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美元捲土重來、日本通脹疲弱,日元再逼近新低

在5月初日本央行被傳進場干預後,日元經歷了短期的反彈,然後近期又疲弱不堪,對美元再度逼近歷史低點,美元/日元眼看又要邁向160關口。

截至上周收盤,美元/日元報157.01,5月初在干預下一度逼近150,但近期隨著美元走強、聯準會降息預期持續降溫,加上日本通脹資料下滑,日元又開始跳水。日本4月CPI同比從3月的2.7%放緩至2.5%,剔除生鮮食品價格的核心通脹率甚至更為疲軟,從2.6%降至2.2%。

值得一提的是,5月24日,人民幣中間價跌穿7.11,創逾4個月新低。此前第一財經就報導,由於人民幣開始成為低息貨幣,近年來人民幣和日元的聯動明顯提升,近期美元強勢捲土重來,離岸人民幣再度跌至7.26附近。未來除了要關注聯準會政策,日元走勢也或將給人民幣的走勢給出線索。



日元匯率再度逼近160

日本通脹並沒有朝著日本央行想要的方向發展。日本通脹壓力持續上升的前景看來正在慢慢消失,除非僱主大幅加薪能夠提振總需求。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從目前價格壓力的軌跡來看,很難看出工資上漲和通脹之間的良性循環會在短期內持續下去,而上述良性循環恰恰是去年以來支撐日元升值預期的主因。當前,無論是整體還是分項的價格壓力,兩者都在經歷嚴重的反通脹階段,這讓人懷疑日本央行是否有能力在已有的一次加息基礎上進一步加息。

嘉盛集團全球研究主管韋勒(Matt Weller)告訴記者,雖然4月日本核心資料符合預期,但仍高於日本央行2%的目標,只是比2023年初觸及的高點下降了整整兩個百分點。不包括能源和食品的CPI也是如此,過去一年大幅放緩,從3月的2.9%降至2.4%。

“隨著日本經濟在今年前三個月萎縮,通脹持續上升的希望主要寄託在家庭部門,實際工資的正增長將為疲軟的家庭支出提供利好因素。如果希望落空,就很難看到日本央行進一步加息。即使日元走弱,上游價格指標也幾乎沒有跡象能表明消費者價格普遍上漲。” 韋勒稱。

這對日本央行和市場來說是個問題,因為日本央行預計明年仍將加息約15BP。由於美國經濟資料強勁,聯準會今年降息押注降至30BP以下,兩國之間的收益率差異仍處於歷史高位,引發交易員繼續逢低買入。

在此背景下,美元/日元再度逼近了160關口。事實上,早在4月,日元就經歷了一波大幅貶值,如今空頭似乎捲土重來。4月29日當周見證了日元的巨幅波動——當時日本央行會議聲明不及預期鷹派,日元空頭繼續肆虐,美元/日元大漲2.3%突破158,到4月29日早盤一度觸及160,創下1990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但隨後大幅跳水至156附近。

多位交易員對記者表示,日本央行無意逆轉日元趨勢,只是不想看到日元短期過快走貶,這也為未來的干預條件提供了線索。

有觀點認為,5月初日本央行帳戶可能下降7.56萬億日元(482億美元)。這比預期估計下降約2.1萬億日元要多得多,這表明日本央行進行了約5.5萬億日元的干預。

“在日本央行疑似干預之後,美元/日元一度跌至152下方,但此後兩周開始穩步攀升,這背後不是因為日本央行有了行動,而是聯準會的降息預期不斷被推遲,導致美日利差維持在相對高位。對多頭來說,158是下一個目標,攻克後將再次挑戰160關口。”韋勒稱。


降息預期暴跌,美元難走弱

導致日元走弱的一大主因就是美國降息預期的變化。事實上,今年以來的降息預期不斷起伏,但當前的共識在於,美國的通脹很難徹底下行,而鐵了心要打擊通脹的聯準會也更可能推遲降息,以確保通脹不會再度抬頭。

截至上周四,美元指數連續三天反彈接近至105關口。當天公佈的聯準會會議紀要再次指出通脹回落速度不及預期,政策利率需要在當前水平維持更長時間,同時部分與會者表達了進一步緊縮的意願。利率市場的降息押注較上周明顯回落。

該紀要超出了市場預期。美元回暖,大宗商品的熱潮暫時降溫。黃金隔夜跌幅逼近2%,而白銀跌幅近4%,銅價重挫5%。同時,非美貨幣也普遍下挫,其中包括日元和人民幣。

由於就業需求和裁員都有所緩解,美國至5月18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繼續下降,較前值下降8000人,是自去年9月以來的最大連續降幅。當前,交易員更關注的還是即將公佈的PCE物價指數,這也是聯準會更青睞的資料。

更多機構開始認為,4月CPI的單次回落還不足以支援降息的決定,聯準會至少需要得到2~3個月滿意的資料後才會考慮行動。因而更多機構預計首次降息將出現在9月,而不是6月,降息次數的預測也被打壓至年內降息1次。

瑞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卡普坦(Arend Kapteyn)近期對記者表示,聯準會關注PCE通脹,而租金在該指數中佔比很大,不能簡單地忽視租金。該機構認為考慮勞動力市場過熱的環節降溫,而且失業率的小幅上升或有助於消除剩餘的通脹黏性,這使美國經濟朝著“軟”著陸的方向前進。到秋季,聯準會應該能看到足夠的經濟放緩和通脹改善證據,以支援降息。

但在他看來,風險包括經濟未放緩或核心通脹依然更接近3%。此外,失業率再次下降也可能成為降息的阻礙。瑞銀認為該情景將敲響警鐘,並可能導致聯準會在2025年某個時候重啟加息。這將使得經濟“不著陸”。後者並非基準預測,但不是不可能發生。


人民幣跟隨日元走弱

近期人民幣也再度回落。業內人士認為,需要關注日元和人民幣的關聯性。5月24日,人民幣中間價報7.1102,創逾4個月新低。外匯專家、浙商中拓集團金融市場業務部總經理劉楊對記者表示:“5月23日,中間價為7.1098,離岸人民幣逼近波動區間上限,未來需要繼續關注人民幣持續不斷出現小幅度位移的可能性,但波動幅度過大可能仍不受歡迎,目前中國央行維持匯率穩定的意願仍然較強。”


劉楊稱,人民幣與日元匯率的關聯性越來越受到機構關注,當前美元是高息貨幣,人民幣是低息貨幣,因此後者日漸成為企業的融資貨幣,即融入人民幣、投資美元等其他高息貨幣資產。“在在岸市場銀行自營的套息交易(carry trade)中,人民幣已是融資貨幣,研究和交易的底層邏輯變了。”

日元實行低利率政策多年,已是老牌的融資貨幣,在套息交易中,投資者融入日元,轉而投資美元資產等。“人民幣利率長期下降的趨勢似乎形成了一些市場共識,外資對這一變化更為敏感。這也是為何近兩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和日元高度相似的原因。”劉楊稱。

未來,各界預計中國央行將確保流動性充裕,可能會再次降准,並運用MLF等其他流動性工具。瑞銀也表示,若現有政策合力依然不足,政府可能會出台更多措施。 (第一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