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投資墨西哥,美國急什麼?

由於美國的破壞,比亞迪在墨西哥投資設廠出現變數。這是美國對華遏制打壓、破壞中拉經貿合作的又一招數。美國的各種幹擾破壞行徑為中拉經貿合作帶來阻力,損害了墨西哥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利益和發展動力,同時也折射了美國自身實力地位的不足。中國與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國家的經貿合作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具有充沛的內生動力,必然能抗住壓力與幹擾,繼續勇毅前進。


今年2月,比亞迪比亞迪美洲區總裁李柯(Stella Li)在墨西哥城發布「海豚」車型

一、美國為何出手破壞比亞迪的墨西哥投資計畫?

比亞迪在墨西哥投資設廠一事遭遇嚴重阻力。媒體在近期發布的消息表明,墨西哥政府在美國壓力之下不得不與比亞迪保持距離,停止向其投資的汽車工廠提供低成本公共土地或稅收減免。

比亞迪之所以希望在墨西哥投資設廠,是因為對墨西哥乘用車市場的高度重視。比亞迪在2023年3月正式進入墨西哥市場,主要投放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合動力車款。同時,它的管理團隊開始在該國尋找合適地點,以便投資設廠,透過在地化生產擴大公司產品銷路。

比亞迪是眾多高度關注墨西哥市場的眾多中國車企之一。近年來,墨西哥對中國汽車的需求逐漸放量。海關總署2023年統計顯示,墨西哥是僅次於俄羅斯的中國第二大汽車出口目的地國。大約20家中國車企已經在墨西哥出售汽車,中國汽車構成墨西哥汽車市場三分之一的品牌數量。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車企希望在墨西哥投資設廠。 2017年,北汽福田在哈利斯科州開設它在墨西哥的第一家工廠。現階段,比亞迪、上汽名爵、奇瑞汽車等中國車企接踵而至,希望在墨投資設廠。


圖源:浙商證券研究所

墨西哥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汽車產業投資市場,同時也是拉丁美洲第二大經濟體,截至2022年,其中國生產毛額達到1.46兆美元,人均中國生產毛額達11,484.5美元。該國具備良好的汽車產業基礎和完善的汽車供應鏈,人力資源豐富,市場需求旺盛,是全球大型車企眼中的投資熱土。

中國車企投資墨西哥有顯著的互利效應。對中國車企而言,擴大對墨汽車出口和生產合作是提升產品競爭力、擴大市場佔有率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中國車企投資將有力地帶動墨西哥的經濟成長和擴大就業。墨西哥也期待比亞迪這樣全球電動車製造領導企業落戶,以便帶動本國汽車製造業的提質升級。

阻礙比亞迪在墨西哥投資設廠的主要幹擾因素是美國。比亞迪在2023年啟動與墨方談判事宜後,美國的反對就如影隨形。在美國看來,像比亞迪這樣的中國競爭對手大規模投資墨西哥,就是試圖利用《美墨加協定》獲得進入美國市場的「後門」。 「美國製造業聯盟」這樣的美方遊說組織不斷興風作浪,聲稱中國的汽車和汽車零件威脅美國汽車企業的生存,要求拜登政府堵住這個「漏洞」。美國大選引發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不斷上升。 2024年3月,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在一次集會上聲稱:若他重新入主白宮,將對中企在墨西哥生產的汽車徵收100%的關稅。


