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開戰】印度真正的麻煩可能才剛剛開始

文章還沒寫完,印巴停火了,不過如果長期關注印巴,就知道他們之間的事簡直了,就是沒完沒了的那種,每次停火都是下一次衝突的開始。

關於衝突戰果,有兩個版本。

一個版本是咱們聽得比較多的,也就是巴基斯坦發佈的6:0戰果。這也是現在的主流版本,大家都覺得應該是中國出手幫忙了,才打出了這麼誇張的戰損比。

另一個版本是印度說的,一開始說是戰機沒被擊落,網上發佈的戰機殘骸,都是前幾年印度在試飛行的時候掉下來的。掉飛機這事印度確實有優勢,基本每隔一段時間就掉一架,所以也有不少人相信這個說法。

後來又暗示確實有戰機被擊落,但飛行員都沒事,已經全部回來了,還說擊落了兩架巴基斯坦的戰機。

當然了,考慮到印度人滿嘴跑火車的毛病,絕大部分人傾向於相信前者,而且陣風被擊落這事基本上也是能形成共識的。不過後來網上說是巴基斯坦俘虜了印度飛行員的事,應該是假的。比較搞笑的是,被擊落的陣風是分期付款,現在錢還沒付完,有點像有些人分期買了手機後來丟了,但是每個月還得繼續還月供。

其實這次印巴衝突裡,印度是非常糾結的。

印度這幾年其實是真吃到了中美衝突和俄烏衝突的紅利。也不複雜,正如巴基最親密的戰友是貓熊,印度最重要的盟友是俄羅斯,俄羅斯現在處境不太好,就得使勁拉攏這個最重要的小夥伴。歐美看到了印度的潛力,也想把他從俄羅斯那裡拉出來,屬於左右逢源。

而中美貿易戰,誰都不好受,除了印度。之前聊過,莫迪在干省長(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的時候,來中國考察過,把咱們的思路給學走了,這些年基本上是在摸著貓熊過河。

誰要是想去印度賣東西,就得去印度建廠,這樣印度今後只進口原料,商品能不進口就不進口。這也是為何大家去搜一下,類似“品牌+印度”,就能搜出來國內主流公司在印度幾乎都有廠,不建廠幾乎賣不出去東西。

此外美國搞“友岸外包”,強制要求一部分中國的外企搬到對美國友好的國家去,比如蘋果要將今後賣到美國的iPhone產能遷至印度,特斯拉的超級工廠也正在印度選址,三星他們也在印度搞晶片。

所以印度這段時間也在學咱們忙著修路、徵地、搞產業園。

這個背景下,印度這幾年的經濟增長還不錯,儘管跟咱們巔峰時期沒法比,但是對於印度來說已經很超預期了。

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經濟發展的好的時候,最危險的事是啥?

對,打仗,尤其在自己家門口打仗

一方面對財政壓力非常大,本來可以修幾條路的錢,大部隊調動幾次,摔幾架飛機,全沒了,尤其印度這種極度缺外匯,且需要到處花錢的地方。

更麻煩的是,一旦你這個國家呈現出不穩定和不安全態勢,企業就不太敢來了。也不難理解,你會隨便投資大錢到非洲某個隨時會打仗的國家嗎?資本家確實圖利潤,但更在乎安全,一旦出現戰爭可能性,大家就會爭相跑路。

中美貿易戰,必然會導致中國一些產能流向全世界,印度正在著急端個盆子在下邊接水,然後就出了這事。

克什米爾每次出事,起因都差不多。

印度、巴基斯坦不是各佔著一塊克什米爾的地盤嘛,那塊領土上主力是穆斯林,但是當時印巴分治的時候,克什米爾上層是印度教,就跟了印度,導致雙方一直糾纏不清,覺得那塊地是自己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

聯合國想去拉架,建議他們搞公投,巴基是很同意的,畢竟那塊地方的原住民主力就是穆斯林,怎麼投都行。但印度說你們的算盤敲得我在新德里都能聽得到,這事一直沒搞成。

疊加克什米爾那裡有幾支穆斯林反抗軍,跟哈馬斯差不多,動不動就折騰印度。最大的一次襲擊,是電影《孟買酒店》的劇情,極度慘烈。

這也導致印巴邊境幾乎每年都有幾十次小規模交火,動不動就升級到重炮互轟。

說到這個,大家也就懂了為何以色列前段時間進攻巴勒斯坦,主流國家全部譴責,只有印度在那裡無條件支援,因為他倆面對的問題差不多,印度能共情以色列。

這次印度又被襲擊了一波,反抗組織“武裝陣線”襲擊了一個旅遊區,打死了26名印度教教徒,這些年印度也是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聽說自家人在克什米爾被打死了,而且死的老慘了,印度民間情緒洶湧澎湃,要求武力解決這事。

於是印度政府找巴基斯坦要人,說是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背後策劃的。

你說這個恐怖組織背後支持者到底是不是三軍情報局?很有可能,之前說過這個三軍情報局,是美國和巴基共同搞出來的,也不太聽巴基上層的話,裡邊成分超級複雜,一部分人敵視印度,一部分人敵視美國,之前本拉登就是被這個機構給藏在了伊斯蘭堡郊外。

你說這次襲擊是不是巴基斯坦指示的?

