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業抵制618!c坐不住了

前幾日,淘寶頭部主播李佳琦稱今年“6.18”大促是最難的。

通過比對近兩年雙11大促期間,李佳琦的銷售額從2022年的超過250億元,到2023年的95億,可見其中的降幅之大。

不少網友紛紛打出“迴旋鏢”,“好好想想是不是你自己不夠努力”,“為什麼難?”質問聲層出不窮。


●圖源:微博

眼看大夥都在這裡放話吸引人氣,那京東自然是不甘示弱,宣稱“全品種圖書價保二到三折”。

趁著618大促,與讀者一同薅起出版社的羊毛,頗有“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的意味。

要知道,京東去年的總銷售額達到萬億,如今還想薅出版社“羊毛”。

於是出現56家出版社聯合聲明,對京東的促銷方案表示反對。


三折賣書,京東打破行業平衡

高達56家出版社聯合發佈“聯合聲明告知函”,堅決反對京東即將舉行的618圖書大促活動。

其中不乏見到清華,北大,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較為有名的出版社。

這份聯合聲明也明確指出了此次促銷活動的關鍵問題:

京東要求所有圖書品種以2至3折的極低折扣參與長達8天的促銷活動,時間從5月19日延續至6月20日。

如此低的折扣已經使得出版社在銷售圖書時處於虧損狀態,這無疑是在“虧錢賣書”。

更令出版社感到壓力巨大的是,此次促銷活動還要求所有圖書品種都必須參與。


●圖源:聯合聲明告知函截圖

聯合聲明告知函中提到的江蘇圓周電子商務公司被視為京東圖書關聯公司。

實體書的製作涉及紙張、印刷、裝訂等多個環節,這些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

尤其是高品質的紙張和精美的印刷工藝,更是增加了實體書的製作成本。

出版社還需要支付編輯、校對、設計人員的工資,以及市場推廣和管道費用等。

這些成本最終都會反映到實體書的售價上。

隨著電子書的興起,更加方便地獲取閱讀內容,而且電子書的成本相對較低,這使得實體書在價格上顯得更為昂貴。


京東方面則是表示,旨在通過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利用薄利多銷的策略來進一步提升銷量,為合作夥伴們帶來更多的收益機會。

同時,他們也希望通過此次活動,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優惠,實現真正的讓利。

打的一手“矛盾轉移”的好牌!

當今圖書銷售市場,電商平台佔據七成份額。

出版社受電商折扣價影響,常據此推算定價。

其實出版社在定價與銷售策略上早已失去主動權,受電商平台牽制。

銷售定價是你京東,進貨定價也是你京東。


賣得越貴,出版社越窮

出版社夾在中間,明顯成了一個“受氣包”。

誰又何嘗不想自己的產品賣出高價,賣出更多利潤呢?

只是作為“底層農民”,更多的利潤已經被平台這些“經銷商”拿去了。

電商平台壓的折扣只會在價格戰中越打越低,為了保全自己的那份蛋糕,出版機構又只能反向抬高定價。

然而,讀者們所能看到的只是書價的不斷攀升,這個鍋自然是甩到了出版社頭上。

賣得越貴,越賺不到錢,簡直是“倒反天罡”。

“維護利潤”這根弦,就在出版社和電商平台之間的反覆拉扯中斷了。


還有沒被提及的一點,就是書號。

所有書籍必須擁有書號才能在市場上進行銷售。

沒有書號的書,也可以印刷,但只能供內部學習交流使用,不能拿來出售。

每個書號需先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備案,隨後由總署統一分配給各出版社。

因為對書號管理嚴格,數量有限,各出版社分配額度往往不多,這也是卡出版業脖子的“上帝之手”。

可供出版的書本就不多,更何況現在買實體書的人越來越少,規模沒有了,就更沒有利潤生存下去了。


出版社要維持利潤不能降價,平台要引流需要低價促銷;

市場化產品價格由供給和需求決定,消費者追求好書的意願,導致讀書量下降,進一步讓書更不好賣了。

陷入“惡性循環”,實際上還是出版社一個人扛下了所有。

頂著書號限制的壓力,還要經過經銷商平台的折扣削減利益,在最不能動的價格上“動土”,還要經受讀者的埋怨。

在網際網路浪潮席捲之下,老牌書業無疑需要順應時代的變遷,但一次次的革新與轉變,往往都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外包裝”的展示,也很重要

圖書本就是在表達作者的思考或者想法,但為何到了真正需要“展示”的環節卻默不作聲?

看書的人越來越少,看視訊的人越來越多。

當娛樂成為快消,圖書就更不應該定位在娛樂的“對立面”,而是應當作為互補成為人們的“精神補給品”。

在書籍銷售界裡,還好有個董宇輝。

他的出現強化了短影片平台在圖書行銷界的地位,實現了文藝帶貨。


●圖源:抖音直播間

在2023年12月21日,董宇輝以直播的形式講解《唐詩三百首》,短短20分鐘內便成功售出驚人的20萬冊。

接下來的四個小時直播中,他再次展現了其獨特的魅力,將《人民文學》的銷量推至99.2萬冊的高位。

原本印量僅為60萬餘冊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在董宇輝的強烈推薦下,其總印量已經遠遠超過了600萬冊。

之後開始有不少人效仿,本來最不好賣的實體書籍,反而成了香餑餑?

根據《2023抖音電商圖書消費資料報告》,以董宇輝為代表的圖書主播們,在過去的一年裡為圖書創造了超4億單的驚人成績。

直播賣書,也成了出版業抵制京東618的新路子。


董宇輝的直播間強有力地證明,當圖書優秀的內容得到足夠的展示,再冷門都會成為爆款。

沒有特別之處的網紅開直播都有一大把網友駐足觀看,其中不乏有人上了主播的“購物拼車”。

每當觀眾讀者疑惑發問:到底誰在直播間買東西?

答案也許就藏在那用熱情讓觀眾“沖昏頭腦”的網紅以及背後運作的團隊手裡。


那些真心熱愛書籍的人,心中都設有一條堅定的價格防線,不會輕易踰越。

那些總是懷揣著“免費獲取”心態的讀者,其實也從未真正進入出版業的服務視野。

在當下這個以內容為主導的時代,為優質內容付費的理念已經廣泛被大眾所接受。

出版業所面臨的挑戰,並非市場的短缺,而是如何找到一個能夠深深觸動讀者內心的聲音。

實際上,出版業所缺乏的,正是那種因長期隱藏在幕後而逐漸失去的前台表達能力。

出版業應當更加主動地走到台前,用更加直觀和鮮活的方式與讀者進行互動。

確保每一本精心打造的書籍都能找到與之心靈契合的讀者。 (品牌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