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兆美元“巨無霸”誕生!瑞士政府“親自上陣” 瑞信董事長:這是悲傷的一天

瑞士聯邦政府19日宣布,瑞士信貸銀行將被瑞銀集團收購。

在當晚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瑞士聯邦政府表示,最近的流動性外流和市場波動表明,恢復必要的信心已不再可能,採取迅速且能穩定局勢的解決方法是“絕對有必要的”,“這個方案就是瑞士信貸銀行被瑞銀集團收購”。

瑞士聯邦政府說,面對目前困難形勢,瑞銀集團收購瑞信是恢復金融市場最近缺乏的信心的最佳解決方案,同時也是管理瑞士及其公民面臨風險的最佳解決方案。


瑞士信貸集團


瑞銀UBS宣布收購瑞信CREDIT SUISSE

瑞銀集團當天發佈公告說,根據全股份交易的條款,瑞信股東每持有22.48股瑞信股份將獲得1股瑞銀集團股份,相當於每股0.76瑞士法郎(1美元約合0.9252瑞士法郎),總對價30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223億元,美元32.37億元)

瑞銀稱,與瑞信合併後,瑞銀現任董事長Colm Kelleher和CEO Ralph Hamers將各自在新公司擔任同一職位。合併後公司的總投資資產將超過5萬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合併將讓公司年度成本削減超過80億美元。

公告說,此次收購是在瑞士聯邦政府、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和瑞士國家銀行的支持下實現的。兩家銀行都可以通過瑞士國家銀行獲得流動性支持。

瑞銀官宣的同時,19日瑞士政府宣布,為幫助瑞銀接管瑞信資產,將提供最高90億瑞郎的損失擔保。具體來說,假設瑞信的投資組合產生損失,瑞銀將承擔前50億瑞郎的損失,瑞士政府承擔此後的90億瑞郎,再有任何進一步的損失將由瑞銀承擔。

據中新經緯,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週日稱,在瑞士政府支持瑞銀收購瑞信後,面值約160億瑞郎(約合172億美元)的瑞信Additional Tier 1債券將被完全減記。這意味著,為確保私人投資者幫助承擔成本,這些面值的債券將變得一文不值

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還解釋說,即使仍有償付能力,瑞信也有可能變得缺乏流動性,所以政府有必要採取行動。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鮑威爾和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對瑞士當局的支持金融穩定的措施表示歡迎。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也稱,政策工具箱已準備就緒,可在必要時向歐元區金融體系提供流動性支持,並保持貨幣政策的平穩傳導。

對於此次收購,美聯社報導顯示,瑞士信貸董事長表示,“對於瑞士信貸、瑞士和全球金融市場而言,這是歷史性、悲痛且充滿挑戰的一天。”

據美聯儲網站,加拿大銀行、英國銀行、日本銀行、歐洲央行、美聯儲和瑞士國家銀行今天(當地時間3月19日)宣布採取協調行動,通過現有的美元流動性互換安排加強流動性提供。

為了提高互換線在提供美元資金方面的有效性,目前提供美元業務的央行已同意將7天期限業務的頻率從每週一次增加到每天一次。這些每日業務將於2023年3月20日星期一開始,並至少持續到4月底。


近年的表現是一場“緩慢車禍”

據悉,瑞士信貸成立於1856年,有167年歷史,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是全球第五大財團,瑞士第二大銀行集團。2022年,入選《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位列第494位。今年2月,瑞信宣布2022年淨虧損73億瑞士法郎,連續第二年淨虧損。3月14日,瑞信發布報告稱,該行對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此前,在矽谷銀行倒閉後出現的銀行業危機中,瑞士信貸成為了陷入困境的機構之一。隨後瑞士信貸要求瑞士國家銀行向其提供500億瑞士法郎的緊急信貸額度,但這種支持措施未能阻止其股價下跌,也未能阻止客戶撤資。上週晚些時候,瑞士信貸的存款流出量每天超過100億瑞士法郎。