對墨西哥而言,美國施加的壓力是難以承受的。美國是墨西哥第一大貿易夥伴。根據墨方統計,2023年墨美貿易額達7,210億美元,該國80.9%的出口和38.9%的進口都與美國市場連結。美國也是墨方最重要的投資來源地,1999年1月至2023年12月,墨西哥獲得來自美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金額累計達3,180億美元。墨方每年獲得來自美國的巨額僑匯,其金額在近十年間持續上升,從235億美元(2014年)增至609億美元(2023年)。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僅僅透過修改或擱置有關貿易安排的《美墨加協定》,就能夠對墨西哥經濟產生劇烈影響。此外,美國也能夠在政治、安全、社會等領域對墨方施加巨大的影響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比亞迪並沒有因外部幹擾而放棄在墨西哥的投資。比亞迪公司高層多次申明,比亞迪無意利用墨西哥進入美國,在墨設廠主要是滿足該國市場的需求,為此比亞迪謀求的是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而非靠近美國的北部)設廠。媒體通報顯示,比亞迪在2024年3月派出代表團前往墨西哥中部的哈利斯科州考察,接洽當地政府,投資資金預計將達6億美元。


二、美國如何看待拉丁美洲:安全優先,還是發展為主?

早在1960年代,巴西著名學者富爾塔多(Celso Furtado)就指出,美國的核心關切是“安全”,而拉美的主要考慮是“發展”;美國在拉美地區的霸權嚴重抑制了該地區大多數國家的發展。

時至今日,美國依然在遵循相同的路徑,大肆炮製“中國威脅論”,鼓吹對華“戰略競爭”和對抗,試圖把拉美國家捲入其陣營之中,阻止它們進行對華經貿合作。

川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的官員在訪問拉丁美洲國家時公開抹黑中國,脅迫拉丁美洲國家服從美方利益。 2020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蓬佩奧在訪問蘇利南期間就涉華問題發表挑撥性言論,引發中國駐蘇使館的公開駁斥。 2021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訪問厄瓜多時發出警告:和中國做生意「會有風險」。 2022年,他接受智利《信使報》採訪時表示,中智合作「危害智利國家安全」。 2023年,美國南方司令部司令勞拉·理查森聲稱,中國在南美洲基建計畫「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對比亞迪的打壓是美國直接出手幹預拉美國家對華經貿合作的另一個案例。中墨經貿合作是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的事情,是雙方企業基於國際規則和市場原則進行的正常商業活動,任何第三方無權幹預。然而,美國卻直接出手施壓,迫使墨西哥以犧牲自身利益為代價滿足美方的外交、安全和經濟需求。媒體通報顯示,美方不僅阻止墨方向比亞迪提供土地、水電及稅務優惠之外,甚至希望把中國生產的汽車完全排除在《美墨加協定》的許可範圍之外。

美國直接出手幹預拉美國家對華經貿合作的另一個典型案例是阻撓陝西煤業化工集團在阿根廷的投資項目。 2022年,該集團與阿方火地島省政府簽署在火地島建設能源化工計畫的諒解備忘錄。根據這份備忘錄,陝西煤業化工將在當地投資興建一個多功能港口碼頭、一座發電廠和一個化學品生產中心。美方堅稱,該計畫意味著中方將在這個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鄰近南極洲的戰略地帶獲得「軍事基地」。由於美方百般阻撓,這個計畫至今無法啟動。

美國阻止拉丁美洲國家進行符合自身利益的對華經貿合作,卻無法拿出有實質意義的合作方案作為替代。無論是川普政府發起的“美洲增長”倡議,還是拜登政府推出的“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倡議”,都是美國進行地緣政治博弈的工具,而非源於尋求滿足拉美國家的發展訴求。

「美洲成長」倡議推出於2018年,意在推動美方私部門對拉美基礎設施的投資,以此反制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時至今日,美方在這框架下完成的成果極少見諸報端,比較顯著的一項成果是美國企業在薩爾瓦多投資興建的一座名為「太平洋能源」(EDP)的天然氣發電廠。專案投資約10億美元,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向其提供8,500萬美元貸款。對美方而言,這座電站花費不多,卻可以用來宣傳「美洲成長」倡議的功效,還可以使薩爾瓦多能源需求從高度依賴石油轉向使用更多的液化天然氣(美國的主要出口產品)。

