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這場慘烈空難,14位電影大佬同時遇難,徹底改寫香港電影史



提到陸運濤,現在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陌生。但當時,他可是香港地區赫赫有名的業界大佬、影壇大亨,也是新馬地區首屈一指的華人大富豪。


1964年6月20日下午5時40分左右,台灣省台中市神岡三角村,一架飛機從空中墜落,巨大的爆炸聲震耳欲聾。

村民被這一幕驚呆了,緩過神來,他們放下鋤頭,從田頭聚攏來。他們看到了斷裂燒焦的飛機殘骸到處都是,屍體和行李散落各地,座椅在巨大衝擊力作用下被插在地上,遇難者中甚至都找不到一具完整的屍體,有的肢體掛在了樹上,現場景象可謂慘不忍睹。

這是台灣地區當時第一起空難事故。乘客都是大中華區的電影人,他們都是來參加亞洲影展的,結果機上57人全部遇難,在當時引起轟動。


神岡空難現場


對於當時的港台電影界來說,這更是一場災難。

這些遇難的人都有誰呢?

香港「自由總會」主席胡晉康

台灣電影製片廠廠長龍芳

台灣聯邦董事長式'夏維堂

香港「亞視」主席鄒德根的夫人裘錦秋

……

57人中,有14位是當時港台電影界的大佬,其中,最重要的,當然就是當時報紙上遇難者名單排在最前面的兩位:香港“電懋”公司董事長陸運濤和他新婚不久的夫人周淑美。

同時,他手下的左膀右臂周海龍及其夫人,以及王植波等人,也同機一併遇難。可以說他的公司因為這場空難而被一鍋端。


神岡空難主要遇難人員


提到陸運濤,現在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陌生。但當時,他可是香港地區赫赫有名的業界大佬、影壇大亨,也是新馬地區首屈一指的華人大富豪。

陸運濤1915年6月14日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原本他準備在台北順便慶祝一下他的50歲(虛歲)生日,沒想到迎來的卻是他的祭日。那天晚上的台北圓山酒店,原本將舉辦的一場600桌的豪華晚宴因此臨時被取消,因為宴會的主角永遠也不會到場了。

陸運濤是新馬地區著名華僑實業家、金融家陸佑之子。陸佑種植橡膠、咖啡、胡椒,有「橡膠大王」的美譽。他有8個子女,最寵愛的就是幼子陸運濤。


陸運濤


陸運濤可以說是一出生就口含著金湯匙,妥妥的富二代。

他在瑞士、英國留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尤愛電影和攝影。 50年代末陸運濤曾隨當時東南亞總督馬爾康姆·邁克爾唐納前往柬埔寨吳哥,他們拍攝大量照片,後合著有《吳哥》一書。


陸運濤與馬爾康姆·麥可唐納合著的《吳哥》


同時,他還酷愛鳥類。他常帶著大量攝影器材,出沒於克什米爾、喜馬拉雅、新幾內亞和馬來亞(今馬來西亞)的高山密林中,或隱於帳篷,或登上高架,近距離拍攝鳥類生態。曾著《與鳥為伍》一書,既是南洋鳥類生態學專書,也是鳥類攝影集。


