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聯準會量化寬鬆倒計時?


2025年4月11日-對現金的急切需求促使各類資產遭到拋售,其中包括美國國債。儘管有通縮擔憂,債券殖利率近期卻有所上升。

聯準會選擇量化寬鬆政策來支撐國債銷售是否只是時間問題?如果聯準會宣佈量化寬鬆,這會是股市觸底的訊號嗎?聯準會會在實施量化寬鬆前將利率降至零嗎?

回顧近期量化寬鬆的歷史,可以發現一種常見模式:先是聯準會降息,接著股市見頂,隨後量化寬鬆政策啟動,最後股市觸底。

全球金融危機期間:

Covid疫情期間:

2025關稅與衰退威脅下:

時間節點

-量化寬鬆政策通常在聯準會首次降息後的8 - 12 個月啟動。

-量化寬鬆政策往往在聯準會將利率降至1% 或0.25% 的下限後隨即實施。

-股市通常在量化寬鬆政策宣佈後觸底(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在宣佈4 個月後觸底,新冠疫情期間在宣佈8 天後觸底)。

此次量化寬鬆規模會有多大?

-在全球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期間,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規模均擴張了相當於美國GDP 的19%。

-雖然19% 可能只是巧合,但這意味著此次量化寬鬆規模可能達到5 - 6 億美元。

聯準會資產負債表周期

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規模隨經濟周期波動- 在危機期間擴張,在經濟復甦時從高峰收縮,直到下一次危機來臨,聯準會再次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隨著目前量化緊縮政策的推進,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規模較2022 年高峰已縮減約25%,這是20 年來最大幅度的「緊縮」。如果歷史具有借鑑意義,聯準會該再次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了。

雖然量化寬鬆政策尚未實施,但我們可以從歷史角度看看2008 年和2019 年聯準會開始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後的六個月內,市場表現如何。

關鍵觀察結果

(1)量化寬鬆政策通常與聯準會降息同時出現。

(2)量化寬鬆政策實施時的宏觀背景是風險規避,股市表現不佳,信用利差擴大,股市、債券和外匯市場的波動率上升。

(3)長久期資產表現良好,這符合邏輯,因為聯準會直接從市場購買債券。

(4)股市風格偏好成長股而非價值股,這可能是因為市場預期量化寬鬆政策會推動未來經濟成長復甦。

(5)鑑於風險規避的背景,外匯利差交易策略表現不佳。

(6)隨著美日利差縮小以及外匯利差交易平倉,美元兌日元匯率下跌。

(7)大宗商品市場表現不一,黃金等避險資產表現良好,而原油和銅等對經濟成長敏感的商品價格下跌。 (智通財經APP)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