在拜登政府成立之後,「美洲成長」倡議被束之高閣,「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取而代之。這是拜登政府為增強美國在西半球影響力推出的最重要措施。它試圖依靠這項「夥伴關係」來重振西半球經濟合作機制。 2023年1月,該倡議正式付諸實行。除了美國,11個西半球國家參與其中(巴西和阿根廷沒有參與)。相較於「印太經濟框架」(IPEF),該倡議缺乏市場准入承諾,因為它的大多數成員國已經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因此,它很難實質帶動美國和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成長,也難以滿足拉丁美洲成員國擴大對外出口的迫切需求。

「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的落實也面對嚴重的資金短缺。根據拜登政府的表述,4家西半球範圍的區域開發銀行承諾在未來5年籌集500億美元,用於落實相關計畫。這些銀行分別是美洲開發銀行、拉丁美洲開發銀行、加勒比海開發銀行和中美洲一體化銀行。但是,它們如何籌集上述資金將留待相關各方完成複雜而漫長的談判。簡言之,美國在推動區域合作計畫時沒有確定的資金支持。

無論是“美洲增長”倡議,還是“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倡議”,都有賴於美國企業在拉丁美洲擴大投資、推動美方對拉合作。然而,它們的做法與美國政府的期望背向而行。

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正在出售其拉丁美洲資產,在該地區實行戰略收縮,而中國企業恰恰是這些美方資產的收購者。例如,三峽集團在2016年以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資杜克能源巴西公司100%股權,從而在巴西一舉擁有10座水力發電廠,其總裝置容量達227.4千萬瓦。 2021年,福特汽車因經營狀況不佳而調整南美洲業務,停止在巴西的汽車生產。 2023年,比亞迪在巴西收購的工廠正是先前福特留下的巴伊亞卡馬薩裡(Camacari)工廠。

美國私人企業對於參與拉丁美洲國家建設明顯缺乏興趣。前美國駐墨西哥大使雅各布森(Roberta Jacobson)曾表示:秘魯和厄瓜多爾這樣的拉丁美洲國家,尤其是較小的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國家,都在向美國政府官員抱怨,美國企業對它們根本不感興趣。 2017年,時任美國駐巴拿馬大使約翰·菲利(John Feeley)試圖推動美國企業競標巴拿馬運河第四橋項目,包括柏克德工程公司(Bechtel)在內的一眾美國企業卻提不起興趣。該計畫最終被中國交建和中國港灣組成的聯營體拿下。


2016年10月,三峽集團成功收購杜克巴西100%股權,取得包括大薩爾托水力發電廠內的10座水力發電廠控股權。圖為大薩爾托水力發電廠坐落在巴西東南部的巴拉那帕內瑪河上,位於聖保羅州大薩爾托市與巴拉那州坎巴拉市交界處。

三、中國的應對選擇

中拉貿易的持續成長充分展現了中拉經貿合作的巨大活力。自2012年以來,中國穩居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也長期是巴西、智利、秘魯、烏拉圭等拉丁美洲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根據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經濟委員會(ECLAC)的數據,中拉貿易額從2000年的140億美元迅速攀升至2022年的近5000億美元;中國已經取代歐盟,成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第二大貿易夥伴,吸收該地區13%的出口產品,提供該地區22%的進口產品。

儘管受到外部力量的干擾,中國和墨西哥的貿易關係仍具有堅實的合作基礎。中國連續多年是墨全球第二大貿易夥伴,墨穩居中國在拉美第二大貿易夥伴地位。 2023年,中墨雙邊貿易再創新高,達1,002億美元。這是兩國貿易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新千禧年以來,中墨經貿合作的深化為墨方帶來巨大的利益。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研究人員(Xuedong Liu和Gerardo Covarrubias)研究了1993年至2020年的中美墨貿易關係,得出如下的結論:來自中國的產品幫助墨西哥提升了出口競爭力。美國希望減少來自中國的進口,更依賴墨西哥提供低成本產品,但是,墨西哥距離「世界工廠」仍有巨大的實力差距,難以取代中國製造業的重要地位。未來,「墨西哥製造」仍然非常依賴中國提供的相關材料和零件。

