨幣功能和效果不一樣,三個投放貨幣口子哪個比較合理是央行管的。一個發貨幣,一個怎麼發貨幣,別的功能沒了。央行發生重大變動,同時央行全部是公務員管理,過去不是公務員的,是行員,這次全部納入公務員管理。未來央行的工作人員就是公務員,薪酬也是公務員,變化比較大。這次可能涉及到十幾萬人,我們縣支行所有的人員實際不是公務員,每個縣城二十人左右,大部分叫行員,他僱的人,這次怎麼辦是個大問題。央行變動比較大,宏觀審慎管理,監管的職能沒了。央行這次改革的力度比較大,尤其是全面走向公務員管理,這是第二個。

3、證監會由事業單位轉為國務院直屬機構,證監會的工作人員也是公務員管理。上交所、深交所交易所過去是證監會派的,薪酬很高的,一年七八百萬成千萬,一旦轉公務員管理怎麼辦?影響非常大,因為證監會一旦不是事業單位,收為國務院直屬機構變化很大。

上次有位同學問我什麼是直屬機構、什麼是組成機構?國務院共有26個部委,財政部、外交部、發改委等26個部委叫組成機構,西方叫“內閣”,這個任命是人大任命的。直屬機構是國務院領導任命的,不是人大。組成機構和直屬機構差距挺大,真正的組成機構26個部委是內閣,國務院直屬機構任命不是人大,而是國務院領導任命的。過去是事業單位管理比較靈活,這次全部劃為公務員管理,變動比較大。

經營證券的知道證券系統挺麻煩的是就像貓和老鼠關係一樣,有的老鼠貓變的,有的貓是老鼠變的。大家知道怎麼回事,沒法搞,老鼠變成貓,貓太了解老鼠怎麼跑,過兩天變成老鼠,老鼠知道貓怎麼抓人,這次動作比較大。

金融口以上三條變動比較大。

第二、科技

和金融一樣,科技短板越來越顯現出來了。重組科技部,未來不再管一般的審批,交給衛健委、工信部、農業部、環保部等,自己不搞了,這些機構都從科技部分到各個職能部門去了,專業機構負責科研經費的評審它的重點是監管。

另外,不再搞技術產業化了,技術產業化交給企業了,不再管了。一般的科研項目評審、科技產業化,科技部不管,重點是關鍵技術和卡脖子工程,而且對所謂卡脖子工程、核心技術也不是一般的管,而是政策上的管,有四件事由他來負責:

1、科技產業融資由科技部來負責的。錢怎麼來,搞科技創新要用錢,錢怎麼來?比如說決定每年財政科技支出增長率7%,不能低於這個數據。另外一個是吸納社會成本進入科技創新,搞一個科創板,這是他們管的,因為它決定錢怎麼來。未來對科技用資金退稅、減免所得稅都由它來管。

2、解決科技創新物質基礎。科技創新不是嘴吹出來的,要有物質基礎,大科研裝置現代化實驗室有才行,沒這些怎麼科研?最近公佈暗物質實驗室,在地下2000多米,人類發現物質能看見15%左右,85%左右看不見叫暗物質,主要清華和上海交大兩個學校承擔實驗室,那是科技部管的,搞物質基礎它來負責組建。

3、怎麼調動人們積極性,人們願意搞科技創新。如果科技創新還是誰搞誰窮,那就無法搞起來。過去靠信仰給個院士,現在沒用了,怎麼調動人們積極性?制定政策,比如說新提法,技術的實際控制人,參與知識產權創造過程中有貢獻了就可以享受經濟收益,叫“技術實際控制人”。過去總講物質財富是所有者,現在講政治財富所有者,只要你創新了某種知識產權,就可以分享收益了,怎麼調動積極性,這個由它來決定的。

4、基礎研究科技部負責。科技創新的思維來自於基礎研究,摩爾定律這麼大的信息產業就是來源於基礎研究摩爾定律,基礎研究不可能別人搞,國家要想辦法、科技部要琢磨,基礎研究要全管。

科技部作為未來政策導向,瞄準關鍵環節和所謂的卡脖子工程,而且從這四個方面搞政策調整。物質基礎、錢怎麼來、調動人積極性、基礎研究。這個調整比較大。科技部未來很多事起很大的作用。

第三、大數據

成立數據集,由發改委來負責。因為數據是生產力,是重要的資源。很多是靠數據的,國家製定政策靠數據,個人消費數據、企業投資數據,我們搞生產過程也是數據,像數控機床就是核心數據,數據就是生產力,成立數據集,要統籌這個要素。這個應該比較大。一旦搞成,一些外資來中國的數據要收回,外資能不能在中國採集數據?一大堆事出來了,估計這個波動也會比較大。

在外面上市企業數據的東西,能不能拿?美國上市要不要把數據給人家?外資在中國的投資涉及到中國的數據能不能帶走?都是大問題。

所以,數據集的產生標誌著一個新的非常重要的問題。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核心三條,目前經濟的核心內容“金融、科技、大數據”,這三個是目前經濟社會最主要問題,國務院機構改革大致改的情況是這樣。金融、科技、大數據上變動比較大,這是大家關注的第二個大問題。


靠內需,啟動消費

第三個問題,這次明顯提出來外資靠不住了,要靠內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靠內需。內需重要的內容是消費,消費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啟動。所以,第三個問題是啟動消費的問題。消費目前分為五個組成部分:

第一,基礎型消費,吃穿用。用包括五件事“家電、家具、家居、日用品、信息用品”。吃穿用是基礎性消費;第二,住房與出行。出行包括高鐵、飛機、小汽車;第三,醫療與健康。大醫療、大健康,這部分消費政策調整比較大,過去醫美現在放開了,醫療美容都放開了,這部分消費是重要的一部分;第四,文化與教育。最近政策調整比較大;第五,旅遊與休閒。

目前把消費分為五大部分怎麼討論啟動。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因為疫情影響而萎縮的消費大致上出現反彈,分為四個:1、餐飲;2、文化;3、出行;4、旅遊休閒。

