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光伏賺了233億,電視起家的創維在新賽道嘗到甜頭


圖片來源:介面


家電產業成長乏力之下,老牌企業紛紛走出了舒適區:TCL重注半導體,美的做起了機器人,而造彩電起家的康佳和創維,現在幹上了新能源。

今年3月,創維集團發表了近十年來最好的財報。 2023年,集團實現營收690.3億元,年增29.1%;毛利潤96.5億元,年增17.5%,歸母淨利潤10.69億元,年增29.3%。其中,新能源業務收入233.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5.9%,在總收入中佔比提升至33.89%,僅次於家電業務。

創維最早靠電視業務發家,但隨著中國客廳逐漸弱化展示和待客功能,使用者時間的碎片化以及收視裝置的選擇多樣化,電視在中國市場的增長也遇到了瓶頸。

產業數據機構洛圖科技發表的報告顯示,2023年全年,中國電視市場品牌整機的出貨量為3,656萬台,較去年同期下降8.4%,市場規模創下十年新低。其中,創維出貨量約600萬台,排名排名第四,次於海信、小米和TCL。

面對主業下滑的趨勢,創維在2020年選擇切入大熱的光伏產業,財報中的新能源業務正是指分散式光伏業務。所謂分佈式光伏,就是指在使用者場地附近建設,將光伏產品鋪設在屋頂、空地上,由使用者側光伏系統自發自用,多餘電量上網的一種發電模式。

創維採取的主要業務模式是,與金融公司合作,提供光伏裝置融資租賃服務。創維提供光伏站裝置硬體和後期維護服務,金融公司買入裝置後出租給業主,業主在自家安裝創維光伏電站,並向金融公司分期支付租金,期滿後,光伏電站歸屬業主所有。

在此期間,業主可以使用光伏電力,也可以將多餘電力出售並獲得收益,創維則賺取電站銷售收入和長期維運服務收入。憑藉做家電時在消費者端積累的品牌及管道優勢,創維戶用光伏業務快速起量,如今除新疆、青海、西藏、台灣外已覆蓋全部身份,市佔率達行業前三。

創維並不是唯一試水光伏產業的家電公司。 2020年,TCL宣佈全資收購老牌國企中環集團,著手佈置新能源光伏矽片、光伏電池及元件、其他矽材料及高效光伏電站項目開發及營運等業務。康佳也正在今年進軍光伏玻璃生​​產,並持續向光伏領域上下游擴展。

與TCL、康佳斥巨資佈局上游不同,創維採取的是輕資產模式,主要向消費者銷售戶用光伏。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能夠快速上量,但毛利也相對更低。不過,創維集團董事會主席林勁在接受介面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更重要的是做大規模,提高市佔率。創維光伏董事長范瑞武則提到,光伏業務的毛利水準也在好轉,2023年毛利率為8.2%,較前年提升了0.8個百分點。

不過,戶用光伏產業的高速成長期已經進入尾聲。范瑞武提到,隨著戶用光伏玩家越來越多,產業已進入成熟期,紅利正在減少。創維光伏接下來的成長點會主要埋在兩個方向:

一是工商業光伏。范瑞武判斷,工商業光伏領域全國還沒有真正的頭部企業,原因在於產業需求很難用標準化方案解決。創維希望能藉助自身在戶用光伏標準化的經驗,主推四大業務場景,覆蓋中國60%的屋頂。

二則是出海,創維目前在歐洲主推戶用光伏模式,在其它國家則主要做部品元件、逆變器和儲能的出口業務,目前儲能產品在非洲已經獲得認證並有所銷售。

光伏之外,過去主要製造黑電的創維也將更多資源投入了冰箱、洗衣機等白電產品。財報顯示,2023年創維白電等智慧電器業務收入達70.88億元,年增61.1%,其在中國大陸市場和海外市場的收入增幅分別為64.5%和52.6%。

傳統家電企業中,另一個轉型成功的案例是TCL,決心「去家電化」之後,TCL在面板廠商華星光伏身上砸下超過2000億的資金,終於實現了扭虧為盈,也成功打破了液晶面板產業t壟斷,掌握了產業鏈中最關鍵的環節。

690億元年收入並不是創維的終極追求。 2021年,創維集團提出千億收入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創維還在佈局電子煙、AI、智慧小家電等新興業務。

對體量龐大老牌家電公司而言,轉型顯然是不易的,但品牌聲量、製造業經驗與密佈的管線網路卻又是切入新產業的天然優勢。家電巨頭們正在全新的戰場展開比拚,這可能是另一個產業洗牌的時刻。 (介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