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反覆橫跳,更堅定三條投資主線:①自主可控,包括人形機器人、半導體設備、電測儀器等,其中人形機器人是中美AI科技競爭主戰場,關注靈巧手、感測器、絲槓與腱繩這些增量環狀投資機會,半導體設備與電測器皆受益於海測儀器①;包括礦場機械、電梯等,多家企業股利率在4%以上。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重複橫跳:4月10日,美對中商品徵收的關稅再次提升,總計達145%。 4月11日中國對美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25%關稅,表示如果美國繼續加徵,將不予理會。 4月12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簡稱CBP)發布了更新稅則,指定部分產品將被豁免於第14257號行政令所徵收的“對等關稅”,豁免範圍涵蓋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等消費性電子產品。
堅定自主可控:(1)人形機器人:作為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是中美AI科技競爭的主戰場,長期空間廣闊,目前硬體供應鏈降本已經突破,未來產業發展速度更多取決於具身大模型以及各個垂直領域數據集的發展。在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初期,我們認為投資機會集中在增量環節——靈巧手、感測器、絲槓與腱繩。(2)半導體設備:2024年美國進口占國內規模比重約10%,過去美國對華半導體制裁加大背景下,國產設備加速驗證,大部分環節已具有較好替代性,且經濟性明顯,看好國產替代加速。(3)電測儀器:2024年國內通用電測儀器市場規模預計達157億元,其中預計80%以上均進口自美國、歐洲(且美國多於歐洲),關稅政策下國產品牌經濟性提升,國內龍頭高端示波器放量為進口替代奠定基礎,國內電測儀器有望提升國產化率可望提升國產化率可望提升
堅定出海:工程機械、射出機這些具備顯著比較優勢的方向,出海均以非美為主。 (1)工程機械:對美敞口低、預計2024年普遍在3%以下,且普遍具有完善的全球產能佈局,包括墨西哥、巴西、美國等,受關稅影響較小,後續刺激政策可望進一步帶動內需,繼續和海外市場共振向上。(2)注塑機:3月頭部企業訂單環比有較好增速,景氣度延續得到印證;同時看好全球製造業產能再分佈對於注塑機的持續需求。
堅定配置紅利資產:不確定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凸顯紅利資產的吸引力,礦山機械、電梯類股相關公司資產品質穩定,在手現金充裕,分紅能力、分紅意願均相對較強。
專用設備重點子產業觀點
工程機械
對美敞口小+全球產能佈局完善,關稅目前對工程機械產業影響有限。2024年各大傳統工程機械主機廠美國營收佔比均在3%以下,對美敞口較小,且頭部工程機械企業早已有較成熟的全球產能佈局,部分產能所在地如墨西哥此次仍享有關稅豁免,巴西等地僅有10%基礎關稅,美國本土產能佈局也在推進,可透過海外基地向北美發貨。觀察後續關稅政策走勢,若川普政府「對等關稅」目的是互相零關稅,那麼存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為向美國妥協而對中國加徵進口關稅的風險;若「對等關稅」目的是零逆差,則中國對其他國家和地區談判爭取空間較大。
3月內需復甦繼續超預期,Q1工程機械績效預計超預期,後續刺激政策可望繼續進一步帶動內需,和海外市場共振向上。柳工發布Q1業績預告,預計業績成長25-35%,我們預期偏上限,超預期。 2025年3月銷售各類挖土機29,590台,較去年同期成長18.5%。其中國內銷量19,517台,較去年同期成長28.5%;出口量10073台,較去年同期成長2.87%,國內銷量持續超預期。看好國內市場周期回升:(1)從周期位置角度分析,國內市場經歷4 年下滑,基數壓力大為緩解,預計即將見底回升。核心產品中大挖、汽車起重機2024年國內銷售相比上一輪高點下跌幅度達70-80%。(2)從短期新增投資角度來看,2024 年下半年開始資金到位、基建投資、開工小時數均向好,2025年多區域多種類型需求向好,包括化債地區項目開工、水利農村、新疆煤礦、東部市政、廣東地產等。(3)從中長期更新換代角度來看,更新換代需求為周期上行提供持續性,新一輪更新換代周期開始,且近幾年二手機出海數量大幅提升,另外設備更新換代政策可望加速國二及以下老舊機型淘汰,國內更新換代需求向上的確定性增強。海外市場仍維持15%左右的成長預判,密切關注國內復甦節奏,不排除2025年國內成長率超越海外。頭公司利潤率持續提升,Q1業績值得期待。
整體來說,回顧2月之前,市場對2025年內銷最樂觀預期只有10%增長,1-2月挖機內銷同比增長超50%,3月內銷同比增長29%,仍維持較高增速,超預期,但是目前市場對此存在認知差,我們堅定看好內行共振,看好類股性行情。
半導體設備