以上四個是因為疫情影響,會出現大幅反彈。餐飲最高每年5萬億,估計餐飲、出行、文化和旅遊休閒這四個要點差不多在6月份就反彈到2019年的水平,到10月份左右的時候在這個基礎上上升3%左右。

第二,常規性消費。政策上做一個調整,比如說吃穿用的用,比如說家電、家居、家具、日用品等,科技創新之後智能化大家都要換。

醫療與健康實際上會持續上升,最近一些政策調整,過去不允許現在允許了,大醫療、大健康,整容問題都放開了,現在漂亮不叫漂亮,叫顏值高。這個逐步放開,政策調整了。教育,今年義務教育不可能放,職業教育放開。職業教育希望更多的社會資本進來,義務教育原則上不放,因為義務教育做三件事:語言、文字、科普,這部分不需要搞太多的課外培訓公司,調整差不多,不可能再恢復了。義務教育今年大調整,民營資本大量進入職業教育,職業教育進一步放開,我估計會上升。政策上調整常規性的今年消費,估計5%左右。

第三,對今年消費影響最大的是房地產,房地產是消費中最大的問題,今年有一個提法叫“消費看住房,投資看股市”,消費這部分能不能起來關鍵是房市的問題怎麼辦。這是目前討論最激烈的問題。疫情原因引起的反彈很正常,關鍵是房地產能不能起來,這是最關鍵的一部分。從2021年到現在,我們關於房地產的政策不斷出台,到目前為止,提了十個要點:

1、強調加大保障住房和廉租房的建設,推動破舊小區改造。對建築業啟動有意義,對新城市年輕人住房有意義。

2、滿足商品房市場合理性消費需求。改善需求和剛需都算合理性。

3、房地產產業是實體經濟支柱型產業。再次強調房地產是實體經濟支柱型產業,再次反復強調。

4、要求目前房地產企業要實現所謂的戰略轉變,從高槓桿、高周轉轉向常態性發展,推動房地產企業轉型。

5、一城一策。

6、解決出現流動性房地產企業的問題,尤其是優質的頭部企業問題,解決恆大之類企業流動性出了問題的企業。

7、保交樓,把錢付了,樓要交給人家。保交樓作為重要政策。

8、房地產稅的試點暫停。2020年當時定下來2021年啟動房地產稅試點,試點五年後,房地產稅法交給人大,人大五上五下推出房地產稅,原來2027年,現在暫停了。

9、金融16條,保障房地產流動性重組,降低融資成本。首付比例降低、貸款利率降低,現在4.1%左右大幅度降低,最近不定底線了,為了鼓勵買房子。

10、稅收優惠。一年內賣一買一退所得稅,一年內賣掉一套買一套退所得稅,鼓勵買房者。

到目前為止,這十個要點全出齊了。但是,情況沒有預計的好,三大數據還是負增長。投資增長率-13%,銷售面積-22%,銷售額-23%左右,還是負數。說明今年我們消費要靠房市能不能兌現是目前最關鍵的一件事。

提出今年“消費靠房市,投資靠股市”,這個提法是去年7月份,提出消費靠房市之後我們專門對房市做了一個調研,發現六個現象,這六個現象未來不一定成為現實,但是我這裡跟大家交流一下對你們思考有好處:

1、現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問題,相比過去最大變動的是市場。已經不是過去供不應求的賣房市場,已經出現了變動,而且出現了大規模分化,除了一線城市、強一線城市供需關係還是表現供不應求,大量的地市以上的城市基本都供過於求,市場發生了變化,不是過去房地產市場。除了一線市場、強一線市場供需關係有的平衡之外,絕大部分供過於求。市場變化是最大變化,所有政策不能依據過去市場,要依據現在市場變化出台政策,市場變化是我們發現最大的變化,房地產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僅改變了供不應求的狀態,而且出現了大面積分化,這個現象非常明顯。

2、房地產高槓桿、高周轉的基礎是快銷售。一旦銷售出問題這個模式就不行了,這個關鍵銷售是基礎,實現高槓桿、高周轉必須要快銷售。所有的房地產出問題,不是缺錢,而是銷售先出問題,才會出現流動性問題。包括恆大,是因為銷售出現問題才出現流動性問題。關鍵是銷售問題、市場問題,企業運轉的關鍵市場是基礎,一旦市場出問題流動性就有問題了。我們研究過所謂的房地產企業,爆發的點不是先缺錢,是先缺市場才缺錢,沒有市場流動性才出問題,說明這個現像很重要,高槓桿、高周轉的基礎是快銷售,這是很關鍵的一條。

3、房子這個產品有兩個屬性:一是消費屬性住的,一個是投資屬性保值。不像別的產品,汽車一過戶就便宜了,房子增值保值,一個消費屬性,一個資本屬性。但是資本屬性是以消費屬性為基礎的,沒有消費屬性就沒有資本屬性。過去買房子很多為了投資,現在發現投資不了就不買了,導致房地產市場巨大萎縮,這兩個是互為關係,一旦沒有消費屬性就沒有資本屬性,而且過去買房子40%、50%為了投資的,一旦沒有消費屬性就不買了,不是因為消費不行不買房子,投資不行不買房子,這個現像很明顯,現實世界裡反應非常精彩。

4、中國房子絕大部分只有消費屬性沒有資本屬性了。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大部分只有消費屬性沒有資本屬性。只有極少數優質房產才有資本屬性。最近拿到佛山的數據,最先放開的房子,普通房產量價齊跌,優質房產量價齊升,大部分房子沒有資本屬性,優質房產量價齊升,但是佔的比例比較低。我的研究小組非要搞什麼叫優質房產,又搞了此課題,優質和稀缺房產的指標:

1)小區生態環境怎麼樣,生態環境是人類的重要指標,不是可有可無,這是疫情認識到生態指標的重要性。新冠病毒北京感染率最高,大冬天人很多,沒有什么生態,最低的是三亞,生態影響。生態越好的地方優質稀缺,很重要。最近我住在三亞,他們討論三亞要不要取消限購,領導問了一個問題,一旦放開限購房地產增長多少。海南不是都好,就三亞這個地方,北緯18度,一旦放開增長多少。

