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沒被“圍攻”,他們很意外

根據彭博新聞社網站4月20日報導,美國代表團展望本週在華盛頓舉行的全球財長春季年會時,原本指望利用這一契機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避免向全球市場傾銷商品。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及其同事還打算自誇說,美國的經濟成長措施提振了全球經濟前景,幫了世界經濟一個忙。

然而,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如華盛頓所願,美國官員發現自己成了眾矢之的。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4月16日急轉調門,於是改寫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春季會議的劇本。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在4月18日所說的,「所有目光都集中在美國身上」。而且,許多人的目光不太友善。

鮑威爾暗示,聯準會將需要暫緩降息。此番言論攪動了國際金融市場,令各國決策者備感頭痛。於是出現一種新論調:拜登團隊把美國經濟搞得太熱了,給許多國家帶來了麻煩的後果。

格奧爾基耶娃確實誇讚美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今年全球成長預期的重要原因,但她也警告說,美國的擴張性政策導緻美國經濟「稍微過熱」。


▲ 4月19日,各國代表抵達美國華盛頓世界銀行總部參加世銀/IMF春季會議期間的發展委員會會議。(路透社)


格奧爾基耶娃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二號人物姬塔·戈皮納特認為美國預算赤字過高,聲稱達到美國國內生產毛額的7%。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給出的去年數據是6.2%——相比歐洲3%的上限標準還是超過了一倍以上。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瓦爾季斯·東布羅夫斯基斯認為,「非常強勁的擴張性」財政政策,飆升的償債成本,再加上不斷攀升的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都促成了美國經濟成長。他說:“所有這些情況理應促使美國國內探討財政政策方向,以及是否需要更加謹慎。”

德國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表示“我不想失禮”,但他指出美國總統喬·拜登的《通膨削減法案》其實在做與法案名稱相反的事情。

林德納表示,德國反對透過此類產業規劃來補貼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產業。他在4月17日表示,以美國為例,「通貨膨脹再次上揚,迫使聯準會做出反應」。

歐洲中央銀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說:“補貼競爭屬於逐底競爭,我們不應該朝著那個方向發展。”

南非央行行長萊塞特亞·卡尼亞戈和巴西財政部長費爾南多·阿達簡單地認為,美國利率在更長時間維持更高水平(這是因為今年以來美國通膨水平維持在令人失望的高位)會影響全球市場。

針對美方政策的匯率效應,美國兩個重要的盟友日本和韓國直接向耶倫提出了異議。耶倫認可的一份聯合聲明坦言,日本和韓國對近期本國貨幣對美元匯率大幅下跌表示「嚴重關切」。

美國的貿易政策也同樣遭到批評。英國銀行負責人凱瑟琳·曼認為,推行供應鏈「在岸外包」和「友岸外包」的政策意味著全球經濟環境將更加動盪。

耶倫一直支持「友岸外包」方針,希望推動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印度、越南等盟國或夥伴國。

凱瑟琳曼表示,再造供應鏈的成本被低估了。她在4月19日說:“有相當多的東西正在被放棄。會出現更多衝擊,更大的通膨波動。各國央行將必須時刻警惕通膨上行的傾向。” (參考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