據 3月18日報導,“瑞信的毛病多年不改,或者說改得不到位,那麼被併購或者股東層面的重組就是可以考慮的現實選項了。瑞信最近四五年來一直處於“病怏怏”的狀態,各種麻煩和醜聞不斷,最近財報又顯示巨額虧損和內控漏洞的問題,而在矽谷銀行倒閉引發市場情緒極度緊張之際,一點風吹草動就可以引發股價的暴跌。

3月15日,瑞信第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持股9.9%)總裁庫達里當日表示,沙特國家銀行“絕對不會”增加對瑞信的持股。雖然他強調原因是不想突破10%的持股門檻而面臨更多監管機制,但這句話還是立刻點燃了市場的恐慌情緒,瑞信當日收跌24%,創下史上最高單日跌幅,帶動歐洲銀行股超600億美元的市值蒸發。

庫達里的話有被斷章取義之嫌,因為實際上在08年金融危機之後,歐美對銀行業的監管力度大大增強,每年還會進行壓力測試,而瑞信的流動性和資本都是符合監管要求的。

在這場危機之前,瑞信已經因連續的經營失策和合規醜聞中而苦苦掙扎了數年,最高管理層幾經變更,成為歐洲大銀行中最薄弱的一環,美國電視新聞網(CNN)直言其近年來的表現是一場“緩慢的車禍”。

經營方面,2020年,瑞幸咖啡造假事件曝光,作為瑞幸上市的主要承銷商之一,瑞信的聲譽受損。2021年,瑞信更是連續遭到暴擊,先是供應鏈金融公司Greensill Capital倒閉,致使瑞信持有其債券的100億美元基金遭凍結,隨後Bill Hwang旗下基金Archegos爆倉引發“人類歷史上最大單日虧損”,瑞信損失約55億美元。

醜聞方面,2019年爆出的瑞信跟踪監視高管的“間諜門”事件,致使CEO譚天忠(Tidjane Thiam)辭職。2021年,瑞信因收受賄賂向莫桑比克金槍魚捕撈業發放貸款而被罰4.75億美元,2022年被裁定幫毒販洗錢罪名成立,成為瑞士歷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有罪的大型銀行。



瑞信在2022年年報中坦承,聲譽受損和訴訟風險已經對經營構成嚴峻挑戰。相比2008年金融危機前夜的巔峰時刻,瑞信的股價已經跌去98%,資產規模也從1.2萬億美元的高位腰斬。2022年的虧損更是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達73億瑞士法郎(79億美元),相當於抹去了過去十年的全部利潤。

和其對手瑞銀的對比,更顯示出瑞信的慘淡,兩者已經不在一個體量等級上了。瑞銀去年的利潤達76億美元,市值達566億美元,資產達1.1萬億美元,而瑞信則只有80億美元市值,5750億美元的資產。

困境中的瑞信也在嘗試自救,但救贖之路同樣顛簸不斷。

2021年,勞埃德銀行的安東尼奧·霍爾塔-奧斯里奧擔任瑞信的董事長,任務是清理瑞信的文化。霍爾塔-奧斯里奧並沒有帶來重大變化,反而因為用公家飛機一天之內連看了歐冠決賽和溫網決賽兩場賽事,違反防疫規定,待了9個月便被迫辭職。

2022年10月,新上任的CEO烏爾里奇·克爾納宣布了為期三年的重組計劃,主要任務是剝離敗績重重的投行業務,同時大規模裁員9000人。2022年年底,瑞信籌得43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戰略轉型。

屋漏偏逢連夜雨,同樣在該年10月,一則瑞信即將破產的謠言在網絡瘋傳,導致客戶紛紛逃離。據2022年年報,該年四季度瑞信有1100億瑞士法郎的資產流出。

進入2023年,客戶流失的問題仍然難以遏制。

對於瑞信而言,完成自我革新、重獲市場認可顯然是最好的選項,但外界留給它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每日經濟新聞)


這些CEO坐領高薪, 不管公司是否盈利, 還違悖職務, 真是可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