2)小區周邊的交通環境怎麼樣,不是私人交通,而是便捷公共交通怎麼樣。

3)周邊配套如何,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配套怎麼樣。教育、醫療、文化配套好不好。

4)房子結構是不是適合現代人生活。如果適合現代人生活是優質的,是所謂的稀缺的,不適合就是不適合。

5)小區文化怎麼樣。誰住在這裡、跟誰住在一起很關鍵,階層分化很厲害。這是決定是否優質的重要因素。

研究小組專門搞這個指標,現在只有少數優質的稀缺房子有資本價值,大部分沒有資本屬性,這是觀察的第四個現象。

5、房地產產業出現分化,大規模分化已經逐漸開始。房地產包括三個行業:一是建設不動產,蓋房子;二是管理不動產。管不動產行業未來擴張很快,因為不僅管不動產,還要為不動產的人服務,也只有物業管理公司知道誰要什麼服務。有的小區自己CT、核磁共振,社區醫院都劃為物管公司來負責,不僅管不動產,還要為人服務;三是經營不動產。這個行業剛開始,過去這個行業起不來,因為投資容易,今年買明年賣就賺了,現在賣不了怎麼辦?每家幾套房賣給誰,不能總拿在手裡,總要回報,現在有一個行業叫經營不動產,經營不動產在西方國家是重要的行業。歐洲家庭酒店比較合算、比較方便。錢一交,密碼給你住就可以了,非常方便。大部分經營是中國人,以浙江人為主,房子不是他的,是租別人的,租賃公司也不是他的,也是租別人的,把別人不動產租給他們,租賃也佔的比例很高。這種經營不動產實際上在中國已經開始了,我們搞租賃經營條例就是為這個服務。過去誰也不搞原因很簡單,買來房子一賣就賺了,誰還經營?沒有很大意義,現在不辦了,原因是因為賣不掉了,不能總拿在手裡,總要有一些回報。現在交給租賃公司租賃三十年能收回成本,能收就行,是一點有一點,這個行業迫於無奈也出現了。

建設不動產、管理不動產、經營不動產,房地產行業的三個行業已經出現了。

6、房地產政策到位的話,可能啟動起來的情況對增長貢獻有10%左右就算高點了,不可能像2019年貢獻20%,最多10%基本到頂了。今年如果房地產政策像目前這樣的調整,能夠把三指標收一半就是偉大勝利,不可能恢復到2019年的情況,這點認識到才行。“消費看房市,投資看股市”這個提法對的,但不是我們想像的情況,像2019年的貢獻不可能了,這是我們發現很重要的情況。

消費看房市這個提法還需冷靜(看待)才行,不是一下子能拉起來。消費目前估計6月份開始有所緩解,大致分為這三個層面:

一是疫情消費之後出現反彈,如餐飲、出行、文化、旅遊休閒反彈;二是政策調整出現反彈的,大健康、文化教育調整之後出現一些;三是房子,住這部分佔的比例很高,到什么生活,大致上目前猜測情況是這樣。

如果能做到這個狀況,今年5.5%可能還可以。這是第三個大問題,關於關鍵啟動內需,內需關鍵是消費,目前的應對狀況和討論狀態,這是第三個問題。

內需看投資

第四個問題,內需重要一點是投資,投資的啟動是今年一個重點,投資分兩部分:

第一,政府投資。政府投資目前定了五個重點:

1、傳統基礎設施。包括交通、能源、水利,今年力度蠻大的,我估計投資額應該在一萬億以上。

2、新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兩個:

1)信息類基礎設施建設,如5G網站、寬帶網的建設,有建信息高速路,4G也是高速路,但是還不夠所謂的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要5G,這些東西今年仍然是重點。

2)科創類基礎建設,如大科研裝置、現代化實驗室,這些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像北京的懷柔、上海的張江、安徽的合肥等,這些搞大科研裝置和所謂現代化實驗室建設,北京懷柔非常龐大的科學城,五大類都在懷柔,一旦建成為它服務的高端人才需要5萬人怎麼辦?大學辦到邊上,中國科學院大學,到懷柔國家會議中心對面就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每年招7000名研究生,為科學城服務的,一旦建成為全國的科技創新服務。企業沒有力量建它,但是需要實驗、需要用,國家建成為你服務,有的收費、有的免費服務,為了科技創新,這種基建屬於新基建類。

新基建今年投資目前看到一萬億左右。

3、城市化建設。分為四個層面:

1)國家建設四大都市圈。大灣區都市圈、長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成渝都市圈。

2)強省會,一些省會要強化它,構建城市圈。

3)區域型中間城市加強城市化。最近第一批省副省級城市,江甦的徐州、河南的洛陽、湖北的襄樊。

4)縣域城市化,以縣城為中心推動城市化。國務院發的文件很細,要求每個縣城要有三甲醫院,有標準CT、核磁共振才行。

城市化是重點定的四個層面。

4、生態環境投資。今年要構建國家公園為基礎的生態體系,國家公園149個,現在只批了5個,現在逐漸批出來,建設力度挺大。

5、建立一個良好的公共衛生體系,構建一個以社區醫院為基礎的公共衛生體系,要全面建起來,我們不夠。之所以不敢放開,專家有一條反對放開的原因,一旦放開醫療受不了衝擊,沖垮了,別的病也沒法看了,所以不能放,說明這部分很薄弱。當然最後發現放了也沒事,經濟學家胡說八道要錢,這些專家要命,更麻煩。這一塊要加快建設才行。

政府投資大致上定了五項,今年投資總量20萬億左右,為了拉動經濟增長下了決心,地方專項債務到了3.8萬億,基本上都用這部分了,量比較大,這是投資的第一個部分,政府投資。

第二,企業投資。企業投資主要是產業投資,企業投資是這次的大重點。我想和大家多做一點交流,這次研究企業投資的時候發現很多問題我們都要深入研究它,簡單的不行,很難拉起來。發現什麼呢?發現企業投資有幾個原則是比較堅持的:

