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不去美國,照樣做大哥

“今年底前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製造商”、“今年300萬台是板上釘釘,爭取翻倍增長到360萬。” ——這是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3月29日召開的2022年業績公佈投資者推介會上,立下的兩個新Flag。

360萬台,是什麼概念?去年國內銷量第二名的一汽大眾(178萬台)和第三名長安汽車(127萬台),合起來才305萬台。但要知道,兩年前的比亞迪,僅僅是一個年銷40萬台的“腰部”自主品牌。


騰勢D9


奇蹟,就發生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

3月28日晚間,比亞迪發布了2022年年報:實現營收4240.61億元,同比增長96.2%,實現淨利潤166.22億元,同比大漲445.86%。其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86.35萬台,同比增長超2倍——粗略估算,2022年比亞迪相當於“賣一輛車淨賺約9000元”,且平均每天淨賺4554萬元。

那麼問題來了,王傳福吹下的新牛皮能夠實現嗎?

不降價,是給別人留條活路?

“在10萬到20萬這個區間裡面,我們比亞迪還是有製空權、有定價權,我們也希望能夠比較平穩一點,不要搞得大家都很難受。別人沒活路,這樣也不好。 ”王傳福表示。

降價與否,本質上還是跟市場份額有關。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88.7萬台,而比亞迪全年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186.35萬台,整體市佔率達到27%,同比增長近10個百分點。這相當於,中國每賣出十台新能源汽車,就有三台是比亞迪汽車。顯然,比亞迪並不愁賣。


從單車利潤來看,比亞迪其實是有降價空間的。

比亞迪2022年四個季度淨利潤分別為8.08億元、27.87億元、57.16億元、73.11億元,利潤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第四季度也創下最佳單季度淨利潤,而這一單季度利潤水平已超過其2021年全年的利潤水平(30.45億元)。這也是比亞迪年度淨利潤規模首次突破百億元。

以淨利潤和汽車銷量粗略計算,2022年四個季度其單車利潤分別達到0.24萬元、0.7萬元、0.95萬元和0.98萬元。比亞迪2022年曾兩次提價,由於新車交付週期較長,漲價後的訂單在第三、四季度大規模交付,帶動單車利潤上漲。作為對比,在2021年上半年的時候,比亞迪的單車利潤僅為828元。


不過,論淨利潤水平,比亞迪還是被特斯拉甩在身後。

特斯拉在2022年實現交付量131萬輛,營收約814.6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615.5億元),淨利潤達到125.5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865.46億元),汽車業務毛利率為25.9%,單車利潤為6.6萬元,利潤率為15.4%。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特斯拉要降價犧牲利潤,本質上還是要換取市場份額。

反觀比亞迪,降價是不可能的,“漲價”倒是勢在必行。

“我們未來,肯定是靠高端品牌承擔你的盈利,那麼像一般的品牌可能承擔你的費用和市場佔有率,或者是遏制競爭者的戰略。”

王傳福在業績會上表示,旗下豪華品牌騰勢年底將實現月銷2萬台,MPV車型騰勢D9月銷達到1萬台,目前年內累計獲得超5萬訂單。騰勢明年還有幾款車型(騰勢N7、N8),未來騰勢會在盈利方面挑大樑。

想做大哥,機會有三個

談到未來業務的展望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放下了手中事先準備好的稿子,說到:“未來的機會的話,在中國的話,我覺得大概還有三個。”

其一是,進一步深入的電動化。

在王傳福看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力進一步提升,是未來三年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展的機會。”目前市場整體呈現持幣待購的現象,但是新能源滲透率已經達到35%,新能源熱度還是很高,尤其是一二三線的增購和換購的消費者,幾乎不考慮燃油車。

“有一個可怕的現象,傳統燃油車企推出了很好的燃油車的產品,無論從設計、從技術、從產品外觀都很漂亮,但形成不了聲量。”

在他看來,燃油車企的積極性會被消磨,到2024年-2025年的時候,燃油車的新品會變得很少。“機會點就是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持續的變高,然後燃油車後院起火,矛盾爆發。”而在這些背景下,預計今年全年新能源滲透率40-45%,單月可能突破50%,全年銷量預計850-900萬台。

