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帶火了”小米手機,品牌破圈還得是小米!



一魚兩吃,賣完汽車賣手機?


小米自SU7發佈以來,一直是輿論場頂流,上周發佈財報,成績算是不負眾望。

5月23日,小米集團公佈2024年一季度業績,當季營收同比增長27%至755.07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為64.91億元,同比增長100.8%。

目前,小米的手機業務佔比超過60%。一季度,小米手機業務營收為465億元,同比增長32.9%。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為4060萬台,同比增長33.7%,平均售價由2023年一季度的1151.6元降低至2024年一季度的1144.7元。小米稱,平均售價下降主要是由於均價較低的境外市場出貨量增加。


手機不是看點,汽車才是

手機業務方面,小米業績復甦沒什麼稀奇的,因為整個手機市場都在復甦。根據Canalys資料,2024年一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0%至2.96億部,增速較上一季度的8%有所擴大。所以大家的手機都“好賣”,只是誰更好賣的問題。此外,目前小米也並沒有機會能挑戰三星和蘋果的市場地位。

但與其他手機廠商不同,小米孤注一擲地造車,目前總算有了初步的成果。

3月28日,小米發佈SU7,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小米SU7“出道即巔峰”,頗具性價比的組態,使得小米SU7立刻成為了新能源汽車廠商最新的標竿。許多消費者,也把小米SU7視作衡量其他新能源汽車性價比的參照。

雷軍也著重強調了小米“虧本造車”。不過,筆者也分析過,僅考慮生產成本,小米SU7當前的售價,雷軍是不可能虧錢的,所謂虧錢,更多是考慮了研發和投資建廠成本的攤銷。

關於小米SU7的交付情況。小米汽車微信公眾號宣稱,截至 5 月 15 日,小米汽車已經完成第 10000 輛小米 SU7 的交付,用時僅 43 天。

作為對比,AITO 問界首款車型問界 M5 交付 1 萬輛,用時 87 天;理想汽車首款車型理想 ONE 達成 1 萬輛交付量,用時 7 個月;小鵬汽車小鵬 G3 用時 7 個月,實現第 1 萬輛車下線;蔚來 ES8 用時 11 個月,實現第 1 萬輛車下線。

不過這裡需要注意,小米玩了個花頭。畢竟5000輛創始版,發售之初就生產好了,所以43天實際生產交付了5000輛。

5 月 24 日,小米汽車官方微博正式宣佈,承諾 2024 年交付超 10 萬輛,衝刺 12 萬輛。


圖片來源:小米汽車官方微博


從整個5月的交付情況看,目前的月產能實際在5000輛左右。總裁盧偉冰稱,6月小米汽車工廠開始雙班制,月產能可以翻倍突破1萬輛。2024年,小米汽車智駕團隊的預算是15億元,目前有1000名工程師,預計到2024年底擴充至1500人,2025年擴充至2000人。

財報顯示,當季,包括汽車等創新業務的費用為23億元,股票薪酬費用為2億元。


小米汽車助力小米高端化

眾所周知,介於三星基本退出了中國大陸,所以中國手機市場公認的高端品牌只有蘋果和華為。儘管小米手機的出貨量已經是全球第三,中國第一。但小米仍被視為是向性價比妥協的“備選方案”。關於小米的技術實力,市場上也有很大的質疑聲音。

而小米汽車的成功面世,有力刷新了小米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

遍觀全球,真正實現造車夢的手機廠商,似乎只有小米和華為。蘋果放棄了堅持10年的造車業務,三星則在90年代試水造車失敗後,再無動作,其他手機廠商自不待言。

與華為不同,儘管小米也與零部件廠商深度合作,但最後的生產組裝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華為採用智選車模式,實際只輸出智能技術和零部件,實際生產製造仍掌握在車企手中。所以小米SU7可以大大方方地冠以“小米”之名,而問界則決不能被稱為華為汽車。

所以,小米SU7的亮相,使得小米成為了目前全球手機廠商中,獨一無二的存在——即兼具手機研發製造和汽車研發製造的能力。

盧偉冰還表示,“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大家都知道小米 SU7,可以說我們的破圈效應還是非常強的。蘋果使用者方面,我們發現蘋果的使用者佔比超過 50%;購買使用者中女性數量接近 30%,還有一部分是老公給老婆買的,所以我們認為女性車主的佔比初估計大約在 40% 至 50%;BBA 使用者佔比超過了 29%。”

如果盧偉冰所言屬實,那麼小米汽車正在幫助小米,進一步實現品牌突圍。

過去,小米手機始終是“性價比”之選,是極客、年輕男性等鍾意的手機品牌。筆者自己用的也是小米手機,之所以選擇小米手機,也是上述原因。瞭解一番,自覺在中端機型中,小米的硬體組態是最實在的。

如果小米汽車的使用者中,有大量的蘋果使用者、傳統豪車使用者,那就意味著,一大批原本看不上小米手機的使用者,將因為小米汽車,有了更多瞭解小米手機的機會。此外,現在都講究車聯網。小米汽車的車機系統,自然與小米手機更為適配。這又為小米汽車車主中,非小米手機使用者創造了購機需求。

總結一下:小米汽車的使用者如果和小米手機的使用者高度重疊,那既不稀奇,也無法為小米帶來額外價值。但根據盧偉冰所言,小米汽車的車主和小米手機的使用者重合度不高,有更多的女性和高端人士,那麼小米汽車能帶來的、潛在的品牌協同效應,將是難以估量的。


小米汽車——小米生態的新力作

小米汽車能取得如今的市場地位,也不算很令人意外。小米打造生態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一季度,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貢獻了30%左右的營收,達到204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大家電收入同比增長超過46%,主要由於中國大陸的空調、冰箱及洗衣機出貨量增加;營收佔比約一成的小米網際網路服務收入為80億元,同比增長14.5%。截至2024年3月,小米全球月活使用者達到了6.58億,同比增長10.6%。

小愛音箱、小米電視、小米路由器、小米手環……每一個都是現象級產品,依靠性價比打動了許多年輕人的心。小米也因此有了價格屠夫的美譽。

不過,此次小米SU7標準版突破了20萬,還是讓很多潛在車主失望的。因為與燃油車不同,電動汽車零部件較少,成本大頭主要在三電,尤其是電池上,所以根據小米的組態,大體能倒推小米的生產成本。一些網友覺得,小米汽車此次的定價,不符合小米“價格屠夫”的理念。


結語

小米汽車帶火了小米手機,這算是當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個新現象。在今年的618促銷中,小米汽車互聯,成為了小米手機的新標籤。


圖片來源:京東商城


可以說,小米是鼓吹多年的車聯網,第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最近幾年,除了把儀表盤、中控台換成了平板,車聯網沒什麼突出案例。一方面是自動駕駛尚未實現,另一方面,這些都隨車購買,沒有像預想的那樣,拉動電動汽車周邊產品。

小米最近的市場表現,向行業傳遞了一個明確的訊號,車聯網,是可以帶來產品增值的,重點仍在於如何行銷和交付。

小米實現了手機和汽車的業務聯動,下一個會是誰? (財經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