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美國對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毀了

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25日文章,原題:美國曾在中國享有盛譽,如今已不再如此

在中國,曾幾何時,美國的東西會被認為是更好的。在90年代,人們在麥當勞舉行婚禮;進入21世紀,耐吉運動鞋、蘋果手機和在必勝客約會成為中產階級標誌…

但如今,中國消費者更願意喝本土咖啡連鎖店瑞幸而非星巴克的飲料;中國消費者更願意徹夜排隊購買華為的Mate 60 Pro,而非最新款蘋果設備…

30歲的上海翻譯特雷西劉說:“過去,人們覺得美國品牌更酷。現在,大家喜歡中國國內品牌。”


《華盛頓郵報》報導截圖



過去幾十年,這種軟實力曾是美國在中國最強大的武器之一。但最近幾年,隨著美國的文化光芒逐漸褪去,美國在中國失去人心。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前院長約瑟夫·奈說:“若想避免戰爭、管理競爭,或應對像氣候變遷這樣的共同問題,那麼一定程度的軟實力對兩國都有幫助。”

中國的看法變化很可能源自於大國競爭。在華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人對美國的正面看法正在減少。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說:“這是一種根本性轉變。如今美國在中國的形象非常糟糕,可能是建交40多年來最糟糕的。”

美國在中國的軟實力減弱的同時,中國變得日益強大和富有,並著力打造自己的文化吸引力。如今,中國媒體廣泛報導美國的大規模槍擊事件、警察暴力、政治兩極化和公共安全問題。

失去了在中國的軟實力優勢,美國也失去了對中國施加影響的一個重要來源──直接吸引中國民眾的能力。

在全球性金融危機削弱了人們對美國經濟模式的信心後,「美國衰落」的觀點不脛而走。

喬治華盛頓大學中國政策計畫主任沈大偉提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這事件重創中國人對美國的崇拜。最後一根釘子是川普政府敲下的。據我所知,如今美國對中國城市公眾、知識分子或官員的吸引力已經所剩無幾了。

如今,兩國在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出口管制等議題上發生衝突。川普和拜登都威脅當選後將增加對中國商品的關稅。

這些緊張以及有關美國國內問題源源不斷的報導,意味著今天的中國民眾「不再像以前那樣把美國視為道德高地甚至是未來了」。

有中國部落客寫道:“美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毀了它辛辛苦苦在中國建立起來的軟實力。”

隨著美國吸引力下降,中國「國潮」崛起,受到越來越多崇尚國產品牌的中國民眾青睞。去年,在國產電影佔據了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的80%以上後,業內人士宣告中國的「好萊塢時代結束了」。

這種轉變的典型代表是:位於北京的一家模仿美劇《老友記》的咖啡館已停業。該劇曾是多年最受歡迎的電視劇之一,讓人們看到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本世紀頭幾年,一代中國年輕人透過《老友記》學會了英語。

咖啡館老闆說:「越來越少的人為懷舊花錢。」他們既不懷念那部電視劇,也不懷念美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