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研發“大晶片”,突破傳統設計,可望跳脫美國​​禁令

今天,我們來聊聊最近港媒報導的一個熱門話題:中國研發的“大晶片”,這可能是中國晶片產業迎來的重大突破,也可能是對美國禁令的有效回應。

首先,我們得承認,在半導體領域,美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美國不僅是半導體技術的發源地,還擁有如英偉達(輝達)、英特爾、AMD這樣的世界級公司。這些企業不斷為美國晶片產業添磚加瓦,使美國在全球晶片產業中佔據主導地位。



然而,正是美國在晶片領域的技術優勢,使其能夠隨意修改市場規則,例如對中國實施的晶片禁令。這不僅引起了全球的關注,也激發了中國等國家加大自研晶片的力度。

最近,《南華早報》報導了中國科學研究團隊在「大晶片」領域的突破。這不僅是對傳統晶片設計的挑戰,更有可能成為跳脫美國禁令的關鍵。據悉,這種「大晶片」採用了晶圓級整合技術,將整個晶圓作為一個單一的晶片來使用,它具有可擴展的瓦片式設計,並且每個晶片之間通過內置的網路連接。這種設計在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高階AI晶片,限制了中國在大型AI模型訓練領域的發展。如果中國的「大晶片」能夠成功產業化,那麼這不僅是對美國禁令的有力回應,也是中國晶片產業自主創新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這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對自主研發晶片的堅定決心和不懈努力。面對美國的技術限制,中國不僅增加了對晶片研發的投入,也推出了一系列支援政策,激勵本土企業加強研發和創新,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同時,中國也積極推動本土大規模晶片製造,提升產能和自給自足的能力。中國政府和私營部門正大幅增加對半導體產業的投資。這包括設立專款、鼓勵銀行和投資機構向晶片企業提供財務支持,以及為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提供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這樣的政策顯著增強了中國晶片產業的研發和製造能力。



中國正致力於在晶片設計和製造技術方面實現重大突破。這包括投資基礎科學研究、建設研發中心,以及與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加速關鍵技術的研發進程。此外,中國也鼓勵企業透過併購、合資和技術合作等方式,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中國正在建造更多的半導體製造工廠,提高晶片的產量和品質。這些工廠不僅在生產規模上擴大,在技術層面也不斷進步,如採用更先進的製造製程(如7奈米和5奈米製程)。目標是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並逐漸實現高階晶片的國產化。



人才是晶片產業發展的關鍵。中國正加大對半導體領域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包括提供獎學金、設立專業學院和研究中心,以及引進國際晶片製造和設計領域的高端人才。

中國正在努力建造從材料供應、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的完整半導體產業鏈。這不僅涵蓋了晶圓製造,還包括封裝測試、設備製造等環節。這樣的完整產業鏈可以減少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並提高整體產業的自主可控性。



總結來說,美國的晶片禁令雖然給中國帶來了挑戰,但也促使中國加快了晶片產業的自主研發。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創新,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像「大晶片」這樣的創新將越來越多,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勇哥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