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為5.2%!摩根大通:公司業績增長提振國際投資者信心



摩根大通全球中國峰會將於5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舉行。


據悉,今年是摩根大通連續第20年舉辦該峰會,吸引了來自全球超過2500名參會者,包括傑米·戴蒙、比爾·蓋茨等全球知名大咖本周相聚於上海。

在峰會召開的前一天(5月22日),摩根大通舉辦2024年全球中國峰會媒體見面會,公佈了摩根大通對於中國經濟及股票市場的最新觀點。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斌表示,在今年3月,該公司上調了2024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判,由去年底預測的4.9%GDP增速上調至5.2%。

摩根大通首席亞洲及中國股票策略師劉鳴鏑表示,摩根大通自去年10月底就在策略層面對中國股票全面看好,股票模擬倉100%的倉位全部買入股票。2024年,摩根大通對於滬深300的基本情境預期是3900點,行業組態上相比2023年將有更多的行業受益。


傑米·戴蒙、比爾·蓋茨等大咖本周匯聚上海

自2005年首次舉辦以來,摩根大通全球中國峰會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年度會議之一。據悉,今年的摩根大通全球中國峰會以“二十年再出發”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1300家企業的超過2500名參會者。

據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在今年的峰會上,出席並進行演講的嘉賓包括摩根大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再鼎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杜瑩,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城堡投資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肯·格里芬,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創始人及主席蔡崇信,康方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夏瑜,寧德時代創始人、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曾毓群等等。

摩根大通亞太區首席執行官李盛德(Sjoerd Leenart)表示:“摩根大通全球中國峰會為商業領袖提供了交流思想、碰撞觀點的機會,聚焦中國以及全球所面臨的最核心的議題。20年也是一個里程碑,體現了摩根大通對我們全球客戶的長期支援。我們對於加強全球連接和溝通的堅持從未改變。”

摩根大通中國區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妍妮表示:“過去20年,中國從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發展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佔全球GDP的比重從4.8%增至16.9%。為了更好地在這一不斷演變的市場制定投資決策,深入瞭解中國市場對全球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

摩根大通中國區聯席首席執行官何耀東表示:“隨著全球環境持續更迭變化,交流與溝通將在判斷市場方向、發現重大機遇方面發揮關鍵的作用。我們有信心,今年峰會上的分享與討論將有助於投資者和企業領袖更加深入瞭解中國以及全球的格局與趨勢。”



朱海斌:上調中國經濟2024年GDP增速預測至5.2%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斌表示,摩根大通在3月份上調了2024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判,將預測的2024年中國GDP增長率從去年底的4.9%上調至5.2%。

對於經濟增速預期的上調,朱海斌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表現強勁主要由生產拉動,表現在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高於整個經濟的增速。工業增加值高增,一方面在於今年以來出口的亮眼表現;另一方面也與國內政策支援下製造業投資的高增長有關,尤其是一些高新科技板塊,如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電池、先進製造等等。消費、服務業、基建行業則相對中性,增速與整體經濟持平,房地產則表現不盡如人意。

“目前來看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整體表現開局良好,當然經濟中仍有一些不確定性,比如房地產及消費復甦的可持續性是我們比較關注的領域。”朱海斌說。

通脹預期方面,據朱海斌判斷,今年無論是CPI還是PPI都會緩慢上行,但是低通脹的壓力仍有可能持續。“整體而言,生產端的復甦強於消費端,或者說第二產業的復甦強於第三產業的復甦,國內仍面臨內需不足的問題。我們也希望呼籲政府有更多刺激內需、刺激消費的政策出台。”

朱海斌表示,4月份的經濟資料出現了明顯的環比下行,弱於市場預期。他認為,這個資料只是暫時的,尤其是4月底政治局會議以後,強調了維持穩增長政策的重要性,包括財政端需要加快政府債務發行的速度,在貨幣政策端強調央行可以進一步運用降息降准的工具。

“我們相信,接下來在政策工具及房地產政策的調整下,未來數月資料會出現好轉。從環比來說,我們預計二季度可能會比一季度明顯走弱,但是到三、四季度預計會回到穩定的、與潛在增長率相當的增速。”朱海斌說。


劉鳴鏑:中國公司的業績增長提振國際投資者信心

“去年10月底我們在策略方面,對中國的股票就開始全面看好,包括股票的模擬倉100%的倉位全部都買了股票。這個組態在1月份是出現了一點困難的,但現在已經回到了更高的點位。”摩根大通首席亞洲及中國股票策略師劉鳴鏑說。

據劉鳴鏑介紹,以MSCI中國指數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業績已企穩反彈。MSCI中國指數的業績自2021年上半年觸頂之後,便持續下行;但從上市公司在4月份發佈完所有的2023年年報來看,MSCI中國指數的2023年業績實現了近9.3%的同比增長。

“中國企業業績增長的反轉,給予了國際投資人很大的信心。這個業績增長主要是由幾個行業推動的,包括可選消費、通訊服務、醫療、電力等。同時,在11個行業內有5個行業2023年的增長率是負的,這些行業今年能否由負轉正是一個相當大的看點。出色的業績將給市場上揚帶來更大的推動力。”劉鳴鏑稱。

據劉鳴鏑分析,可以把亞太地區不同市場的恢復區間歸納為四類:收縮、恢復、擴張、增速下降這四個像限。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是由2021年的擴張,到2022年的收縮,到2023年的恢復,2024年進入輕微擴張。對於中國A股、港股來說,一個比較有利的因素在於,亞太地區大多數市場在四個像限裡已經到了增速下降區間,有一些市場是增速收縮的區間,因此從經濟恢復的周期來看,對A股、港股都是利好的。

劉鳴鏑表示,對於地產她相對樂觀。從人口結構來看,在2018年—2023年具有剛需(剛性需求)和剛改需求(剛性改善型需求)的人口每年都有200萬以上的下降,但是預計在2024年至2026年剛需及剛改需求的人口將有較好的增長。其中2024年是趨穩的,只下降了20萬,2025年、2026年則會分別增加140萬和200萬。在一個人口需求相對利好的幾年,配合一系列相對寬鬆的購房政策,按揭利率的下降有利於地產銷量的恢復。

“未來幾個月,二手房和一手房銷量的恢復將非常關鍵,若能恢復會帶動網際網路、傳媒以外的板塊的進一步恢復,消費信心也有望改善。”劉鳴鏑說。

“截至今年3月底,四類外資基金(包括區域型基金、新興市場基金、美國基金、全球基金)對於中國A股股票的組態都是較低的,從今年4月份、5月份的(市場)上漲情況來看,外資低配程度應該都有所收窄,但仍呈現出較大程度的低配狀態。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這四類基金中每一類基金,如果低配減少25個基點,帶來的增量資金約為390億美元。”劉鳴鏑稱。

展望2024年的中國股票市場,劉鳴鏑表示,今年對MSCI中國指數目標點位的基本情境預期是66,樂觀情境是70,悲觀預期是56。滬深300的基本情境預期是3900點。“今年是一個業績恢復期、緩慢增長期、緩慢擴張期,資產價格的穩定會有助於恢復的持續。”

行業組態方面,摩根大通在2023年首推通訊與傳媒行業,而2024年摩根大通認為更多的行業將受益,比如材料、工業、IT等等,重點關注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 (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