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恆指季檢結果出爐

8月18日晚間,恆生指數公司(恆指公司)發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恆生指數係列季度檢討結果,所有變動將於2023年9月4日(星期一)起生效。

根據恆生指數公司發布的檢討結果,國藥控股被納入恆生指數,碧桂園被剔除;東方甄選被納入恆生科技指數,剔除瑞聲科技;攜程集團被納入恆生中國企業指數,剔除碧桂園服務。



(來源:恆生指數公司公告)


調整生效後,上海與深圳交易所會在隨後(具體時間視交易所公佈而定)以此為依據相應調整滬深港通的可投資標的範圍。


恆指季檢對相關股價影響較短期

事實上,恆指歷次季檢的調整結果都會引起相關股票劇烈波動。中信證券曾指出,依據歷史情況,在恆生綜指公告日與港股通生效日區間內對納入標的等權建倉具有顯著的超額收益(2019年來平均超額收益率為2.7%),且外資通常在恆生綜指公告前提前流入佈局,而南向資金則在港股通納入生效後往往呈大幅流入趨勢。

中信證券建議投資者關注恆生綜指公告日到港股通生效日期間的擇時機會。另外,由於會有部分套利資金在港股通生效日前提前佈局,而被動資金多於生效日前一交易日尾盤(9月1日)進行調倉,部分流動性較差的個股可能會受到調倉資金的影響。

華夏基金(香港)總監、首席股票分析師張鈞對《中國基金報》表示,近些年恆指調整之後,股票的波動劇烈程度比過去有所減小。一方面恆指納入的都是流動性較好的標的;另一方面雖然恆指的調整遵循委員會的建議,提前預測的難度比較大,但是市場會提前有所猜測。

至於歷次調整對股票波動的影響,張鈞及團隊認為,恆指調整更多帶來的短期的股價波動,後續的表現更主要取決於中國股票市場總體的大勢走向和公司自身的經營變化。

安信資管全球投資部總經理李珊珊則分析稱,波動一方面來自被動指數基金的調倉,另一方面來自部分主動管理基金的套利等行為。截至7月31日,追踪恆生指數、恆生國企指數和恆生科技指數的ETF規模分別為275億、57億和143億美元,被動資金為了減少追踪誤差,一般會選擇在指數生效前一個交易日的尾盤調倉,也就是市場常看到的相關股票成交出現遠大於平時的“異常放量”情形。

李珊珊也稱,恆指調整帶來的資金面行為通常會維持1-2天,隨著資金面波動的結束,股票表現一般會再度回歸基本面主導。


恆指持續擴容利好港股市場

恆指作為港股市場歷史悠久、最具達標性的股票指數之一,近年來也在持續改革、擴容,以求更好地貼近市場及投資者的需求,亦更符合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角色。

張鈞指出,恆指擴容能夠提升恆生指數的代表性,一方面是對香港市場的代表性,另一方面是對未來中國經濟成長動力的代表性。並且恆指更多納入成長性公司會提升恆生指數的長期成長的潛力。

今年7月,恆指公司發表有關外國公司被納入恆生指數候選資格之諮詢總結,宣布將主要上市的外國公司納入恆生指數及恆生科技指數選股範疇。港交所數據顯示,目前有68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被分類外國公司。

李珊珊認為,將外國公司納入恆生指數,意味著國際企業在港股將獲得更強的流動性,一是提升了國際公司到港上市的吸引力,二是有助於內地投資者藉助港股平台實現更加多元化的配置,三是恆指的更加多樣化有助於分散風險,有望進一步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提升市場流動性。

更早之前,今年5月,恆指公司宣布,根據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規則第18C章上市之特專科技公司將被納入恆生指數係列之選股範疇,恆生指數及恆生中國企業指數除外。

對此,李珊珊則分析道,特專科技公司主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及新食品及農業技術五大領域,這些領域也契合目前國內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相關公司普遍具備較高的增長潛力和長期投資價值。