追究原產地、對等關稅等影響下,國產替代有望加速。根據海關總署的相關規定,「積體電路」原產地依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建議「積體電路」無論已封裝或未封裝,進口報關時的原產地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為準進行申報。另外,中國也對美國進口產品施行對等關稅,根據海關口徑,2024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半導體設備金額約45億美金,佔SEMI口徑的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約10%。自2022年以來,美國對華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政策不斷加大,國產設備在大部分環節加速驗證,已能實現較好替代,在售價、補貼以及關稅影響下,具有明顯的經濟性,看好後續國產化率加速提升。
產業基本面角度,整體來看:景氣度方面,預計2025年前道CAPEX仍有成長,先進製程維持較強表現,成熟製程復甦;後道封裝溫和復甦,2.5D/3D先進封裝下半年可望有正向進展。國產替代方面,頭部客戶的國產替代訴求仍較強,不在清單的客戶也在加速導入國產,預計後續國產化率提升斜率更陡峭。設備廠對供應鏈的國產化推進也非常迅速。我們判斷未來設備國產化率將快速提升,頭部設備企業2025 年訂單可望實現20-30%以上成長,類股整體基本面向良好。
3C設備
美東時間4月11日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簡稱CBP)發布了更新稅則,指定部分產品將被豁免於第14257號行政令所徵收的“對等關稅”,豁免範圍涵蓋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先前市場擔憂對等關稅影響,導致果鏈標的股價回檔明顯,關稅豁免將利多類股表現。從3C設備供應角度來看,國產廠商處於領先地位,與大客戶合作緊密;蘋果在全球範圍進行產能調配和遷移,但我們預計國產設備廠商仍能憑藉產品實力和製造經驗保持較強的競爭優勢。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2025年iPhone17可望進一步深化AI系統應用,並結合更多硬體端升級來進行配合,同時蘋果公司可望進一步推動產線自動化改造升級,整體而言全年3C設備需求值得期待;2026-2027年折疊手機、智慧眼鏡等可望發布,產業景氣度可望進一步向上。同時,我們也關注部分公司憑藉其在3C領域的精密製造優勢和大客戶專案經驗,積極切入人形機器人領域,探索新的成長空間。
油服設備
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深海科技」被首次提及,對其描述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推動商業航太、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本周市場對其關注度明顯提升,從上市公司業務層面來看,我們建議關注海上油服類股相關標的以及水下開採零件標的。對於傳統油服設備類股,從後續催化來看,經濟性及環保性為美國頁岩油、頁岩氣開採公司的主要關注點,並且美國新總統上任後對於傳統能源持相對積極態度,未來新型壓裂裝備滲透率有望加速上行
電梯
根據發改委新聞發布會數據顯示,截止到2024年12月底,各地累計開工更新電梯3.3萬台,其中透過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2.9萬台,已完成投資額32.68億元;同時,進入2025年,部分省份推出2025年電梯設備更新方案,預計電梯補貼仍將持續。從宏觀層面來看,2025年住建部將指導各地改善組織實施機制,加強資金統籌,紮實推動住宅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工作。從公司層面來看,電梯企業現金流較好且帳面現金充足,重點公司分紅有較高吸引力。
軌交設備
2023-2024年鐵路投資持續向好,軌交設備產業利多的方向從全產業鏈聚焦到軌交車輛相關,使得整車及核心零件、號誌系統等環節受益。 2025年1-3月,全國鐵路投資完成金額1,312億元,在較高基數下實現5.13%的成長,景氣度延續高位。中國中車2024年單季營收年增2.90%至938.74億元,歸母淨利年減1.51%至51.43億元,成長階段性回落;2024年中車新簽訂單約3,222億元,較去年成長7.90%,為2025年經營基礎。 4月3日,國鐵採購平台公佈2025年第一批時速350公里復興號智能動車組採購項目,合計招標量68組,佔2024全年招標量的28%,2025全年招標量高位維持值得期待。設備更新政策下,動車組高級修與機車鏈條確定性最高。
礦山機械
2024年,煤機類股相關公司在產業相對下行背景下,透過自身應對調整從而實現較為穩定的經營,體現了龍頭公司面對產業變化的靈活應對,同時也體現了煤機類股需求的相對穩定。展望來看,煤機類股目前需求以存量更新替換為主,而煤炭作為中國能源壓艙石的地位不變,因此煤機整體需求可望保持穩定,進而煤機公司分紅可望持續保持相對高位。
溫控設備
阿里巴巴在2024財年第三季財報電話會上,集團CEO吳泳銘表示未來三年集團在雲端和AI的基礎設施投入預計將超越過去十年的總和。 AI &雲端運算的發展高度依賴強大資料中心作為支撐,阿里作為產業龍頭,高Capex將直接帶動上游資料中心建設需求擴張,包括新資料中心建置以及現有資料中心升級改造。在AI、雲端運算等尖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全球資料中心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進入了高速成長的階段。在這個關鍵領域中,溫控系統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長期看好工業溫控設備領域中平台化、跨行業佈局的優質標的,關注切入高景氣賽道的高彈性個股。
