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走保時捷的路,讓保時捷無路可走


小米SU7上市後火熱異常,猶如一條鯰魚攪動了整個汽車產業。雖然背負「借鏡」保時捷的爭議,但小米SU7在銷售端讓保時捷也備受壓力。

難道小米汽車真是走保時捷的路,讓保時捷無路可走?


1. 小米走保時捷的路?

經過行銷大師雷軍的包裝之後,致敬保時捷的小米SU7一經上市,在線上便引發網路狂潮,線下門市也被蜂擁而至的米粉們擠爆。

上市第二天,網路上出現了一張SU7和保時捷的同框街拍圖,如果把車標蒙住的話,大多數人還真分不清誰是誰。

SU7外觀設計酷似保時捷Taycan,性能也努力向後者看齊,但售價不到後者的四分之一。因此,小米SU7被網友戲稱為“保時米”“平民版保時捷”等。


針對外界「抄襲保時捷」的指責,有律師認為小米SU7不存在問題。

一方面,設計專利有效期限為15年,保時捷有部分外觀專利已超過保護期限,他人可以隨便使用。

另一方面,透過比對發現,SU7設計要點與保時捷有效的專利之間,也存在著區別,因此不構成侵權。

雖然陷入外觀涉嫌「抄襲」的爭議,但SU7大定24小時88898台,截止24日鎖單量75723台,完成了汽車行業一次「大牌平替」的壯舉。


2. 讓保時捷無路可走了?

貴為全球三大跑車品牌之一,且擁有近百年悠久歷史的保時捷,是能夠輕易被「平替」的嗎?

從終端銷量來看,尤其在中國市場,確實是如此。

2001年保時捷入華,中國有錢人爭相搶購。及至2015年,中國市場貢獻了5.18萬台銷量,因此取代美國,成為保時捷全球第一大市場,而且一直蟬聯八年至2022年。

多年來,保時捷三分之一的銷售和營收,由中國市場貢獻,在華熱銷程度可見一斑。


然而進入2023年,事情開始發生了巨變。

這一年,保時捷全球售出32萬輛新車,較去年同期成長3.3%。但中國市場只有7.9萬輛,年比不增反大跌15%。同時,8.6萬輛的北美也取代中國,成為保時捷全球第一大市場。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保時捷在華銷量更是暴跌四成,引發市場一片嘩然。

進入2024年,保時捷在華銷量持續下行。今年一季度,保時捷在中國祇售出約1.6萬台,年比大跌24%,令人震驚。


3. 保時捷躺贏時代結束?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保時捷堪稱大贏家。其品牌定位及銷售價格,介於BBA等豪華車與奢華品牌之間。

對於看不上BBA,但是預算又搆不到奢華品牌的消費者來說,保時捷算是最優的選擇。

尤其在中國,不到百萬元的價格,就能享受豪華品牌跑車的品牌價值,面子和里子都有了,引得無數富人們爭相搶購。

所以,中國成了保時捷最大最重要的市場,在華年都賺得盆滿缽滿,可謂躺贏。


但進入新能源車時代,一切都改變了,新的車市環境宣告保時捷躺贏時代結束。

中國中高端和豪華新能源品牌迅速崛起,蠶食了保時捷固有市場。連保時捷自己都承認,極星、蔚來、智己、極氪等國產電動品牌,是其直接競品。

其實不只這些,還有理想、華為問界和智界,以及比亞迪方程豹、仰望,小米汽車等,越來越多的國產電動品牌,在產品力和價格方面,可以稱作是保時捷平替了。

國潮風盛行,中國新時代年輕消費者們,更容易也更願意接受國產新能源品牌。


更重要的是,保時捷自己不爭氣,其電動化步伐非常緩慢且遲緩。

2019年保時捷才開始電動轉型,推出了首款電動跑車Taycan。四年過去了,時至今日其在華售賣的純電車型,依然只有這款。

相較於國產新能源車企,Taycan、Macan等在智慧化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對於其電動轉型步伐,能否追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內捲”,保時捷自己可能都沒有信心。顯然,保時捷面臨中國競品的壓力,正越來越大。 (象視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