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博史:“日元=安全貨幣”是誤解


日本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長 渡邊博史


前日本財務省財務官渡邊博史:(對於日元貶值)人們的關注度一直集中在日美利息差上,但我對於這種看法存在違和感。日元(作為安全貨幣)被大量買入並不是因為收益率高可以賺錢,而是匯率大幅波動時,日本政府和央銀會出面修正……


日元兌美元匯率正穩定在1美元兌150日元以上的水平。日本的能源進口額以及支付給美國科技企業的資金等“數字逆差”不斷擴大,一方面,依靠出口來賺錢的能力卻在下降。日本想要退出貨幣寬鬆政策並非易事,日元貶值也看不到停下腳步的跡象。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就恢復“強勢日元”的對策採訪了日本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長渡邊博史,他曾擔任過掌管日本貨幣政策的日本財務省財務官。


財務官負責與主要國家的相關負責人就匯率政策進行談判和協調,有著“貨幣黑手黨”的綽號。渡邊博史也曾親臨貨幣“攻防戰”的最前線。


記者:有很多人指出,日元貶值的原因是日美貨幣政策的方向不同導致利息差擴大,但也有觀點認為,日元貶值反映了日本的國力下滑。

渡邊:2022年2月俄羅斯侵略烏克蘭,3月美國開始加息。日元從此開始貶值。日元兌美元匯率當時為1美元兌115~118日元左右,目前已經跌破150日元。雖然人們的關注度一直集中在日美利息差上,但從當時開始,我就對這種看法存在違和感。

日元匯率下跌了約35日元中的一半可以用利息差來解釋。但是,我認為剩下一半的主要原因是日元價值的過高估值被揭破。即使利息差縮小,可能也不會輕易回到115日元的水平。


記者:無論是雷曼危機之後還是3·11東日本大地震之後,日元都是被大量購買的貨幣。日本還曾被評價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

渡邊:在緊急情況下,除了美元以外,被大量買入的貨幣就是日元和瑞士法郎。尤其是1999年歐洲引進歐元後,法國法郎和德國馬克消失,市場開始將日元和瑞士法郎視為波動幅度相對較小的貨幣。我認為這種“安全貨幣”的看法可能原本就是一種誤解。

日元被大量買入並不是因為收益率高可以賺錢。而是因為匯率出現大幅波動時,日本政府和中央銀行會出面進行修正。引入歐元的國家比較多,意見很難達成一致。而日元和瑞士法郎則是可以根據一個國家的判斷來減小其波動的貨幣,因此才會被一直持有。現在已開始驗證這樣做是否真的正確。日元的價值正在被重新評估。


記者:在同樣被視為安全貨幣的瑞士法郎、歐元、英鎊等主要貨幣中,只有日元出現了明顯貶值。

渡邊:日本的能源自給率只有1成左右,食品自給率也只有4成左右。過去,日本擁有依靠出口來賺錢的能力,比如1970年代的紡織和持續到90年代的白色家電。近年來,歐洲努力向純電動汽車(EV)轉型,混合動力車的前景也很難預測。雖然匯率並非只取決於貿易收支,但市場上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持續處於貿易收支逆差狀態的國家的貨幣並不是“強勢貨幣”。

2008年原油價格曾上漲到每桶147美元。雖然目前穩定在80美元左右,但如果油價上漲,貿易逆差將會擴大。對日本經濟實力的質疑不會那麼容易消除。


記者:如果過高估值的修正是日元貶值的原因,那麼日元貶值會成為常態嗎?利息差遲早會縮小。

渡邊:還有一點沒有人明確指出。在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發生之後,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央行)通過拋售日元、買入美元來干預匯率之前,曾經呈現出美國長期利率比日本高3%左右時,匯率會趨於穩定的趨勢。由於貨幣的易用性存在差異等原因,這可能是一個恰好維持穩定的水平。目前利息差一直低於4%,我認為最快要到2025年底利息差才能縮小到3%。

