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决定2022年面貌的经济趋势

美國投資集團摩根士丹利首席策略師兼新興市場負責人魯齊爾·夏爾馬認為,新冠疫情連續第二年改變了世界,雖然它未能觸及所有的事務,但它加速了很多事情的發展,例如人口下降和數字革命,而後者被視為一種可能會塑造新的一年的趨勢。


夏爾馬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的分析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大宗商品價格出現“綠色通脹”等等趨勢,可能在2022年擁有一定的話語權,而這些趨勢如下:

生育危機

在過去一段時間,世界各地的夫婦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來生育孩子,但是他們似乎缺乏將孩子帶到一個深受關閉影響的世界的意願,而出生率的下降導致了全球範圍內經濟發展的減慢,這種下降的節奏在疫情期間顯著加快,其中包括中國出生人口的急劇下降。從長遠來看,這場生育危機將導致全球勞動力減少,而事實上,全示51個國家內的勞動年齡人口已經出現了下降,而在2000年,出現這項指標的國家只有17個。


中國發展減緩

中國2021年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四分之一,較疫情前有所下降,而其中存在諸多因素,包括出生率下降、高負債和部分政府乾預措施等等,而中國在經濟貿易上不斷且迅速地轉向“內循環”的方針,會減少它與世界上其他經濟體之間的聯繫,這可能意味著它作為全球增長引擎的地位會有所下降。


債務陷阱

在經過之前4年的不斷升級之後,在政府借貸的推動下,全球債務在新冠疫情期間增長更快,目前,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25個國家的總債務規模已經超過了這些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的300%,而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處於這種情況之下。繼續流入中央銀行的資金往往會使金融市場膨脹並進一步加深債務陷阱,而負債成癮的社會似乎很難降低這些債務,因為擔心出現破產等狀況。


我們並非身處七十年代

勞動力人口的減少以及政府支出和公共債務的增加,表明通貨膨脹率可能會進一步上升,但是可能並不會像一些觀察家所擔心的那樣,像上世紀70年代那樣達到兩位數的水平。假設在2022年,政府支出開始減少,而技術變革將繼續抑制價格,但是最大的危險在於資產價格,尤其是在金融市場增長到全球經濟規模4倍的情況下,一旦這類市場崩潰,緊隨其後的往往就是經濟衰退。


綠色通脹

眾所周知的是,與全球變暖之間的鬥爭導致了對銅和鋁等綠色礦物的需求增加,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種綠色趨勢減少了各類原材料的供應。在過去的5年內,對礦山和油田的投資急劇下降,從而導致商品價格出現“綠色通脹”,並且在最近出現了自1973年以來的最大年度漲幅。


生產力悖論

關於在新冠疫情期間對數字服務的快速依賴將結束全球生產力增長的長期下滑的希望已經逐漸消退,而2020年在這方面的增長僅限於美國,但卻也在去年年底逐漸消退,截止目前的證據表明,居家辦公的員工工作時間更長、工作效率更低,因此,儘管技術變革非常迅速,但是生產力低下的悖論仍然存在。


數據國家化

病毒襲擊了這個自我封閉的世界,從貿易、金融、人員到數據等幾乎所有事物的流動都在下降,而且2022年的互聯網移動性很可能會超過自2016年以來的所有年份,但卻發生了一項變化,即在希望互聯網的發展能夠脫離政府控制的同時,各國政府卻在竭盡全力地阻止數據跨境,而對這一領域實施嚴格法律的情況出現在了新興國家,尤其是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國。


泡沫壓縮

我們的時代被稱為“一切都是泡沫”的時代,部分數據顯示出了經典的泡沫信號,從價格在12個月內的翻倍,到瘋狂的交易節奏,這些“泡沫”存在於加密貨幣、清潔能源和科技公司內,而在過去的一年內,所有人都看到這些資產的價格從峰值水平下降了35%或者更多,而泡沫往往很難從這種水平上恢復,但是其中積極的一面在於,像這樣的技術泡沫往往會把潛在的倖存者巨頭聯合起來。


散戶復甦

散戶投資者第13年受益於全球市場的上漲——歐美國家有數百萬人首次開立交易賬戶,其中不少人瘋狂借錢購買股票,但是這種痴迷很少能夠持續下去,從而表明,即使整個股市並未處於風險之下,但是散戶投資者中最出名者也可能會面臨風險。


物質世界

對“元宇宙”(虛擬和增強現實世界)日益增加的炒作,似乎會導致實體經濟規模的下降,但是價格卻正好相反,數字公民也往往都需要物質上的庇護所,未來的技術並不會使物質資源過時,例如,電動汽車需要比汽油汽車消耗更多的銅,而虛擬世界中的每個圖標背後,都存在人類勞動,即使是在駕駛卡車等受到自動化威脅最大的工作中,勞動力的短缺都會提高工資水平,因此,現在認為有形物質世界的消亡還為時過早。

From: 半島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