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訊精密股東大會直擊丨董事長王來春:汽車業務未來3年複合增長率預計30%-50%

5月22日下午,立訊精密在東莞進行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外部環境變幻的當下,立訊精密作為製造業標杆,其對於行業走勢的判斷、業務的規劃方向都備受關注。

在當天大會現場,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對消費電子、汽車和通訊三大賽道進行了闡述,並對股價、毛利率等問題做出回應。



她進一步表示:“立訊在行業下滑和同行紛紛負增長的背景下,依然有良好的表現,(外部環境)對別人來說可能是狂風暴雨,對我們來說是微風細雨。(股價表現)我們是有點委屈的,立訊相信市場會給出理性的回饋。”

截至5月22日收盤,立訊精密股價為27.85元,市值1986億元,相較近年高點有所回落。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季度中,立訊精密已經交出了優於同行的成績。在消費電子的周期底部,立訊精密仍呈增長態勢,一季度營收499.42億元,同比增長20.05%,歸母淨利潤20.18億元,同比增長11.9%。同時,立訊精密還預告了今年上半年的增長數據,預計2023年上半年盈利41.62億元-45.41億元,同比增長10%-20%。

王來春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消費電子市場今年到明年都不是特別好,下半年應該會比上半年會更好一些,從今年3、4、5月的數據來看,比1、2月好很多。2023年立訊精密的汽車業務,類似於2015、2016年我們消費電子的情況,當後來我們擴大到其他領域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預計接下來三年(汽車業務)每年會有30%-50%的複合增長。”

2023年,消費電子產業整體U型底部還在持續,此前立訊精密就在財報中表示:“未來幾年,消費電子業務仍將佔據公司重要位置。從零組件、模組到系統,公司將持續貫徹和深化垂直整合理念, 其中,在AR/VR/MR領域,公司將著力進行完整的產品深度佈局。”

一方面,從立訊精密的財報看,消費電子業務的基本盤依然穩健。在細分板塊中,其消費性電子板塊營收佔比超過80%,2022年仍逆勢增長了33.44%。從今年前4個月情況來看,立訊精密方面持樂觀的看法。

但是具體到不同產品線,恢復情況也有區別,在立訊精密高管看來:“對電腦、平板這類產品,前三年因為居家上課辦公提前消費了,所以今年甚至明年上半年還是會去消化,這是客觀因素。對手機而言,個人判斷是手機的高端市場更值得關注,其他應該都還是屬於存量,甚至是縮小的情況。”

另一方面,立訊精密也在加速拓展新賽道,王來春表示,在新產品方面充分看好AR/MR等產業在未來廣闊的發展空間,立訊精密會協助一流客戶共同開發。

華泰證券報告指出:“蘋果首款MR或於2023年6月WWDC大會亮相,立訊目前已經承接和碩上海AR/VR工廠,將為蘋果代工頭顯類產品。我們預計第一代MR全生命週期或出貨100萬台,24/25年間第二代出貨量或將進一步提升,成為公司又一增長驅動。”

王來春在股東大會上表示,XR在未來15年內,不會取代手機和電腦,未來有取代趨勢,但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沉澱,目前XR在教育、醫療等行業已經有應用。“XR產品需要高算力芯片。只有自己有芯片的公司才能在消費市場上做出元宇宙領域的領先產品,沒有芯片能力沒有高算力,只是增強體驗的產品競爭力不夠。”

基於10年前的相關佈局,立訊精密在汽車產業鏈上的節奏也頗為迅速,其相關產品包括高/低壓線束、特種線束、充電槍、汽車連接器、智能座艙域控制器、液晶儀表、AR HUD、DMS等等。

在立訊精密看來,汽車零部件市場迎來了百花齊放的局面,相對封閉的配套體係被逐漸打破,整車廠越來越接受和歡迎有產品力的零部件,尤其在汽車線束/連接器、車身電子、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領域。同時,立訊精密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於2022年參股奇瑞集團並進行戰略合作。

根據Clean Technica 數據,2022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同比上漲56.4%,滲透率提升至14%,到2035年預計將達到關鍵節點50%。這是立訊精密等製造龍頭們必然要爭奪的市場。

對於立訊精密汽車業務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王來春表示:“在汽車電子領域,線束是高科技、勞動密集的行業,整車線束是汽車的'血管和神經',大概佔整車5%~10%左右的成本,地位跟芯片的比例是差不多;汽車連接器方面,涉及的品類非常多,但是目前還沒有中國的企業,以往中國的車在世界上是沒有地位的,但現在有重要的機會,我們是充滿信心的。”

立訊精密也在近日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中指出,過去一年,立訊汽車業務發展迅猛,實現了近50%的成長,“2022年是立訊汽車業務跨越式發展的元年,未來將持續以超過50%的增速成長,我們對於進入全球Tier1前十的目標非常有信心,實現此目標指日可待。”

現在,“代工廠”的標籤已經不能簡單概括包括立訊精密在內的一眾產業鏈企業們。近年來,立訊精密等蘋果產業鏈的頭部企業們一直在延伸自己的邊界,隨著用戶需求、品牌商需求的變化,果鏈們早已進入了全產業鏈整合、集約化競爭的階段。

對於“代工廠”的形容,王來春認為,這是貶低。“我們是解決方案供應商,很難說單純的代工廠還能存在,不是只有整機廠商才能活下來,我們立志做一個'擺渡人',而不是'淘金人'。”

這是立訊精密對於自身的定位和發展路徑的選擇,而隨著業務線的壯大,產業鏈的佈局也在不斷深入全球化當中。

對於立訊精密海外產能的規劃,王來春介紹道,整體而言消費電子業務在往越南佈局,對於印度市場更多的是考慮印度內需,墨西哥主要是汽車和通訊產業,考慮到關稅等方面的有利政策。“目前我們有20%-25%左右的產能在這三個區域,目前來看未來可能會增長到30%左右的產能。整體比較大的產能在越南,對於印度積極探索,謹慎投資。”

其中對於印度市場,立訊精密在此前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中表示:“我們4年前已在印度金奈購買了前Nokia和Moto兩個完善的生產廠區,也有5倍於目前廠房的擴建土地,現在配合歐洲通訊客戶在保證3年價量的前提下已在去年底投產,也承接了印度重要通訊營運商的一些網通產品業務,有序推進。至於消費電子客戶,我們會考慮輕資產方式謹慎,或合作前行。”(21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