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井集團的300年興衰

創辦人在330年前所訂定的規範成就了今天日本第二大商社──三井集團,其中的秘訣是什麼?



宗竺遺書:遺囑而來的家族憲法

17世紀初,三井高俊放棄了武士身分開始從商,經營當舖及酒醬商品。他八個兒女中的小兒子——三井八郎兵衛高利(又名三井高利),在其大哥過世後決定重振三井家族,在51歲時(1673年)離鄉創業,創立了和服店“三井越後屋」。三井高利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越後屋商法」經營,和服店得以不斷發展壯大,後來成為日本第一家百貨公司「三越百貨」。

三井高利的兒子們在各分店負責採購及分銷,形成了早期的連鎖經營模式。和服店成立10年後,營業額增長了5倍,為管理資金,家族開設了“三井銀兩兌換店”,這便是日後“三井銀行”的前身。三井越後屋也透過貴人牽線,成為幕府的御用和服供應商,在成立15年後發展為坐擁11家店鋪、橫跨三都的特權富商。


歌川廣重在《江戶百景》中描繪的越後屋和服店和銀兩兌換店,1856年。


1693年,重病的三井高利召集子女討論繼承問題,並訂立遺囑,闡明了不分割家產的理念,並教導後代團結的重要性及經商要點。三個月後,三井高利去世,長子三井高平接班。三井高平15歲開始參與家族企業經營,42歲正式接班後便進行了三大改革:第一,建立人事制度,對各分店進行整體管控,並於1710年成立家族資本中心“大元方”,要求分店利潤上繳,資金統一調度;第二,建立儲備金小金庫,名為“穴藏金”;第三,制定員工行為守則“大式目”,明確對員工的獎勵措施,為日後專業經理團隊為三井家族忠心耿耿的服務奠定了基礎。

三井高平秉承了父親不分家的理念,並進一步將父親的遺囑發展為家族憲法,他在70歲時以自己的法名將這份綱領性的文件命名為“宗竺遺書”,其中包括共同決議、儲備金機制、獎勵績效、政商關係、接班培育五大方針,並要求選賢與能、汰老任新。 「宗竺遺書」成為三井家族治業營商的“聖經”,三井高平也因此被視為“初代當主”(即初代家主)。



家業傳至第三代的三井高房時,由於擔心「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三井高屋開始研究江戶時代的50個破產故事,寫成了《町人考見錄》,堪稱世界上最早的破產案例全書。透過這次考察研究,三井高房確立了三井的商業應對及借貸原則,避免公司被壞帳拖垮。


專業治理下的三次危機與轉型

企業創立近200年後的1866年,第八代家主三井高福面臨著家業的首次危機,和服店與匯兌店都陷入經營困境:和服店的商業模式被模仿,官方借貸無法收回,幕府要求特權商人上繳御用金。在三井家臣的推薦下,外部經理人三野村利左衛門受聘統整家族事務,並因成功挽救危機,升任「大番頭」(即大掌櫃)。三野也開啟了三井的國際貿易,為1876年合併後的「三井物產」打下了基礎,同年創辦了日本第一家私人銀行——三井銀行。三野推行專業改革、利潤分享、企業委託「番頭」管理等製度,在三井家族保有所有權的同時,家族事業進入專業經理人治理的時代。


外部經理人三野村利左衛門


三井的第二次危機發生在第十代家主三井高棟治下。日本銀行的成立導致家族銀行業務減少,加之政府官員拖欠貸款等因素影響,呆帳日益增多,三井遭遇明治維新以來的最大困境。 1891年,外部經理人中上川彥次郎上任,開始了重建銀行及推動工業化的十年改革,促成了三井的現代化,但他重視工業的策略卻忽視了三井的核心事業——三井物產。

20世紀初,三井遭遇第三次危機──過度偏重工業導致經營績效變差,以三井高棟為首的家族勢力對中上川彥次郎失去了信心,決定換將。繼任者益田孝接手後開始大力發展商業,設立「三井合名」公司,統籌三井銀行、三井物產和三井礦山三大資產,逐漸勾勒出三井財閥的輪廓。

1930年後,三井利用美元投資獲利的行為引起日本社會的不滿,三井高棟和益田孝協商後,指定池田成彬擔任總經理。池田說服三井家族成員,成立“三井報恩會”,並提出“家族退出經營第一線”“公開出售三井的股票”“積極參與社會事業”和“定年退休制”等轉型政策。

「二戰」後,美軍主導的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下令解散日本財閥,時任社長三井高公(第十一代)繼而辭職,三井財閥宣告解體。 1950年代初,三井銀行集結解散的直系及旁系企業,發起成立“月曜會”;1961年又創立“二木會”,固定於每月的第二個禮拜四召開會議,成為三井集團的領導機構,也像徵三井集團的重新整合。如今的三井集團旗下公司超過500家,核心事業有三井物產(市值547.87億美元)、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市值567.30億美元)、三井不動產(市值193.07億美元)。三井物產2022年營業額達1,083億美元,淨利70億美元。在2023年的福布斯(Forbes)全球2000強企業中排名第107位。


三井紀念美術館


三井家族現在並不是三井物產的最大股東,也不參與三井集團的管理,但不少後人就職於三井旗下公司。目前三井家主是第十二代的三井永乗,身為建築師的他曾設計了三井紀念美術館。(家族企業雜誌CF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