1、人類社會仍然處於工業文明時代,雖然第四次工業革命進入數字化,但是還是工業文明時代,工業文明時代的核心是製造業。製造業的支撐點是科技創新,這是一條規律,這條規律必須遵守,誰不遵守誰就會衰退。

大家知道,工業文明的支撐點是製造業,英國沒有遵守,英國從不落帝國完蛋了,開始靠工業文明起來、靠製造起來慢慢不願意幹搞金融了,賺錢快。到了美國,美國靠製造業起來的,起來以後又開始犯老毛病,偏向科技和金融,製造業離開美國了。但是美國有三個問題解決不了:

1)3億多人每天用多少自己不生產,要進口,年年貿易逆差。

2)美國中產經濟和製造相關人是多數,佔70%左右,結果製造業離開之後就業困難、收入減少,美國發達國家要保障生活不能降低,政府年年借債,財政赤字。

3)階層分化很厲害。金融極少數人,收入不斷增長。大量製造業收入減少,越來越有意見,導致階層分化很厲害。製造業離開沒法做了,這個規則中國不能走這個路子,中國不能像美國一樣把自己推進去。工業文明的核心就是製造業,不能放棄它。

中國這次反復強調製造業的核心地位,製造業大致上分為三大類:

1、傳統製造業。包括六個組成部分:1)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工業;2)紡織與服裝業;3)家具產業;4)家居產業;5)日用層產業;6)信息類產業。

強化傳統製造業不能放棄。因為中國這麼多人口消耗東西靠進口不可能,要強化所謂的傳統製造業地位,我們不能放棄。

2、戰略性新興產業,屬於製造業範疇,包括八個要點:1)新能源;2)新材料;3)生命生物工程;4)信息和新一代技術;5)節能環保;6)新能源汽車;7)人工智能;8)高端裝備製造。

這些屬於製造業範疇,不能放棄它,一旦放棄很難實現下一步的強國理想。

3、現代製造業,包括六個重點。1)航天器與航空技術;2)高鐵;3)數控機床;4)核電裝備製造;5)特高壓輸變電製造;6)現代船舶海洋裝備。

這三大類製造業中國不會放棄,一定會持續推動,因為我們發現誰放棄誰都會遇到巨大的困難。英國的教訓、美國的教訓都值得我們汲取,因為工業文明的核心是製造業,人類社會還是工業文明時代,最終的結果還是製造業是基礎,沒有製造業最後很難保障下一步的發展。所以,製造業仍然是現在的重點。這條不能動搖,企業投資重要導向將是製造業導向。你們搞金融領域的服務對象,也要注意為製造業服務才行。製造業最後重要內容是科技創新,沒有科技創新支撐,製造業就不會進一步發展,科技成為重要的問題,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為什麼重組科技部?因為現在的科技很麻煩,目前短板太多,美國稍微出手就趴下了。我們最近自己承認的五大短板:

1、高端發動機不行,飛機發動機、航母柴油發動機、汽油發動機都不行,傳統汽車為什麼不行?為什麼要搞電動車?彎道超車,發動機搞不出來,只要加高端都不行。

2、材料不行,飛機輪胎搞不出來,材料不行。高鐵是設備生產大國,但是軸承搞不出來,沒有軸承鋼,手機我們是生產第一大國,材料來自於美國,我們搞不出來。簡單住酒店燒水壺,燒到一百度斷掉,傳感器搞不出來,技術上50%進口,一卡脖子整個製造業就跨下了。

3、數控機床不行。製造工作母機是機床,我們不行。現在我們進口德國、日本、西班牙,德國人不錯原始密碼過來了,日本不給原始密碼,買一台要挪用不行,需要他們來,不然就壞了。我們製造業一下很麻煩。

4、信息硬件不行。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這是製造的核心,製造未來方向是智能化和數字化,但是製造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不行。美國最近卡我們很厲害,最近發現美國卡的是高端芯片,手機芯片五納米搞不出來,航母用的28納米、汽車,都是傳統行業芯片,不是高端芯片。5納米、3納米用的很少,大部分是傳統芯片,這個事情很複雜,但是有一條這個不行,要研究怎麼來做才行。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不行。

5、生物醫藥和醫療設備不行。生物醫藥和醫療設備我們是大短板,很多基礎藥物搞不出來,常見並藥,像降壓藥,我現在吃的降壓藥大夫老是換國產,我說別換,還是用進口的,我們沒有完成創新,怕換了沒有用,這是常見病藥,醫療設備連我們的助聽器都搞不出來最好荷蘭,一個十萬,兩個二十萬,維修站只有上海的。後來知道醫療衛生設備,物理學家發現和醫學界沒有關係,醫學只是利用它。我們物理學怎麼沒搞出這些東西,它不是藥,不是醫學界的問題,而是物理學界發現的,我們是短板。

這五條我們是短板,所以國務院提了一個提法,“啟動內需和供給側改革相結合”,因為內需有但是供給不出來。這五條我們內需很大但是搞不出來,這個問題要研究。如果搞不好最終結果很頭疼。所以我們才發現,人類社會有一條規律,人類社會仍然是工業文明時代,基礎是製造業。我們搞投資、搞內需啟動要研究這個問題。

最近學術界長進很快,遇到困難才研究問題,才總結國際教訓,發現這是一個規律。我們人類還處於工業文明時代,核心是製造業,不是別的。而製造業發展的核心是科技創新,我們投資必須要研究它。

剛才討論到今年啟動內需一個很重要的是投資,投資分兩部分:一是政府投資,二是企業投資。政府投資好說,只要錢到位就行,企業投資就有點問題需要研究了,不是簡單的啟動企業投資。我們發現企業投資就目前中國來講有三個問題要搞清楚:

