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彭博新能源財經《2024年新能源市場長期展望報告》:緊急部署現有技術可使全球接近淨零排放
● 報告詳細闡述了全球如何能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同時在本世紀中葉前實現淨零排放
● 彭博新能源財經更新後的淨零情景描繪了將全球溫升控制在遠低於2攝氏度並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的路徑,但追隨這條路徑的時間已非常緊迫
● 報告列出了九項關鍵技術。這些技術將決定淨零轉型的成敗,快速部署這些技術有助於遏制排放
● 報告的基準情景為經濟轉型情景。這一情景顯示,與不採取進一步行動相比,成熟且具有成本競爭力的技術可在2050年前將全球排放量減少一半
● 全球分析包括針對12個主要經濟體和九個地區的詳細模型,顯示出哪些國家的氣候承諾與淨零排放相一致
●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淨零情景所需投資僅比基準的經濟轉型情景高19%


彭博新能源財經發佈的《2024年新能源市場長期展望報告》顯示,儘管時間緊迫,但全球仍可實現《巴黎協定》的主要目標——將全球溫升控制在遠低於2攝氏度的範圍內,並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壞影響——以及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條件。新報告指出,擴大清潔技術和電力部門脫碳的速度至關重要。

研究智庫彭博新能源財經近日發佈的《2024年新能源市場長期展望報告》提出了兩種更新後的氣候情景,即淨零情景(NZS)和基準情景經濟轉型情景(ETS),旨在為公共政策制定、國家氣候目標以及企業和金融機構的低碳轉型戰略提供參考。



報告中的淨零情景與將全球溫升控制在1.75攝氏度以內的67%可能性保持一致,認為對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需求將立即達峰,並從2025年開始急劇下降。電力、交通運輸業、工業和建築業將根據可用的技術脫碳,以不同的速度轉型,但所有行業的排放量都將立即開始下降。這些短期變化之所以能夠得以實現要歸功於清潔能源技術的快速推廣,特別是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至三倍,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促使到2034年在全球範圍內全面淘汰燃油車銷售,以及在2030年之前碳捕集技術、儲能和核能大規模推廣。

彭博新能源財經經濟性和建模主管兼本報告的主要作者David Hostert表示:

將溫升控制在遠低於2攝氏度的路徑正在收窄。自我們上次更新我們的全球情景以來的 18 個月裡,能源轉型確實已經加速,但還遠遠不夠。本報告應該為我們敲響警鐘:如果要保持到本世紀中葉實現淨零排放的可能性,我們需要從現在就開始——而不是五年之後——迅速減少排放量。”



與未採取進一步行動進行脫碳的“未轉型”情景相比,電力行業脫碳幾乎佔目前至2050年期間可避免排放量的一半。終端用途行業(包括道路交通運輸業、建築業和工業)的電氣化佔四分之一的減排量。剩餘四分之一的減排量所需解決方案的推廣最具挑戰性:航運業和航空業中的生物燃料;工業和交通運輸業中的氫;以及工業和電力行業中的碳捕集與封存。

《新能源市場長期展望報告》還詳細描述了一種基準情景——經濟轉型情景。在該情景下,清潔能源技術僅在經濟性上具有成本競爭力或由消費者選擇採用的情況下部署,而政策未對清潔技術提供進一步的支援。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和風電)的可負擔性意味著它們在這一情景中增長迅速,到2030年佔全球發電量的51%,然後到2050年佔70%。全球電力系統正在轉型,變得更加靈活,以適應風電和光伏的高滲透率。



彭博新能源財經首席能源系統建模師Ian Berryman表示:

我們的小時建模顯示,電力系統可以容納很高的風電和光伏滲透率,而不會產生更高的成本。借助智能新能源汽車充電、電池儲能和靈活性電源,未來最可負擔的電力系統將是一個以廉價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系統。”


得益於成本競爭力與傳統汽車相比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在經濟轉型情景中的滲透率也很高。在清潔電力、新能源汽車和能效的共同推動下,2050年經濟轉型情景中的排放量僅為沒有這些技術情況下的一半,即較目前水平下降27%。這與實現淨零排放相去甚遠——也不符合《巴黎協定》目標,全球溫升達到2.6攝氏度——但這彰顯了,基於經濟和商業上成熟的技術,能源轉型能夠取得的進展程度。在這一情景中,化石燃料在電力、工業、交通運輸業和建築業仍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天然氣需求增長溫和,而石油和煤炭需求勢將進入結構性下降期。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能源經濟性主管Matthias Kimmel表示:

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和儲能技術已在大規模部署,而且在未來幾年內只會進一步增長。這三種技術是無悔的選擇,可以幫助各國減少排放、增強能源安全,甚至降低目前的能源系統成本。”

彭博新能源財經加強了對2024年版《新能源市場長期展望報告》的建模工作。分析現包括對12個國家和九個地區在兩種情景下的詳細建模結果,並呈現:

● 巴西、法國、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目前的氣候計畫——國家自主貢獻(NDC)——與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淨零情景最為一致。
● 德國、韓國、日本和印度現有的NDC與經濟轉型情景相一致或表現更好,這表明它們有提高目標以與淨零情景保持一致的空間。
● 中國、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在其下一個NDC中提高目標的空間最大。這些國家目前的NDC甚至遜於經濟轉型情景。


本報告還揭示了與全球低碳轉型有關的其他重要主題,包括:

● 需要推廣九項關鍵技術,以按計畫實現淨零排放。這些技術為: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電池儲能、核能、碳捕集與封存、氫、可持續航空燃料、熱泵和電力網路。
● 更加細緻入微地說明能源轉型中哪些領域低碳氫能發揮最大影響,以及哪些領域電氣化更有意義。
● 上述技術如何結合使用和相互影響,以解決電力、交通運輸業、工業和建築業領域的脫碳問題。
● 實現經濟轉型情景和淨零情景所需的投資額(到 2050年全球投資額分別為181萬億美元和215萬億美元),以及為何這些估計值驚人地相似(淨零情景中僅高出19%)。
● 鑑於低碳技術通常比化石能源需要更多的土地,以及能源轉型、糧食生產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對土地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土地利用考量的重要性將需要加以權衡和共同最佳化。


(彭博Bloom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