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戛納,再現港片輝煌,還能帶你回到80年代的九龍城寨?

內地票房累計超5.7億,香港票房突破7000萬;轟動戛納,映後全場起立鼓掌10分鐘,華語影片時隔11年再次入圍戛納午夜展映單元。

獲得如此耀眼成績,便是香港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除了高燃熱血拳拳到肉的武打元素、老中青三代港星面孔之外,電影重現的“三不管”九龍城寨場景也帶領觀眾回到香港風雲變幻的80年代。


《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海報

狹窄陰暗的蜿蜒巷弄,錯亂無序的水喉與電線,迷宮一般不見天日的樓宇互相交錯、連接,貧民、賭徒、毒販、牙醫與妓女混雜在一起……這裡是九龍城寨,是只有約四個足球場大小,但曾同時容納幾萬人居住的地方,也是香港唯一一個沒有被租借或割讓給英國人的地方。

雖然如今九龍城寨已不復存在,但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掀開了記憶的一角,讓人們得以向內張望,感知那時九龍城寨中生活的溫度。讓我們和曾在城寨居住工作的居民以及研究者、記錄者一起,通過《最後的城池——香港九龍城寨歷史記憶》回憶這片傳說中的“三不管”之地的浮沉變遷。


1. 九龍城寨的滄桑巨變

古往今來,九龍城寨經歷了幾次身份轉變。

據最早的史料記載,最初這裡是一片鹽田,後來因為產鹽量減少,這裡就變成了“官富巡檢司”,由一位九品巡檢官在此辦公,管理附近的村落。

清朝年間,九龍寨上建設了烽火台“九龍礅台”,供軍事瞭望和預警之用,後來升格成了軍營“九龍汛”,駐兵約百人維護海防安全。


19世紀,為抵抗海盜,清政府在九龍寨附近建造了一座炮台,而誰都沒有想到,這座炮台即將迎戰的是所向披靡的日不落帝國,當時裝備世界領先的英國皇軍。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清政府割讓香港島予英國,而九龍正對著港島,成為抗英最前哨。

英國人治下的港島,正如火如荼地興建“維多利亞城”,而“九龍寨城”正好與之對撼。1847年,“九龍寨城”正式落成。


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再次戰敗,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予英國,“九龍寨城”在界限街以北,仍屬清朝管轄範圍。

1898年甲午戰爭後,英國政府又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要租借九龍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的區域。談判時,清政府官員李鴻章力爭保留了“九龍寨城”的主權。


香港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志》“建置”卷主編

蕭國健:

“清朝想派人來,但不能過深圳關閘口。其他國家覺得英國在這裡觸犯了所謂國際法,是不對的,英國人就將英軍撤走。”

英軍撤離,但英國人並未放棄對九龍寨城的管轄。他們將寨城衙門的土地批租給了一個英國福利機構,他們將衙門改建成老人院和學校,原來九龍寨城內的學校也被改建成新界田土法庭。至此,九龍寨城不復存在。


2. 魚龍混雜的“九龍城寨”

九龍城寨研究者、英國視覺藝術家

林保賢:

“這個建築是很奇特的,前無古人、獨一無二。”

對很多人未曾踏足九龍城寨的人來說,“三不管”讓九龍城寨變成了一個充滿罪惡的“黑暗之城”。

據史料記載,城寨確實曾經歷了一段黃賭毒等罪案相對興盛的時期。一切要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末,當時的港督麥當奴開放賭禁,香港賭場遍地開花。5年後,港督更換,港府突然宣佈禁賭,大批香港賭商便將目光投向了九龍寨城。


此後,九龍寨城裡開始出現越來越多非法活動。

九龍城寨研究者、英國視覺藝術家

林保賢:

“二戰後,很多人都意識到可以在九龍寨城做各種各樣香港其他地方不容許做的事情,賭博、鴉片館、化石、毒品交易在這兒都變得很容易,所以九龍城寨獲得了一個不好的名聲。”

除了毒,當時的九龍城寨裡還充斥著其他非法檔口。1955年,港英政府一份關於九龍城寨非法活動的統計報告顯示,當時的九龍城寨內共有120間煙館毒檔、20間妓院、5間賭館、16間脫衣舞場,三合會也在九龍城寨內收保護費、鬥毆等等。