陸運濤攝影集《與鳥為伍》


正因於此,現在新加坡攝影學會三樓,專門為陸運濤個人設立了攝影紀念館。新加坡裕廊飛禽公園裡,則特意設定了陸運濤紀念圖書館。

1940年,陸運濤從英國劍橋大學畢業,回到新加坡。他決定進軍電影市場,一口氣創辦了國際劇院、陸氏劇院、國泰劇院三家大型院線公司,財大氣粗沒辦法。

1955年,陸運濤的國際影片發行公司接管了瀕臨破產的香港永華影業有限公司,並在翌年改組為“電懋”,逐漸發展成一家現代化的跨區/國電影企業。


陸運濤開創的「電懋」公司


陸運濤一出手就直接撼動了邵氏影業在當時影壇的地位,令邵氏公司瑟瑟發抖。

原本是永華公司的林黛,進入電懋,林黛迎來了第一電影《金蓮花》,憑藉這電影,林黛第一次在亞太影展上擁有名字,獲得最佳女主角。


著名影星林黛


王丹鳳、尤敏、李麗華等人,都在陸運濤的電懋旗下,可謂星光熠熠。除此之外,張愛玲、宋淇、姚克、王天林(王晶的父親)等人,則是電懋強大的編劇團中的成員。

他還從歐美引進寬螢幕銀幕、新式放映機、高級音響、空調裝置和高級座椅,立志打造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電影院。這種觀念在當時也是非常超前的。

一時間,陸運濤在業界名聲大噪,勢頭直逼業界老大邵氏。所謂“一山難容二虎”,邵逸夫豈能坐視不理?於是,一場腥風血雨在所難免。在影壇,兩家競爭激烈,誰也不服誰。在報章上,兩家互相攻訐,都想將對方拉在馬下。

至1964年,雙方都覺得這樣不行,惡性競爭兩敗俱傷,不是良性經營之道。於是雙方坐到談判桌上,心平氣和地簽訂了君子協議,約定從此友好相處,和平競爭。


邵逸夫


本來,這樣一來,香港電影的格局將是兩強爭霸,這一格局短時期內恐怕改變不了。可是時也運也命也。就在這一年,有一件事改變了兩個人兩家公司的命運。

簽訂協議的兩個月後,陸運濤、邵逸夫同時受邀參加第11屆亞洲影展。 6月18日晚間影展結束,陸運濤對文物很感興趣,就想去台中看看。

由於當時台北故宮博物院還沒建立,文物大都儲藏在台中霧峰鄉的倉庫裡,陸運濤也酷愛收藏文物,想順便去看看台中的文物倉庫,除了看文物以外,陸運濤還想為以後在台中修建影視基地進行選址。

那次飛行本來是不必要的飛行,按照原來的行程,他們一行人並不會去台中,他們會先在台北參加活動,之後再到金門。

可謂真是陰差陽錯,就是因為邵逸夫沒有跟陸運濤去台中,他因此躲過一劫。而台灣電影製片廠廠長龍芳、聯邦店長夏維堂等人,則跟隨陸運濤一起走了這條不歸路。

在台中玩賞一番之後,陸運濤一行在台中水湳機場登上了前往台北的飛機,準備當晚到台北舉辦他50歲壽辰的壽宴。

結果飛機起飛五分鐘後,就墜毀在鄉間田野之中。陸運濤命喪黃泉,虛歲50,其實只有49歲。


陸運濤一行在登機前合影,中為陸運濤


陸運濤一走,電懋群龍無首,陸運濤沒有子女,這樣公司只能由妹夫朱國良來打理。

朱國良本身不擅此道,再加上空難不僅帶走了陸運濤夫婦,電懋主要骨幹也一併離世。公司損失太大,朱國良獨木難支,徒喚奈何。

1965年,朱國良宣佈把電懋改組為「國泰機構(香港)有限公司」。 1971年,「國泰機構(香港)有限公司」正式結束製片部門,把永華製片廠轉交「嘉禾」公司。風光一時的“電懋”,最終被併入鄒文懷的“嘉禾”,陸運濤開創的電影事業就此退出了歷史舞台。

而他原定舉辦的50歲生日宴會最終也變成了讓整個港台電影圈哀悼的葬禮。邵氏老闆邵逸夫、嘉禾創始人鄒文懷等競爭對手也都悉數到場默哀。其實那時候,電懋已經死了。


陸運濤等人的追思會


這場可怕的空難,一開始認為是機械故障,直到近年來,才有調查披露是劫機所致。只是劫機犯也已命喪其中,也無從追究了。

從此,邵逸夫一家獨大,獨霸香港影壇多年,命運如此安排,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其中的悲歡離合,世事無常,總是叫人唏噓感慨,又無可奈何。 (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