即使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啟動降息,估計年內也就1~2次。日本銀行7月或10月即便加息,加息幅度可能小到只有0.1%。利率差到2024年底也不太可能接近3%,我預計日元升值不會超過150日元。


日本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長 渡邊博史 (佐藤七海 攝)


渡邊博史在擔任日本財務省財務官期間未進行匯率干預,是出名的重視市場派。他主張不應狹隘地討論匯率水平的是非,而應分析圍繞日元的日本經濟的結構變化。


記者:日元貶值也可能提振出口企業的業績。什麼水平比較合適呢?

渡邊:匯率是其所對應的時期日本經濟整體實力的反映,討論哪個水平好並沒有意義。過去日本過於傾向於貿易立國,陷入了‘日元升值恐懼症’,日本一直超過與經濟實際情況相符的匯率水平,持續偏向於日元貶值。的確,一直到90年代初期,日元貶值都是對出口有利的,但在那之後,變成了如同神話般的情形。

80年代日美貿易摩擦時,日本利用國內資本和國內的勞動力,在日本創造所有附加值,享受到了出口的好處。但之後,由於日本的工資當時還很高,所以在亞洲各國製造中間產品和零部件,在日本進行上游的設計和最終的組裝。由於當時向日本進口尚未普及以日元結算,而是用美元結算。如果日元貶值,進口成本肯定會上升。而認為只要日元貶值出口就會增加也不過是一廂情願。



記者:目前國際收支是通過提高海外分紅等第一次所得收支來保持盈餘,但直接投資收益的大約一半被用於再投資,並未流回日本。

渡邊:這種差距也在發生。儘管收支保持盈餘,但並沒有帶來日元的買入。


記者:控制從海外購買食品以提高自給率在短期內是困難的。自3·11東日本大地震後,恢復核電站營運的難度也在提高。

渡邊:我認為如果人口維持在1.2億左右,很難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如果大量消耗電力用於學習的人工智慧(AI)普及,將導致總電力需求量增加。僅靠轉向可再生能源,絕對不夠。如果政治上不明確限制哪些方面,匯率和能源問題都得不到解決。


記者:因此,恢復賺取外匯的能力成為迫切的課題。

渡邊:私營產業必須生產有市場需求的產品。雖然現在日本也有一些像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和信越化學工業這樣,在半導體製造裝置和材料領域領先的企業,但這還不足以養活1億幾千萬人口。由於即使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加也不需要太多的就業崗位,因此這並不反映在工資上,也不會帶動消費。(日本)需要的是伴隨著就業且能在國外銷售的製造業,比如過去的汽車和家電。

服務業也是一個好的選擇。(面向美國科技企業的雲服務的支付等)數字相關收支目前達到每年大約6萬億日元的逆差,未來可能會超過10萬億日元。泡沫破裂後的日本沒有創造出外國願意花錢購買的產品。


記者:您是說僅靠海外投資帶來的收益是無法維持日本經濟是嗎?

渡邊:是這樣的。與此同時,人口減少之前老齡化會加劇。如果這樣的話,生產力會下降。必須引入機器人,做到即使是老年男性的肌肉力量也能夠提高生產量。女性也要考慮在內。如果認真對待,就必須走到那一步。

如果拖拖拉拉,就會走到客服中心的服務等也被AI取代的地步。這就不是只要能賺錢就可以相安無事的狀況了。如果匯率問題一直停留在局部的討論中,就可能導致極端的答案。必須站在長遠的視角進行考慮。


渡邊博史:1949年出生。1972年進入日本大藏省(現財務省),歷任國際局長、財務官等職。財務官的任職期間為2004年~2007年。2008年就任日本政策金融公庫副總裁,2012年出任日本國際合作銀行副總裁,2013年~2016年擔任該行總裁。2016年10月起任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長。 (日經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