第一,人類社會處於工業文明時代。工業文明的基礎是製造業,而製造業發展的核心是科技創新。基本上要貫徹這個原則才行。所以中國現在汲取了英國、美國的教訓,中國不會讓製造業離開中國,要想各種辦法留住製造業,而且中國14億人口也離不開。所以這個作為企業投資的重點,製造業是下一步政策導向的重點。你們看到二中全會的工報和這次的兩會工作報告都可以看到。

第二,企業投資必須要堅持市場經濟原則,市場經濟不能動搖,企業投資離開市場經濟都是空話一場,而且投資一定會出事,堅持市場經濟是下一步必須要堅持的原則,如果這個原則不堅持,企業投資起不來。市場經濟目前關鍵問題是處理好政府權力和市場的關係,是下一步的核心,也是改革的核心。

政府擁有兩個權力:

1、公共權力,可以收費、發行貨幣。公共權力引發的,可以徵稅、可以發行貨幣。貨幣成本只有9毛錢,央行從幣上買來是2塊錢,賣給大家100塊錢,這是它的公共權力所在。政府一旦用公共權力,不能隨便損害市場利益,要約束政府的公共權力,如果不約束整個投資沒有積極性。怎麼約束?政府對公共權力使用必須遵循的規律,你只能通過宏觀政策來影響整個經濟,不能直接干預。所以,未來政府的關鍵是製定宏觀政策,有人叫它“紅綠燈制度”,宏觀政策包括五大類:

1)貨幣政策或金融政策;2)財政政策與收支分配政策;3)產業政策與科技創新政策;4)國際收支政策與開放政策;5)社會政策與穩定政策。

中外投資一樣,五大類。政府只能通過這五大類政策影響經濟,而不能隨便乾預經濟,雖然有公共權力,但不能干預,只能靠五大類政策來影響經濟。這樣給企業界提出一個問題,怎麼分析宏觀政策?怎麼認識它?能看懂才行。所以經濟學有門課專門講宏觀經濟政策,告訴企業怎麼分析它,怎麼看懂央行信息,這是一個新的情況。對政府來講,不能隨便乾預經濟,只能通過制定宏觀政策才行,對企業來講要分析宏觀政策,如果分析不好就叫無序擴張。企業關鍵是不是與宏觀政策這個相吻合。

2、財產權,比如說國有經濟歸它負責,有所有權,擁有整個國家的國有經濟,所有權是它的重要內容,所有權對市場的使用有一條必須公開公正的原則才行。要賣資產必須拍賣,要搞工程必須招標,要搞政府消費必須採購。所謂的拍賣、招標、採購是核心內容,中國必須強化這部分內容,否則市場經濟就不是公平公正的,未來中國一定會強化招標、採購、拍賣這類東西,必須要像西方一樣才行。這是所謂市場經濟做到的最基本的。界定政府的兩個權力,公共權力和所有權,如果界定不好沒有投資積極性的,最後的結果很麻煩。所以反復強調必須堅持市場經濟,這也是這次改革的重點之一,絕不能動搖。而且一定要處理好政府權力和整個經濟的關係。這是企業投資討論到的第二個原則。

第三,法制化原則。一定要實行法制經濟,這是保障企業投資的最基本保障,如果沒有法制經濟的保護誰也不敢投資,所以法制經濟是未來的基本方向。但是不是有法律才是法制經濟,要強化法制精神,法制精神有三條原則:

1、尊重財產。必須尊重財產,不能隨便剝奪別人財產,財產不能搞民主集中製,多數分少數,少數分多數不行,一定要強化這條,財產上不強調多數、少數的問題,必須尊重財產,這是天然原則。法制天然原則就是尊重財產,這是天然法律賦予的權利,保護財產,不能侵犯財產。

2、尊重人權、尊重權利。對個人來講是人權,對企業獨立法人權,尊重人權、對企業獨立法人權必須尊重才是法律社會。

3、尊重契約。咱們之間有合同、有規則都必須遵守,不能隨意更改,更改了就不是法制精神,一定要尊重契約,法制的核心是契約精神。

有位同學前幾年在東北投資,東北每年種糧食就是一季玉米,大量種玉米,玉米梗怎麼辦?過去火燒點了,污染藍天,地方政府原則保衛藍天,就吸引了發電廠,玉米梗給了發電廠,可以發六個月電,搞的不錯。現在保護黑土地,玉米梗要打碎埋在地下,沒有玉米梗燒了,要停工了,這要尊重契約,原來說好是賣給我的,現在不賣給我要賠償,不能不尊重契約。成本收入差不多,問題是保衛黑土地把玉米梗打入地下,地下很冷,第二年挖出來還是玉米梗。但是沒辦法,政府改了,後來說辦一個水利發電廠了,還是別辦了,不知道哪點又變了。契約精神,而且當時是十年,現在搞了五年就不保衛藍天保衛黑土地了,那必須賠償。契約很重要,沒有契約不是法制經濟。

這三條尊重是核心,尊重財產、尊重權利、尊重契約,這是法制經濟,按照這三條設憲法、民法體系,才是法制經濟。如果憲法、民法不體現這三條就不是法制經濟。所以,下一步讓大家放的投資必須全是法制經濟。不然過兩天提法一變,過兩天資本無序擴張要嚴懲資本,大家很緊張。只有強化法制精神才能啟動企業投資。

這次啟動企業投資三個問題終於搞清楚了,三條原則終於清楚了,製造業、市場經濟、法制經濟,這三者不能缺一個,才能保障這次金融啟動內需,保障這個經濟起來。這是關於企業投資最近討論的三個問題,你們看一下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這些精神,也是大家最近討論的一個結果,這樣才能保障未來一段時間企業投資能夠起來,否則企業不敢投資,也不能在哪投。這是啟動內需的第二個部分關於企業投資。

總體來講,所謂的投資大致上就是這樣,我估計應該說政府投資三月份後就能見效了,企業投資六月份能見效的話,九、十月份數字就好一點了,啟動不起來很難看,總體來講要往好一點想,能夠啟動政府投資和企業投資,這是討論的第四個問題,關於投資問題,大致情況就是這樣。