她表示,將特專科技公司納入恆生指數,意味著這些公司將獲得更多資金的增持和關注,對於估值的合理性和股票的流動性都將有所增強。同時,投資人享有更多產品和工具投資於這些優質的特專科技公司,分享其成長紅利。


恆指緊扣ESG投資主題

近年來,隨著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日益受到環球市場及投資者的關注,恆指公司亦順勢推出多個ESG相關指數,幫助投資者把握可持續經濟轉型中的機遇。截至目前,恆指公司已推出21只ESG相關指數,涵蓋不同的ESG投資策略。

張鈞對記者表示,將ESG納入投資當中,主要有ESG整合策略、ESG主題策略等方式,在指數投資領域納入ESG,一般是在指數成分股的篩選、剔除環節以及成分股權重的調整環節增加ESG成分。在指數投資領域納入ESG一方面是源於投資人、政府監管機構、投資管理機構越來越重視ESG的要素,另一方面更多的考慮ESG會提升成分股的可靠性,從而長期能夠帶來更為穩健的回報。

“目前歐洲仍然是全球ESG投資的領先者,歐洲在全球可持續基金的市場份額佔比高達84%,港股作為離岸市場,推出ESG指數有利於海外ESG基金對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優質企業的配置,”李珊珊進一步表示。

她指出,隨著中國內地對“雙碳”目標和綠色發展的逐步重視,也進入了ESG發展的快車道,養老金、保險機構等長線資金對ESG投資的需求日漸旺盛。港股推出ESG指數,也有利於對國內資金的投資者教育和提升長線資金對港股相關企業的配置。

都會金融香港研究部主管岑智勇也對記者指出,現有部分投資者較看重ESG,所以恆生ESG指數是可以更好地滿足對企業ESG有要求的那部分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港股後市振盪上行

對於港股市場的後續表現,張鈞稱,港股市場經過了較長時間的調整,已經比較充分的消化了中國內部經濟結構轉型和外圍環境動蕩的不確定因素。

他表示,對中國經濟的長期成長潛力有信心,隨著經濟增長逐步見底回升,政府推出更多促進經濟和活躍資本市場的政策。他認為港股未來會振盪上行,長期重點關注驅動中國經濟成長的先進製造業、科技、消費和醫藥板塊。張鈞也指出,未來的風險主要在於經濟在底部徘徊的時間以及外圍環境的不確定性。

李珊珊分析稱,美聯儲加息已經進入尾聲。雖然市場對年內是否仍有一次加息依然存在分歧,但全球流動性拐點逐漸臨近是大概率事件,港股的流動性和估值環境將有望改善。對於基本面,她與團隊判斷國內經濟仍在“弱現實”的階段,地產銷售在收入和房價的預期趨弱下難有較大幅起色,製造業投資也受到去庫存和需求不振的拖累,經濟整體預計仍是“L”型的複蘇節奏。

“適度的政策支持對於'穩增長'和'穩信心'仍然必要,近期我們看到政治局會議的定調已經轉為積極,尤其是對地產和財政。後續,政策的推進和落實將成為能否推進市場回暖的核心因素”,李珊珊進一步解釋道。

此外,李珊珊還特別提到了港股後市幾個核心方向的結構性機會:第一,國內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高股息策略預計仍將佔優,目前港股上市的國央企以金融、建築、能源、通信等行業為主,整體的低估較為明顯,但隨著國央企的資本效率和經營能力的持續改善,預計低估將會收斂。

第二,景氣度和政策預期均邊際回暖的互聯網龍頭。過去兩年,平台經濟的整改已經基本結束,監管進入常態化階段,伴隨著國內經濟和消費的複蘇,互聯網龍頭的業績將迎來改善;同時這些公司掌握著較強的底層技術和數據,在AI技術浪潮的推動下,有望迎來下一個增長驅動。

第三,較A股具有稀缺性和估值優勢的消費、科技龍頭。這些龍頭公司普遍較A股同類公司更為低估,看好其長期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