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Copilot+PC」,算是革新生產力嗎?


題圖 | 微軟Build開發者大會

在AI席捲各行業的當下,科技巨頭成為衝在前線的排頭兵。經過OpenAI和Google的“轟炸”之後,微軟也來“Build”了一個AI新世界。

一年一度的微軟 Build 開發者大會結束後,各種新聞就鋪天蓋地而來。輿論的目光齊刷刷聚焦在新產物——「Copilot+PC」——上,有人甚至認為,微軟要“革”筆記本的“命”。


大會直播截圖

產業的中上游幾乎都認為,AI PC是廠商扭轉局勢的砝碼。然而筆者走訪各大線下門店瞭解到,多數消費者在這場狂歡中顯得尤為平靜,門店並無多少帶有AI功能的筆記本上架,部分店員只是特別強調:這裡的價格是最便宜的。

一面是真切地鋪開AI PC時代畫卷的廠商,一面是冷靜圍觀默不作聲的消費者。到底是什麼造成廠商想像與使用者需求間的錯位?

01.“Build”AI 新世界

5月21日,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攜團隊一口氣宣佈更新60多項AI能力,包括GPT-4o上雲、自研Cobalt晶片、Copilot產品矩陣等。

整場大會只有一個關鍵詞:AI。

在大會前一日,微軟就提前上了一道“開胃菜”,發佈了史上最強大的AI PC產品「Copilot+PC」。

未來最直觀的變化,就是新的鍵盤上會有一個Copilot鍵,使用者只要按下按鈕就能召喚Copilot,開啟人工智慧輔助功能——這也是微軟近三十年來首次調整鍵盤佈局。


圖源:微軟官網

Copilot,翻譯過來是“副駕駛”,地位僅次於駕駛員。微軟的目的也很好理解:你在電腦上做過的事、想要制定的計畫,Copilot都能時刻像副駕駛一樣輔助你。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AI功能,當屬Recall(回溯)功能。

發佈會現場,微軟的工作人員演示了好幾個案例,比如找之前聊天記錄裡的一條裙子,還有某個工作會議上提到的資料等等。

這個功能可以幫助使用者在海量的素材中快速提取出你需要的東西,以時間線的形式回放所有內容、操作。比方說,平時截圖保存完就忘記放在哪兒了,想要找的話得從一堆截圖裡翻騰;之前瀏覽的網站忘記收藏,過後想看一下還要翻無數條歷史記錄。

但Recall都幫你記著,通過Recall功能,Windows將不斷捕獲螢幕上的內容,並通過裝置中的生成式AI模型處理並搜尋所有內容。

背後的原理也很簡單,截圖還有瀏覽記錄都存在電腦本地,輸入關鍵詞搜尋, AI 就會把相關的截圖翻出來給你。


大會直播截圖

當然了, 「Copilot+PC」的AI功能還遠不止這些。

比如,同事發郵件問你要PPT,Copilot能直接根據郵件裡的需求找出是哪份PPT,你只需要點選傳送就可以。此外,還有對視訊和音訊的即時字幕翻譯、圖像的本地 AI編輯等等,這些功能也都是電腦自帶的。

除了 Recall 功能 , Copilot由於加持了GPT-4o,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 “PC的互動方式 ” 。

發佈會現場,在展示玩「我的世界」時,把螢幕共享給 Copilot ,Copilot不僅可以即時看到、聽到玩家的聲音,還可以為其出謀劃策,例如在殭屍出現的時候讓你趕緊溜。



大會直播截圖

用首席執行官Nadella的話來說,微軟打造的「Copilot+PC」已經接近實現突破:

“我們為PC創造了真正的快樂和驚奇的感覺。我們的追求一直是打造能夠理解我們的電腦,而不是我們必須理解電腦……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

02.入局 AI 得趁早

在發佈會上,微軟火藥味十足地將MacBook Air拿出來與新品一較高下。Nadella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們現在正期待Windows與Mac(蘋果電腦)能夠重新展開真正意義上的對決。”

5月8日,蘋果舉行了一場新品發佈會,不僅帶來了全新的iPad,還頻繁地提到了 iPad Pro 的「AI」屬性,包括 NPU(神經網路引擎)和混合架構下 AI 性能的領先,也包括在音訊、圖像創作中的 AI 體驗。(詳見文章《前有Vision Pro,後有AI iPad,蘋果需要新爆款》)

從開始閉口不談 AI,到如今滿口 AI,蘋果的態度轉變背後暗藏了自己的野心。

據悉,蘋果計畫在下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宣佈將一種類似於Mac的高端晶片嵌入雲端運算伺服器,用於處理蘋果裝置上的先進人工智慧任務。而更簡單的AI功能將直接在iPhone、iPad和Mac上執行。