鋰電設備
寧德時代2025年2月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並在港主機板掛牌上市的申請,預計籌資至少50億美元。 2025年1月底,先導智能籌劃赴港上市。自2024年9月以來,國內頭電池廠房動率有所提升,頭部幾家電池廠2025年招標量預計將大幅成長(2024年低基數),但二、三線電池廠目前使用率仍較低、且獲利狀況不佳,預計2025年電池廠招標情況將顯著分化。自2025年以來,頭部鋰電設備公司訂單來看,海外訂單仍在持續,國內有好跡象。
新技術方面,複合集流體產業已走到最後的路試階段,產業鏈進展值得期待;大圓柱電池在3年沈寂後有望開始擴產;在第二屆中國全固態電池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歐陽明高院士指出,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線匹配高鎳三元正極和矽碳負望的技術已成為清晰路徑。
建議關注頭部電池廠份額較高、固態電池進展順利的設備標的。
光電設備
太陽能設備企業核心看下游產能擴張以及技術迭代,短期來看國內新增擴產需求仍然十分有限;海外市場方面,客戶正在推進太陽能一體化產能建設,更加關注設備自動化、智能化,頭部設備企業有望受益。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預計高效產能仍將是發展重點,高功率的BC、HJT等組件產品滲透率可望逐步提升,結構性擴產需求或將逐步釋放,利多在新技術領域率先佈局的設備廠商。建議關注前瞻佈局新技術且產品拓展能力強的龍頭設備企業。
通用設備重點子產業觀點
人形機器人
(1)星動紀元發布XHAND電競手。4月9日,星動紀元影片號發表靈巧手XHAND1,其點擊手速達10cps,媲美專業電競選手水準。 XHAND1具有12個全主動自由度,採用全直驅、無欠驅方案,具有高精度陣列三維力學觸覺(指尖600pxs);此靈巧手具有24kg超大負載能力,超低阻尼、無外力反驅。影片中展示其在遙操作下絲滑完成五指對指、對指捏取撲克牌等輕薄物品、輕鬆拿捏筆本等動作。
(2)宇樹科技發佈人形機器人G1拳擊影片。4月10日,宇樹科技視頻號發布視頻,視頻中G1精準擊打沙袋;在與人類拳擊過程中,被擊倒後快速調整後爬起,並繼續進行對抗;同時,還展示了兩個機器人拳擊的場景。
(3)億嘉和與華為雲簽署合作協議。4月10日,華為雲端生態大會2025在蕪湖開幕,會上億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華為雲端運算技術有限公司簽署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具身智慧領域開展前沿探索,圍繞技術協同、場景應用和市場拓展三大維度展開深度合作。
(4)傅利葉發表首款開源人形機器人。4月11日,傅利葉正式發表首款開源人形機器人Fourier N1,並同步開放涵蓋物料清單、設計圖面、組裝指南、基礎操作軟體在內的完整本體資源包。 N1將為全球機器人和具身智慧開發者提供一個開放創新的技術基座,加速高泛用性運動控制器、多模態模型結合以及具身載體的未來形態推演等前沿研究開發工作的驗證落地。
我們的觀點:人形機器人作為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是中美AI科技競爭的主戰場,長期空間廣闊,目前硬體供應鏈降本已經突破,未來產業發展速度更多取決於具身大模型以及各個垂直領域數據集的發展。在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初期,我們認為投資機會集中在增量環節——靈巧手、感測器、絲槓與腱繩。
工控
(1)內資廠商需求狀況:3月訂單情況來看,內資頭部工控廠商需求較好成長,部分廠商通用自動化訂單超預期,港口、風電等下游產業需求較好。 (2)外資廠商銷售狀況:依MIR睿工業,ABB傳動1-3月,低壓收入年比-3%,高壓收入較去年同期持平;安川3月,伺服收入1.2億,變頻收入7600萬;松下1-3月伺服收入3.3億。
注塑機
3月頭部企業訂單環比有較好增速,景氣度延續得到印證;同時看好全球製造業產能再分佈對於注塑機的持續需求。國內看格局,產業仍處景氣區間,龍頭廠商市佔率持續提升;海外看趨勢,注塑機海外需求可望持續5年以上,龍頭企業沿「出口→本地服務→海外生產→技術整合」路徑,全球化佈局逐步深化。
工具機刀具
2025年1-2月,中國金屬切削機床產量為10.3萬台,較去年同期增加14.40%,產業呈現較好的成長趨勢。在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絲槓、減速器為代表的核心零件加工流程帶來新的工具機需求,市場對於絲槓降本、量產帶來的工具機需求變化關注度提升,如磨床、自動車床、刀塔車床等。
工業氣體
