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年內大漲69%!公募基金下場「炒幣」


來源|IC photo


比特幣正成為成長型資產?


5月21日,比特幣重新站上71000美元。行情資料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6時15分,比特幣價格為70978.5美元,日內漲6.21%,相較年初則已累計上漲約68.59%。

同時,根據彭博社報導,比特幣與納斯達克100指數的90天相關係數在上周達到0.46,為去年8月底以來的最高水平。


圖源:彭博社
圖說:納斯達克100指數以科技股為重,通常反映著高成長性科技股在美國市場的表現。因此比特幣與納斯達克100指數的相關係數,可看作是比特幣和科技股之間線性相關性的統計指標。係數為正代表兩者走勢相近。


近期比特幣價格增長強勢,疊加與科技股相關性增強因素,令部分支持者開始將比特幣視為一種成長型資產。

今年以來,全球多個市場批准比特幣ETF上市,讓投資者有了更多種方式參與比特幣投資,也降低了投資者直接持有比特幣的門檻和風險。

1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首次批准11隻比特幣現貨ETF,隨後11隻ETF於1月11日開始上市交易;4月,香港證監會批准掛牌6隻虛擬貨幣現貨ETF,其中包括3隻比特幣ETF,4月30日6隻ETF同步上市。

相比當前的“成長型資產”論調,比特幣在過去則有著“數字黃金”的稱號。由於其總量有限、去中心化、可用於持有和轉移價值等特性,比特幣被部分投資者視為一種對沖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和通貨膨脹的價值儲存手段。

不過,在風險事件面前,比特幣也並非如其擁躉所想那樣走出獨立行情。如2022年初局部地區發生衝突期間,比特幣就上演了暴跌行情。

隨著比特幣最新一輪投資熱來臨,進場的時機到了嗎?強波動性仍是其與黃金這類長期穩定的資產的顯著區別,投資比特幣時又該如何決策?


公募基金下場“炒幣”

目前在香港上市的虛擬貨幣ETF分別來自華夏基金、博時基金及嘉實基金三家公募基金的香港子公司。


製圖:36氪


相較在美國上市交易的比特幣ETF,香港市場的幾隻資金規模相對較小,約在幾千萬至上億美元之間。但作為亞洲市場的首批虛擬貨幣現貨ETF,仍具有代表意義。

談及公募基金近期紛紛在香港市場推出虛擬貨幣現貨ETF的原因,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對36氪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近年來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態度逐漸明朗。如通過立法明確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的申請流程,提高了合規性要求。這為推出合規的ETF產品創造了條件。

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興趣持續增長,現貨ETF作為一種更為便捷、安全的投資管道,可以滿足那些希望間接持有加密貨幣而不直接參與加密貨幣交易的投資者需求。

對於基金公司而言,推出加密貨幣ETF是豐富產品線、吸引不同投資偏好的客戶、提高資產管理規模的重要策略,“尤其是在傳統資產類別回報率可能較低的市場環境中”。

“隨著全球多個市場已經批准了比特幣ETF,香港市場上的基金公司也希望通過推出同類產品保持競爭力,搶佔市場份額。”余豐慧補充道。

對於後續的預測,華夏基金香港表示,美國CPI環比低於預期,開啟降息窗口,今年預計可能會有兩次降息,一次大機率在9月,另一次預計11月或12月。“上周(5月6日-12日)市場的上漲僅反映了其中一次降息,降息預期有望對所有風險資產提供正面支援。

此外從產品端和資金流端來看,比特幣現貨ETF獲得了更多傳統投資公司的資金流入,例如Apollo Management投資了Ark BTC現貨,這在短期內對比特幣現貨ETF走勢提供了利好因素。


審慎選擇進入的時機

通過購買ETF產品的份額,投資者能夠間接持有與比特幣現貨相對應的資產,無需深入瞭解加密貨幣的交易機制,也無需擔心加密貨幣交易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就能分享比特幣價格上漲帶來的投資收益。

並且相關產品費率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資回報。如目前在美國上市的比特幣ETF年管理費基本在0.2%到1.5%之間,在香港上市的比特幣和以太幣ETF年管理費則在0.3%到1%之間。

博時國際還表示為答謝廣大投資者支援,旗下兩隻比特幣、以太幣ETF自2024年4月30日至2024年8月31日的發行首4個月免收管理費。

但另一方面,過往價格走勢也顯示比特幣價格波動強烈。

如比特幣剛發行時的2009和2010年,每枚比特幣價格不到1美元,至2011年上半年一度超過30美元,而至當年下半年則再度跌回3美元左右。

此後在2015-2017年,每枚比特幣價格從200多美元一路漲到1.3萬美元,但此後也曾數度跌回3000-4000美元的水平。

儘管拉長時間周期來看,比特幣回報率超高。如假設從2022年5月的約31000美元買入,到2024年5月漲至約71000美元時賣出,年化收益率可達51.3%。

但如果進入的時機不對,則有可能損失慘重。假如投資者在2021年10月以6萬美元左右的價格買入,那麼一年以後其手中的比特幣將跌到約2萬美元。

因此余豐慧也提到,投資者在投資虛擬貨幣現貨ETF產品時,應樹立正確的風險認知,理解加密貨幣市場的高波動性,價格可能在短時間內劇烈變動,需做好風險管理。

同時,儘管ETF提供了比直接購買加密貨幣更高的流動性,但投資者也要關注產品的交易量,確保在需要時能輕鬆買賣。並且,新興的加密貨幣ETF市場可能不如傳統金融市場成熟,投資者需持續關注市場動態和產品創新。

此外,在余豐慧看來,監管機構的決定也可能影響ETF的運作或市場接受度,因此建議投資者關注政策環境可能發生的變化,並瞭解基金公司如何儲存和保護所持加密貨幣,確保資產安全。

回顧今年以來的價格漲勢,余豐慧認為虛擬資產價格主要受到了全球宏觀經濟狀況及機構投資者動態的影響。

“經濟增長預期、貨幣政策調整(如利率變動)、通貨膨脹率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都會影響加密貨幣作為避險資產或風險資產的角色定位,進而影響其價格。”他提到。如寬鬆的貨幣政策和高通脹環境下,加密貨幣被視為對抗貶值的傳統貨幣的替代品。

同時大型金融機構、企業及主權財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接納程度提升,通過直接投資或推出相關金融產品,如比特幣ETF,增加了市場流動性和合法性,從而推高了比特幣價格。

除此之外,余豐慧認為區塊鏈技術的進步和加密貨幣在支付、DeFi(去中心化金融)以及其他實際應用場景中的更多採用,增強了其內在價值,支撐了價格上漲。

在這一過程中,社交媒體、名人效應和市場消息亦能夠迅速影響市場情緒,導致短期價格波動。“正面消息和市場樂觀情緒往往會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入市場,推高價格。”

而面向未來的虛擬貨幣ETF投資,除需關注宏觀經濟、機構投資者動向以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之外,余豐慧認為各國政府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亦需納入考量。如是否允許作為支付手段、稅收規則、交易所監管等。這些變化將直接影響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和市場准入,進而影響虛擬資產的價格。 (36氪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