其二是,高端品牌。

“原來買高端品牌、買豪華品牌,都是看牌子。但隨著消費者的年輕化以後,特別是消費者買新能源的高端品牌的時候,他可能並不看牌子,並不看他的出身。看什麼,看技術。”王傳福認為,所謂的高端品牌、豪華品牌都要推倒重來,如果不看牌子不看出身的話,這就是中國品牌的機會。

王傳福舉了個例:“像我們推出仰望,就開了一場線上的發布會,300萬人民幣的成本,發布會也很簡單,也沒有漂亮的主持人。就是講產品,講技術,大家都看到我們這都處於現象級的傳播。”


仰望U8


之前BBA等豪華品牌的市場份額佔15-20%,他們的利潤更高。而在比亞迪的當前的產品陣列中,仰望是百萬級高端品牌,而騰勢是豪華品牌,此外還有個性品牌“F”品牌,這些都是定價35萬元以上,將從BBA的手裡搶客戶。

其三是,出口。

“美國,我們是不進去的。”王傳福在談到現階段出口的戰略,提到兩個維度的因素:一是政治風險,要考慮出口國是否有強勢的本地汽車品牌;二是關稅問題,通過本土化生產來降低關稅影響。

在他看來,只要在中國能打勝仗,去國外價格提升20%也有競爭力。因為國內高度競爭,國外競爭不充分,在中國打仗練就了一身武功,去國外會發現沒有對手或者對手很少。其中就舉了東南亞的例子,“東南亞現在差不多90%都是日系車,很顯然日系車在這一場改造換代裡面肯定是落後了。”

2022年9月,比亞迪全資投建的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在在泰國落地。按照王傳福的說法,比亞迪今年出口泰國的規模將達到5萬台,市佔率達到10%。泰國有補貼,其他地區滲透率從1到5%可能需要5年,有補貼的地區可能只要6個月。


泰國比亞迪門店前凌晨排隊


比亞迪當下的出海策略,就是將進軍泰國的經驗複製到全球,“我們現在在分析,到底多少個東南亞國家能夠像泰國這樣能夠從0幹到10%,從10%幹到20%,可能並不是需要很漫長,如果只是需要一兩年時間。其實中國品牌佔領東南亞,就像中國手機佔領東南亞一樣會很快。”王傳福頗為自信的說道。

畢竟,只有走上全球舞台,才能有更大規模的突破。作為參考,2022年豐田全球銷量達1050萬輛,現代起亞集團全球銷量超過684萬輛,大眾汽車品牌全球銷量460萬輛汽車,福特全球汽車銷量為423萬輛。就上述這幾家跨國車企,全球銷量個個都力壓比亞迪。

寫在最後

外界經常開玩笑說:“比亞迪賣的是電動車,特斯拉賣的是智能車”。智能化,尤其是自動駕駛技術,終被認為是比亞迪最大的短板。而在這次業績會上,王傳福罕見地回應了自動駕駛的短板問題。

“我覺得自動駕駛基本上是被資本裹挾的,我們認為最終就是一個高級的輔助駕駛。”在他看來,與英偉達的合作會在接下來給用戶提供輔助駕駛的高級配置選擇,選裝配置的定價會在數千元的檔位。而這套輔助駕駛的價值,就是減輕人類駕駛員的疲勞、減少車禍的發生,僅此而已。


對於自動駕駛掉隊的說法,王傳福回應稱:“虛頭巴腦的東西,都忽悠多少年了,有幾個成了嗎?我是搞戰略的,我看到的比誰都清。我要看不清這公司就倒掉了,我比誰都要著急。”

“我們幾萬名工程師在探索這個東西(自動駕駛)到底行不行。我們比亞迪走的每一條戰略,每一條戰略不都是對的嗎?難道在這方面會錯嗎?因此的話,現在沒人再提了什麼無人駕駛,那都是扯淡。”(虎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