為了避免牽扯中國入局,港英政府對城寨內所有非法活動選擇放任,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58年,城寨內發生了一起嚴重命案。港英政府經過多番商討,最終決定將九龍城寨命案的凶手送上法庭,港英法庭裁定凶手謀殺罪名成立,並判處繯首死刑,於1958年8月12日行刑。

九龍城寨研究者、英國視覺藝術家

林保賢:

“令人驚訝的是,中國完全沒有提出任何反對意見。此後,警方開始在城寨執法,抓捕犯人、關停各種非法活動。


港府接連掃蕩了九龍城寨內多個大型製毒工廠,並沒收了大量煙管和海洛因,抓捕了大批罪犯,並成功起訴。新上任的港督柏立基說,九龍城寨這個罪惡淵藪之地即將消失。

在掃蕩城寨罪案的同時,港府也醞釀著侵佔城寨。

3. 城寨,中英政府的角力場

中英雙方曾在九龍城寨問題上發生過多次博弈和交手,最早的一次衝突可追溯至1933年。

1933年6月10日,港府突然在九龍寨城內張貼告示說要發展此地,限居民9月前搬出。居民十分恐懼,便向國民政府求援。國民政府多次抗議,英方均置之不理。


1947年,港府第二次正式貼出公告,宣佈收回城寨,告示稱,九龍城寨48間木屋霸佔了所謂的“皇家土地”,限兩週內拆除,逼迫居民搬遷。

九龍城寨街坊、原九龍城寨街坊福利會副會長

陳協平:

“來拆遷一次,居民就反對一次,有很多摩擦、爭執、糾紛,對居民來說就是要保衛這裡。”

1948年1月5日,大批港府警員和工人進入九龍城寨,強拆了40多間房屋。1月12日,一大批頭戴鋼盔的警員再次衝進城寨,對居民進行武力鎮壓,人們的怒火終被點燃。16日,為聲援九龍城寨的居民,廣州、澳門、上海、南京等多地爆發反英示威,位於廣州沙面的英國總領事館被焚燬,英國人見狀,終於決定停手。


1962年3月,港府宣佈,在東頭村徙置區第二期工程中清拆九龍城寨,並再次逼迫居民遷出。反拆遷委員會聯絡了國內設在香港的機構新華社,向中央求援,中國外交部隨即發表聲明,向英國政府提出嚴正抗議,港府終於停止了侵佔行動,九龍城寨正式成為了居民做主的地方,開啟了最恣意生長的階段,鱗次櫛比的建築開始拔地而起,人們開始在這裡安定、安居。


4. 九龍城寨的消失與留存

縱觀世界,有很多圍城和城池,而九龍城寨與眾不同的是它最終消失在九十年代的香港,那個中西融匯、經濟飛速發展的地方,而城寨內的居民卻過著最清苦的生活。

緊密相連的僭建房屋,混亂、壓抑、骯髒,折射著周圍摩天大樓的霓虹燈光,充斥著無政府的烏托邦想像。

幾十間平價的無牌牙醫診所以及各式各樣的加工工廠,從頭頂咫尺劃過的飛機,都成為九龍城寨人甚至香港人的共同回憶。


1987年港府宣佈正式清拆九龍城寨。經過多番探討,賠償方案終於在宣佈清拆一年之後出爐。在1994年,城寨清拆完畢。

在城寨拆遷進行的同時,古物古蹟辦開始在九龍寨城原址進行考古,將埋藏在地下的珍貴古蹟找出來,來證明九龍寨城的歷史存在。九龍寨城公園的歷史遺蹟內,還能看到清朝的石板、城門的門鉸,以及後期在上面修築高樓所用的現代鋼筋。不同的歷史痕跡,映襯著屬於九龍城寨不同的時代。


如今,九龍寨城公園的南邊,是香港著名的景點九龍城,裡面有很多遊客爭相打卡的店舖,復古咖啡廳、泰國菜館、傳統甜品鋪等等。十條南北走向的舊城老街與兩條東西走向的長街互相交錯。而這些街道的命名也跟九龍寨城的歷史密切相關。


如今,九龍城寨已不復存在,那些歷史留在了一張張底片上、一格格膠卷內、一段段回憶中。 (鳳凰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