比亞迪在墨西哥的投資受到干擾,但它在巴西的投資已經開花結果。 2023年10月,比亞迪在卡馬薩裡的新生產基地舉行奠基儀式。該基地的總投資預計為6億美元,預計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投產,汽車年產量將達15萬輛。 2024年3月,該公司宣布將把對巴西的投資從先前的6億美元提升至11億美元。它希望加快本土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深耕巴西市場。

相較於墨西哥,中國車企在巴西有著更為深厚的市場開發基礎,能有效對沖墨西哥市場的風險。早在2014年,奇瑞公司在聖保羅州雅卡雷伊市的工廠就已宣告落成,成為第一家在巴西投資建廠的中國乘用車企業。長城汽車在2022年正式接收原戴姆勒集團旗下的巴西伊拉塞馬波利斯工廠。該工廠將於2024年5月1日投入營運。此外,中國金龍客車集團將在巴西設廠生產電動巴士和重型卡車,福田汽車和海格客車也考慮在巴西建廠。

中國在積極擴大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的經貿合作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優勢互補,謀求以合作共建促進其整體發展進程。

針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基礎設施發展落後的狀況,中國積極推動與它們的基礎設施合作,幫助多國擴建升級港口、建造橋樑和道路。位於秘魯的錢凱港計畫是中拉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計畫之一,也是中國企業在秘魯投資和建設的第一個大型交通類基礎建設計畫。 2019年,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透過股權交易取得錢凱港控股權。 2021年,第一期工程開建,規劃興建4個泊位,年設計總吞吐量為100萬個標準貨櫃。錢凱港預計在2024年底建成,預計將成為拉丁美洲南太平洋沿岸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中國尋求透過經貿合作協助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促進經濟的多元化。中國與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建的鳳凰工業園區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2019年,兩國簽訂中國向特多提供優惠貸款的《框架協議》,相關資金實施雙方商定的政府間合作計畫-鳳凰城工業園區。該計畫成為加勒比海地區首個「一帶一路」落地計畫。工業園區位於特多利薩斯角港,由北京建工負責園區的設計與興建。 2024年1月10日,工業園區正式開幕。它是該地區首個實現5G網路覆蓋的工業園區,為入駐企業鋪設了資訊化快車道。它與特多的「2016-2030年國家發展策略」相銜接,主要吸引從事高附加價值輕工業製造業的企業入駐,發展節能生態建材、生物技術、電子技術、資訊科技、物流倉儲等新興產業。對特多而言,鳳凰工業園區有望成為解決經濟結構單一的重要抓手;對中特關係而言,該工業園區使兩國合作實現了從貿易和基礎設施建設向產業對接升級的跨越。

中國助力拉美高品質發展、實現互利共贏的概念也體現在對巴西盧拉政府推動本國「再工業化工」策略的積極支持。再工業化是巴西各界長期共同關注的重大議題。盧拉總統在2023年初就職以來,多次談及“再工業化”,並希望中國成為這一進程的“強大引擎”。 2024年1月,盧拉政府發布未來十年工業發展方案,旨在以國家信貸、補貼企業等方式推動“再工業化”,重振國家經濟。此後,中國積極響應並明確支持盧拉政府的這項重大發展策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訪問巴西期間表示,兩國應加強共建「一帶一路」與巴西「再工業化」、「加速成長計畫」的戰略對接,不但做大做強傳統領域合作,還要積極開拓新興合作領域。

對中國而言,助力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發展是中拉經貿合作的應有之意,而實現共同發展是雙邊合作的根本動力。也因為如此,美國的干預破壞只會帶來幹擾與破壞,卻不可能改變中拉經貿合作蓬勃向上的歷史大勢。 (底線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