財政和貨幣政策

第五個問題,關於財政和貨幣政策問題,是這次兩會討論最多的。

第一,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赤字率今年到3%,去年是2.8%。地方專項債務3.8萬億,去年只有3.65萬億,今年進一步借債,進一步搞赤字。財政政策今年確實更加積極,赤字率進一步提高、負債進一步增加,尤其地方所謂的債務,財政專項債務進一步增加。財政政策今年大致上比去年要更加有力度一點,因為要保增長,這是財政政策。

第二,貨幣政策今年更加寬鬆,因為二月份M2增長到了所謂的12.9%,2016年來最厲害的一次。原來一月份12.6%,二月份12.3%,現在12.9%,遠遠超過預期,大量錢出來了。貨幣政策從目前來講希望能錢多一點,因為要啟動經濟沒問題。現在思考的問題是財政政策這麼積極、這麼借債,貨幣政策這麼印鈔票,要研究一下怎麼推動增長是關鍵,能不能實現原來的目標是一個關鍵。把錢要導向到應該去的地方才行。目前決策層的意識很明晰,想把更多的借來的貨幣、借來的錢更多通過股市的方式、資本市場的方式導向對經濟的刺激,這是第一個狀態。

最近說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有一條就是資金供給和資金需求。我們總講投資,但是投不了資,要求達到一定比例才能藉債,資金的供出關係不對稱,供給側問題。有一條辦法就是股市。今年第二句話是“投資看股市”,今年股市要有一個比較大的行情,支持的是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資本市場今年有較大的發展。目前決策層很清楚,兩會之後要全面推動股市繁榮是它的主要政策導向。目前放出來的政策有五條:

1、修改上市製度。從審核制轉向註冊制,審核制是政府決定誰上市就誰上市,註冊制是資本說了算,註冊制今年全面推開,條例出來了,深交所、上交所、北京交易所基本啟動了,讓更多企業上市、更多好企業上市。最近企業調研,比原來更難,以前是擺平一個人,現在要擺平資本,要求數據真實,資本很苛刻。很多企業沒這個數據就沒法搞。但是有一條好企業會進一步上市,過去審核制把一大堆破企業上市,現在註冊制確實有利於好企業上市,估計會進一步推動股市擴容。

2、今年進一步推動退市製度,垃圾股離開股市。資源退市、價值退市,股票跌到1塊錢以下退市,違規退市,一旦發現財務造假,不經過ST退市,今年算了一下差不多退市50多家,6月份以前。這個對淨化股市有好處,這條今年會很嚴厲。

3、要強化對上市公司的監管。這次證監會成為國務院直屬機構,重要一條是對證券投資方面的監管越來越嚴厲了,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比過去要更厲害了。不能忽悠投資者,忽悠投資者不好辦,誰還敢買股票,破企業一上市三板斧,股票減持、股票質押、收集破爛資產,都是套現走人,股市永遠好不了,今年強化強制性分紅。

今年新證監會一個巨大的政策是強制性分紅,投資買你的不分紅算什麼?中國永遠是投機型機制,炒股票,美國分紅。中國長期不分紅只有炒股票,永遠投機,穩定不下來,老百姓不敢入市,這條今年新的證監會會強制性推動這條,要么退市、要么保障對投資人的回報,很嚴格,央企都跑不了。今年這一條對中國股市有好處。

4、讓中長資金進入股市,保險資金48%必須進入股市,社保基金基本要進入股市的,因為股市不穩定沒有中長期資金,都是短期炒資不行。最近外資進入中國的力度很大,北上資金就是外資,每天超過100億股市一片飄紅,外資資金進入中國不再中國辦企業,一個好的企業股票、一個好的房子、一個國債,這個資金力度蠻大。我研究過外資對股市的投資,大部分中長期投資,有的企業分析很厲害,看中中長期,只要中長期在,沒有什麼問題。下一步國家讓保險資金大量進入股市,不要進投資了,保險公司很多搞房地產,一塌糊塗,現在強制性進入股市,不能搞這種投資了。

5、修改刑法時把兩件事納入刑法體系,財務造假、欺詐上市,一旦發現就坐牢,過去是行政處罰,對完善股市有好處。

股市目前釋放的信號是五大信號,今年更多的貨幣導向到所謂的股市。

有關領導反复講“消費看房市、投資看股市”,大量資金出來未來走向上一定是朝這個方向走,會進一步推動這個方向的發展。目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真正見效的話要看股市怎麼樣,股市如果到6月份左右還起不我,估計財政和貨幣政策帶來的不是推動增長,帶來的是風險越來越大。股市問題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要搞貨幣政策必然推動它無路可走,才能真正推動增長。

當然,目前決策層希望股市擴容,讓更多企業上市,老百姓要求指數提高,指數高了好一點,但是決策層不希望指數漲太快,希望更多企業上市,融資推動增長,這是想做的事情。

這次證監會改革,一個是為了風險,一個是為了提高效率,進一步強化效率讓財政貨幣政策進一步起到推動作用。這條是下一步我們要加速推動的一件事。

我記得去年制定今年政策的時候強調“投資看股市”,想通過這個中介把大量資金推到這個方向上來,這就是和大家交流的關於目前財政貨幣政策,大致情況是這樣。

最後一個問題,政府報告講的一個問題,化解金融風險的問題。化解金融風險仍然是今年的重要任務之一,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化解金融風險我們的風險壓力比較大。

大家知道,我們的金融體系包括六個組成部分:

第一,銀行體系。銀行目前的壓力有三個:

1、有一些銀行呆壞賬太高,運轉不下去,最近正式批准遼寧兩個銀行破產,我估計今年可能還有幾個銀行正式批准破產。當然,還是要強化一下這方面的問題,不能繼續讓這麼多銀行出問題,目前的壓力就是這樣,運轉不下去,不是一個兩個。正式公佈的300家銀行,有風險壓力是300家,一部分銀行運轉不下去了。