工業氣體被喻為工業的“血液”,市場規模穩步提升,拆解氣體外包行業規模增長來源:1)下游冶金、石化順周期,新興行業層出不窮,提供最底層Beta;2)外包滲透率的提升,貢獻行業疊加的Beta。獲利模式方面,管道氣提供專案托底,零售氣貢獻獲利彈性。根據卓創資訊數據,截至2025年4月10日,液態氧均價414元/噸,季減-3%,年比-6%;液態氮均價404元/噸,季比-0.89%,年比-12.8%;液態氬均價590元/噸,季減+1.03%,年比+1.5%。氦氣均價94元/立方米,季平,較去年同期-14.55%。本周液態氧、液態氮價格較上月持續回落,液態氬價格較上季仍持續提升,零售液體價格整體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收斂空間,後續表現值得期待。
儀器儀表
1)電測儀器領域,國產替代政策疊加產品高端化進程是電測儀器產業的長邏輯,當下即便全球需求成長放緩,國內企業成長率仍優於海外同業。各家企業費用投放預計已渡過高峰期,在需求回升的背景下,2025年國內各龍頭企業利潤率水準可望改善。美國「對等關稅」加速中國電測儀器國產化率提升:2024年國內通用電測儀器市場規模預計達157億元,其中預計80%以上均進口自美國、歐洲(且美國多於歐洲)。目前關稅政策下國產品牌經濟性提升,國內龍頭高端示波器放量為進口替代奠定基礎,國內電測儀器國產化率可望加速提升。
2)公用事業儀表領域,瓦斯表受惠於設備更新+老舊管網改造,短期內更新改造需求放緩、長期邏輯不改。
3)自動化儀表作為流程工業重要設備,具備設備更新+國產替代+出海三重邏輯。
檢測服務
政策與市場合力下中國檢測服務業可望長期維持穩定成長,其中新興領域需求成長預估高於產業成長速度。頭部企業透過豐富業務線以及全國性佈局乃至全球佈局具備更強的接單能力以及更高的實驗室利用率獲得快於行業增速的成長性;同時頭部企業積極加強自身管理提質增效,推進精益管理賦能業務發展。我們看好優質檢測龍頭的長期成長,建議關注產業龍頭企業。 2025年作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我們看好特殊行業檢測需求放量,相關公司可望顯著受益。
(1)國內宏觀經濟波動的風險:機械是典型的中游資本產業,承上啟下,與宏觀經濟波動密切相關,如果國內宏觀政策出現重大轉向,勢必會影響機械產業總體需求。
(2)海外市場波動的風險:2025年4月美國對全球加徵對等關稅,後又暫停中國以外地區關稅90天,又推出部分產品豁免,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回應,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25%關稅。中國企業出海不可能一帆風順,未來的旅程勢必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摩擦,是階段性的插曲還是新趨勢形成,需要審慎判斷。
(3)下游擴產不如預期的風險:若下游產業擴產不如預期,則相應的設備需求將會下降,會對業界公司訂單、業績等造成不利影響。
中信建投研究機構服務平台,,,
周觀點:美「對等關稅」政策反覆橫跳,抓住自主可控、出海與紅利三條主線
呂娟:董事總經理,研委會副主任,上海區域總監,高端製造組長,機械產業首席分析師。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法國EDHEC 商學院金融工程交換生,河海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士,2007.07-2016.12 曾就職於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任機械首席分析師, 2017.01-2019.07 曾就職於方正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副主任、首席所任研究所董事總經理、副主任、首席證券所任研究所董事總經理、副所任研究所董事。曾獲新財富、金牛、 IAMAC、水晶球、第一財經、 WIND 最佳分析師第一名。 2021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機械產業第二名。
許光坦:機械產業分析師。上海交通大學碩士,2021.4-2023.5曾任職於東北證券研究所,2023年5月加入中信建投證券,專注於工具機、機器視覺、複合集流體、注塑機、包裝機械等產業的研究。
李長鴻:機械產業分析師。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碩士,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FRM持證人。 2021年加入中信建投證券,歷任研究發展部建材、機械研究員,目前研究方向為工業氣體、儀器儀表、風電設備、軌道運輸。
陳宣霖:中信建投證券機械產業分析師。上海財經大學金融碩士,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學士。 2022年入職中信建投證券,核心覆蓋工程機械、半導體設備等類股。
籍星博:中信建投證券機械產業分析師。同濟大學管理碩士、工學學士。 2022年入職中信建投證券,專注於船舶港機、太陽能設備、檢測服務等領域的研究。
趙宇達:機械產業分析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碩士,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 2022年加入中信建投證券,歷任研究發展部建材、機械研究員,目前研究方向為礦山機械、油服、電梯、軌道運輸。(中信建設證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