圖源:IC photo

PC作為人們最重要的生產力工具和內容消費的計算與互動平台,被普遍認為是AI普惠的終端首選。廠商們則趁此機遇,積極佈局,雖然目前仍沒有一個終端廠商能夠給出一個達成共識的定論,但並不影響大量AI PC產品的扎堆面世。

今年3月18日,榮耀的首款AI PC產品“MagicBook Pro 16”筆記本正式發佈,從AI硬體、AI助理、AI互聯三個方面加持,利用 AI 驅動跨系統協作與互動,讓不同系統的裝置及應用快速識別和理解使用者意圖。

今年4月11日,華為發佈新款MateBook X Pro,該產品首次接入自研的盤古大模型,並與超過100個AI大模型夥伴建立合作關係。

4月18日,聯想在其創新科技大會上發佈包括雙面屏Yoga Book 9i元啟版在內的多款PC產品,搭載了聯想小天AI智能體,內建了文件總結、會議紀要、智會分身、AI PPT等十多款AI應用。

終端廠商爭相推出新的產品,實際上是在搶佔2024年這一黃金時期 。

2019年至2021年,PC市場一直處於低迷狀態。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的報告,全球PC出貨量連續七個季度同比下滑,直到去年第四季度出現了轉折。今年第一季度,桌上型電腦和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同比上升了3%,達到5720萬台,這一增長或許預示著新一輪換機潮即將到來。


傳統PC消費市場的換機週期通常為3-5年,AI PC的推出或許能夠縮短週期,各大廠商正全力以赴,佔有更高的市場份額。

03.“不聽不聽,王八唸經 ”

一面是廠商的宏大願景,一面則是消費市場的平靜。

DoNews走訪幾家線下店發現,多數店員對AI PC終端產品反應似乎比較平淡,京東之家的店員甚至不清楚AI PC是什麼概念,在筆者簡單解釋過後,店員給出了建議:“您可以在網上找到想要的型號和組態,看看我們這邊能不能調貨。”

顯然,這位店員並沒有真正理解,但她還是很熱情地補充道,“我們這裡的價格是最便宜的。”


DoNews攝

電腦城的劉先生向DoNews表示,目前AI PC在市場上還沒推行起來,他本人雖然沒有深度接觸過AI PC,但對這個新產品也有所耳聞。

“AI PC實際上和普通PC也差不多,只是說把普通PC架構、中央處理器之類的加了某一個單元之後,看起來更智能一點,可是這樣一來肯定會超出普通PC的價格。”

劉先生認為,價格是市場難以下沉的關鍵因素之一。“現在行業都比較卷,正常來說,大家都會買性價比高的,比如說藍天代工的那種普通PC,遊戲性能、顯示卡、CPU組態相對高一點。但是AI PC大多針對商務本,看中的是辦公性能、能不能提升效率,整體方面就沒有遊戲本那麼皮實。”

在接觸多位行業人士後,筆者認為目前多數消費者並不清楚什麼是AI PC,也很少有消費者會衝著AI來買電腦。AI PC廠商所宣傳的功能,更多面向的是少部分商務人士,或者從事藝術創作的專業人士,如何對工作方式產生革命性的變革,如何讓創作更具靈感等等。

而這一切,對於學生黨、遊戲黨來講毫無意義,他們認為AI PC只是個宣傳噱頭,目的是用於提高售價。

一句話總結:只願為性價比買單。

一位門店店員向DoNews介紹了當下PC市場的購買力情況,據瞭解,4K到6K這個區間的商務本最受歡迎,7K-8K的遊戲本更受青睞。“單就買一個辦公用品來說,四五千就已經是滿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了,沒有必要再多花錢去搞一個有AI的,想加錢買組態高的人一般都是用來打遊戲。”這位店員表示。

說到底,AI PC發展還處在一個逐步發展的階段,技術、應用、生態的最佳實踐都還處在探索期,未來發展還有很大空間。雖然2024年成為AI PC元年似乎已是板上釘釘之事,但AI概念並不足夠打動消費者馬上升級換代。

尾聲:

Canalys預計,2024年AI PC出貨量將達5100萬台,2026年為1.54億台,2028年將達2.08億台,2024年-2028年的五年複合增長率為42%。

不可否認的是,在PC行業去庫存進入尾聲,重回增長軌道的當下,AI PC對於PC行業的整體帶動尤為重要。

然而到目前為止,真正能夠激發大眾熱情、引領市場風向的現象級產品仍然沒有出現。

對於廠商來說,增強算力、豐富應用、升級體驗固然是發展AI PC的重要環節,技術的成熟度、商業化之路也是要盡力去走的。

如何縮小「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成為廠商面臨的最大挑戰。或許真到距離消失那一刻,PC有沒有AI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