2、銀行資本進入太低,就是空手道,一旦出問題自己解決不了就推給社會、推給政府,資本金比例太低。

3、漏洞太多,去年抓的銀行高管突破100人,最近不斷暴雷,制度有問題,不然怎麼出事,一定制度上有漏洞才會犯錯,制度上嚴謹的話不會出錯。

銀行製度風險化解三件事:

1、要求所有政府負責任,解決當地銀行,出了問題先拿地方政府問責。最近地方政府也害怕,溫州銀行實際破產了,但是浙江省政府負起責任了,讓浙江農信社接管了,沒有推給銀保監會,很多銀行地方政府搞銀行重組併購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要求地方政府不能無限度的破下去,要追查責任,而且出了問題包商銀行是基本的範例,按包商銀行的原則處理。

2、要求所有銀行出資人追加資本金,所有銀行股東追加資本金,達到指定的比例,出問題自己化解。

3、加大銀行製度的調整。

新的金融監管會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修改銀行的管理制度,堵漏洞。第一個風險方向是防止銀行出事,這是最近在討論的。

第二,非銀行金融機構。所謂的保險、信託、券商、期貨、金控公司、其它(如平台經濟),原來沒有設計的都是按照其它類,比如微信支付。這部分問題壓力主要在信託上,信託背後是房地產,大量出事的信託去年1000多億不能兌付,基本都是房地產基金,暴雷差不多暴完了,今年5月份基本上過去的事就結束了。

2、保險公司,一些開發商辦的保險公司,保險公司陸續出事,今年保險公司和信託仍然是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重點,今年也不允許它再出問題了。以前銀保監會託管的4家今年基本上處理完了,這部分目前把重點放在所謂的信託和保險公司上,還有金控公司,金控公司民營泛海、國有華融,今年直接劃給所謂的金管局了,最近討論一個條例就是金控公司的,我參加過幾次徵求意見,害怕它出事,今年不能出事。

第三,債券市場。債券市場是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餘額110萬億,發了債沒有還的還有110萬億,目前債券市場兩個風險點:

1、政府隱形債務,主要是地方融資平台。隱形政府債是非常大的風險點,中央不兜底。經濟發達地區可以解決問題,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解決不了。現在基本上幾條:一是賣地,賣地還債,為什麼政府對房地產那麼大勁?地不賣哪來錢還債,但是如果啟動不起來就展期,典型案例是貴州的案例,100多億展期二十年,前十年只還利息,後十年還本,這是展期,最麻煩是宣布承兌公司破產,破產就是破債,這比較麻煩,政府債沒事,但是隱形政府債是引爆點。今年承兌的2/3到期了,是大頭。這是國務院遇到的一個非常難辦的事。要么賣地還債,要么展期、要么破產,可能今年會引發一大堆的麻煩事,這部分問題估計6月份以後越來越尖銳了。

2、信用債、企業債,企業債差不多有30萬億的餘額,估計8萬億左右比較麻煩一點,也和房地產有關,企業債也和房地產有關,房地產仍然是今年引爆金融風險最主要深層的原因,今年企業8萬億左右6月份之前會出一點事,怎麼解決它?這部分是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怎麼弄是大問題。

債券市場目前壓力最大的是有一部分企業債還存在著風險,另外一個隱形政府債風險比較大、壓力比較大。估計六月份以後一些會陸續暴露出來。現在看來如果政府欠金融機構錢基本都會展期,個人錢以及公司錢最後是不是轉向長期的債務也是展期的意思。

第四,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是我們看好要今年導向和引導化解風險的問題,目前來看機會大於風險。

第五,外匯。外匯目前兩個壓力,一個是所謂的外匯總量,一個是匯率。外彙的總量現在還在31000億左右,馬馬虎虎說的過去,但是外匯結構裡面很有意思,外匯三部分構成:一是自己進出口賺的錢;二是藉別人賺的錢;三是外資帶來的錢。

自己進出口錢是小頭,大頭是藉別人的錢和外資帶來的錢。我們自己賺的錢順差問題上出口會大幅度下滑,逆差難度比較大,進口減的比較多,還能賺點錢回來,但是外資離開的錢比較大,我們只能靠借債彌補。借債的錢還是美元,美債不斷的拋,通行貨幣還是美元,所以不允許外資把錢撤走,已經開始在約束了,害怕外匯總量減的太厲害。

借債只能藉用發達國家,不能藉用發展中國家債,發達國家一借還是美元,總量上還是暴露的,不止風險,結構上會麻煩一點。

外彙的第二個是所謂的匯率。目前匯率估計6.5到7.3之間波動,做美股投資的知道實際上匯率對我們總體應該不是太大,原因是沒有放開,資本不能自由流動,只能影響進出口企業。因為你們搞經濟的三不理論,三件事不能同時實現:一是貨幣政策的自主性;二是匯率基本穩定;三是資本自由流動。

這三件不能同時,要選項,中國選的是第一和第二項,匯率基本穩定、貨幣政策獨立性,沒有選擇資本自由流動,美元進不來,所以只能影響進出口企業,對總體影響不大。沒有放開這部分,現在成了影響匯率風險的重要一條,沒有真正放開,影響只是所謂的進出口企業。出口企業要貶值,去年三月份之前升值壓力太大,升值把利潤壓沒了,這部分進口企業有點影響,加上目前美國美債這部分影響比較大。美元加息、減息引發的計算出了問題。

匯率我估計再貶值的可能性不會很大,影響不是太大的原因,總體上很難割中國韭菜,不像日本,日本割的厲害,我們這裡還沒這個問題。這種風險有時心理影響比較大,雖然沒有直接影響,但是有一點心理影響。中美之間目前的交鋒在什麼地方?美國希望中國再買美國美元,因為人民幣買了美元,美國拿人民幣在中國進口東西便衣,買東西通脹下來,過多的美元流到中國來,這樣一舉兩得。

中國現在不願意這麼做,不願意買所謂美元。實際上美國目前解套最主要辦法,向中國的大國買美元,直接把過多美元的情況解決掉,中國不願意,不可能。美國和中國交易,你買美元了台灣是你的,中國說台灣本來就是我的,怎麼能是你的。這個風險可能中國不會承擔了,不想這樣搞,外匯方面我建議大家你們做國際生意的還是要注意一下風險,到了一定程度很難講真的市場經濟規則了,掠奪式的政策都會出台,因為只要較上勁,國與國之間很難講經濟規律,掠奪性、戰爭性的問題都會出來。外匯風險對總體影響不大,但是對進出口和國際所謂的投資人還是影響的,這是第五個外匯。

第六,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目前兩個挑戰:

1、金融業態的挑戰。中國目前大陸承認的互聯網金融兩件事有貢獻,一個是記賬功能、一個是支付功能。記賬功能帶來的重要的網上銀行很方便,二是支付功能,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很方便。但是大陸不承認把互聯網金融作為投資業態。因為互聯網金融對於防範風險沒意義,500多P2P都完蛋了,投資業態沒有防風險功能,投資的核心是防風險。所以平台企業想做投資功能基本上停止了。像螞蟻上市的中止就是這個原因,後來平台企業提了六個問題回答一下再討論一下怎麼辦?

1)到底是金融還是科技?要回答清楚,不能說是金融科技,是科技,這是偽命題。金融利用科技也是金融,不能叫科技,科技和金融必須回答到底是金融還是科技,科技是哪一種科技?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還是互聯網真正創新,像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搞APP是創新不是科技創新,真正的互聯網創新是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硬件科技創新,你是哪一種?

2)金融的話資本充足率多少?夠不夠?不夠是整改的問題,不是上市的問題。

3)你是哪一種金融?普惠金融、市場金融還是高利貸,把你利率告訴我,一看比高利貸還高利貸。

4)你的金融是個貸還是企業貸?是消費貸還是所謂的企業貸?

5)防風險機制是什麼?銀行有擔保問題,這就是防風險機制。你不承認可以,但是是哪一種?信用是哪一種信用?是過去還是未來信用?過去欠你錢都還,不一定未來還,未來信用是核心,各種數據。你沒有數據隨便貸款,大學生隨便一貸就可以1.5萬,談戀愛期間為了滿足女孩子需要隨便貸款,叫校園貸,後來放美麗貸。當時發現的時候已經600多億不能還了,都是大學生怎麼辦?後來叫停了校園貸、禁止了美麗貸。美麗貸小孩不要錢整容,但是要配合裸照,不還就公佈裸照。因為你沒有防風險機制,要設計才行。

6)穿透式監管,拿出企業自然人名單,誰是最終股東要自然人名單,不是法人名單。

這六個問題回答完之後才考慮要不要上市的問題。最後結局是平台經濟把互聯網金融作為投資業態是不認可的,六個問題回答完之後發現是整改的問題。螞蟻可以上市,但是不能在科創板上市,因為搞清楚了,有些提法上是模棱兩可的,所謂金融科技,金融利用科技也是金融,不是科技。所以京東也撤了,不再申請了。

2、貨幣制度挑戰。互聯網一個重要技術是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強調多中心、保障交易的真實性,有人用它推出新的貨幣制度,就是所謂的虛擬貨幣制度,全世界使用的是法定貨幣制度,只有主權國家可以發貨幣,以國家信用為基礎,虛擬貨幣個人可以發貨幣,這是另外一種新的貨幣制度,要不要認可?所以我給很多人講世界都認為法定貨幣下,虛擬貨幣不是幣,充其量高科技遊戲。中國國務院正式在去年發文,虛擬貨幣中國是違法的,挖礦機全部要清理,挖礦機的製造商通通全部清理,2020年有一件生意很好做,倒硬盤,70一個可以賣4000,我一個學生在做,我提醒千萬別搞庫存,拿到就賣,不知道哪天出來是違法。全面清理挖礦機,查數字企業,查電錶,一看電錶就知道你是搞挖礦的,全部違法,生產挖礦機的企業也是違法,基本沒戲了。最近抓了江西副省級的人,因為開發區把挖礦作為技術創新來搞,中國界定是違法。所以建議大家這方面別琢磨投資,做不成了。因為世界上包括美國都沒有認為法定貨幣制度過時。新的貨幣充其量是一場遊戲而已,賭博一樣,不是新的創新。玩一玩可以,別當做真的投資。

互聯網技術基本上中國已經回答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不承認互聯網技術作為投資業態存在,一個不允許所謂新的虛擬貨幣在中國實行,這個風險講清楚了,凡是設計的別參與。

目前中國關於金融風險的討論基本上是這六個組成部分,都做了一些政策調整,我自己看法是產生系統金融風險可能不大,因為地方65萬億,對中國來講這麼龐大的國有經濟也不是太大,而且最終大家都願意展期,問題不大。但是,中國經濟仍然有風險,建議大家提高警惕,因為被你撞上一單就是系統性的。還是有風險,但是系統風險不會產生。國務院反復強調,有風險,提醒參與者要注意,別撞上,一撞上一個就是系統性的。所謂的化解金融風險大致目前討論的就是這樣。國務院提法重點背後的重點還是房地產和所謂的地方債這兩條是重點,這兩條最後還是房地產或地方債,地方債和房地產有關,信託也和房地產有關,都是房地產信託出了問題,還是房地產。

建議大家房地產投資最好別摻和,要住還是要買房子的,要住一定要買,還是要買房子住,但是千萬別琢磨投資。這次談房地產純粹為了化解風險和讓房地產軟著陸。潮水來了把你衝上岸就別下去了,順著上來就行了。背後還是房地產,很多和房地產有關。還是為了化解風險,不是別的。

剛才討論買房子,住還是要買的,買好的住,別老琢磨投資,如果琢磨投資建議慎重一點。估計作為投資來講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不要再被陷進去。政府報告講到最後的時候,還是點所有風險來源是房地產和地方債,實際上背後都是房地產,今年化解難度可能會大。

當然,最後政府工作報告避開了所謂承兌債,在兩會之前講了誰的還是誰抱走,不兜底。只講地方債務在控制期內,實際上隱形債務比較大,化解風險比較重要。(財經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