可能性不大。

這次的襲擊不是第一次,也絕不是最後一次,過去十幾年,每隔幾年就有這麼一波大規模襲擊,有時候襲擊平民,有時候襲擊軍營。比較大的一次是巴基斯坦激進組織“穆罕默德軍”在印控克什米爾發動自殺式襲擊,致40名印度士兵死亡,雙方在那之後來回拉鋸了兩年多。

那為何巴基斯坦不交出組織襲擊的那些人呢?

原因很多,不過最重要的是巴基國內也有洶湧澎湃的民族主義情緒,那些自殺式襲擊印度的人,被認為是英雄,巴基也沒法追究那些人以及他們背後支持者的責任。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襲擊,巴基也佔不到啥便宜,這兩年他的經濟也不太好,憑空去惹印度,也不是個好選擇。而且大家需要注意下,印巴實力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印度是巴基的十倍以上,而且經濟增速也是五六倍以上。

他們之所以能維持平衡,巴基一直能佔著40%的克什米爾,這背後主要是因為老中,畢竟巴基的核彈是那來的大家也都知道。

巴基唯一佔優勢的就是核彈,有一百多顆,基本都瞄著新德里。要知道,巴基的首都伊斯蘭堡和新德里幾乎貼著,只有六百多公里,北京到鄭州那麼遠,印巴邊境離新德里更近,如果核彈突襲,四五分鐘的事,導彈升空的時候莫迪如果不在總理府,連趕到地堡的機會都沒。

此外咱們在整個喜馬拉雅防線都對印度有壓力,印度也就沒法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克什米爾。

那美國啥態度呢?

美國一直都是巴基斯坦的傳統保護國,這幾年又想跟印度搞好關係制衡中國,所以襲擊爆發後,它偏袒誰都不合適,一直在那裡拉架。比較搞笑的是川總,他應該是提前知道了印巴和談進展,跳出來說是他協調的。然後就遭到了打臉,印巴都說跟他一毛錢關係都沒。印度在外交上也在學咱們,搞獨立外交,誰說話都不好使。

印度在這個節骨眼上,也不想把事弄大,想讓巴基盡快認慫,然後交出襲擊平民的武裝組織負責人,平一下印度國內的民意。

但巴基斯坦不同意,於是印度幹了兩件事,先把巴基的水給停了,然後出動戰機去嚇唬人,最後現了個大眼,轉著圈地丟人。

就在大家都擔心事態進一步升級的時候,他倆又緊急停火了。

這倒也正常,因為剛才說了,印度現在最擔心的事情,就是驚到了投資印度的那些企業,如果事態失控,可能大家都撤了,到時候天都塌了。於是趕緊公佈了他們的“戰果”,說是打死了一堆巴基的士兵,還擊落了兩架巴基的戰機,屬於大勝特勝。

巴基斯坦儘管佔了優勢,但也不敢太擴大戰果,可能很多小夥伴不知道,印度有的問題,巴基斯坦一個都不缺,而且更嚴重,比印度還散裝,政治上更封建,境內到處恐怖組織,政府也沒錢沒精力去剿匪,前段時間還邀請我們這邊去解決他們那個俾路支解放軍。

這事到此也就落下了帷幕。

但是我現在有種感覺,今後可能他倆的衝突會成為常態,尤其是空戰什麼的,巴基(當然還有他背後的大哥)已經發現了印度的弱點,就是空軍這樣的技術兵種採用的是多國戰機編隊,加上平時就疏於訓練,平時都哐哐往下掉,實戰時候能飛起來就不錯了。

說不定會形成一種印巴邊境上的十年輪戰,給印度國內環境施加持續的壓力,畢竟對於投資來說,最可怕的事就是戰爭這樣的完全不可控的因素,弄不好會觸發區域核戰,誰敢放心大膽去投資啊。而且長期衝突可能會造成印度在北方大規模的重兵集結,拉高財政壓力,問題是印度現在的財政壓力已經很大了。

而且對中國來說也不是壞事,咱們的武器發展了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實戰經驗,正好去那邊測試,更關鍵的是,印度的武器是萬國造,可以刷所有主要國家的經驗。

當然了,可能有小夥伴說,巴基斯坦為何要替我們火中取栗?

不是它替我們火中取栗,是咱們幫他們維持現狀。

主要是印巴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完全無解,雙方幾乎沒有任何中間地帶,雙方根本談不攏,而且儘管巴基斯坦不太想惹印度,但是巴基境內無數的各種武裝組織部這麼想,他們堅持搞襲擊,只要他們搞了襲擊,巴基斯坦國內一片還好,他們的政府就只能硬著頭皮跟印度對峙。小規模戰鬥也就不可避免打了起來。

那怕在和平協議已經出台的情況下,現在印巴的交火還在繼續,就這麼倆奇葩。

而且大家看到前段時間的新聞了吧,解放軍去給巴基解決他們國內的恐怖組織,還給他們修路搞經濟走廊,肯定不可能是平白無故做這些事嘛。

所以這次國內高調報導這事,長時段看,可能是一次更大的事件的起點,說不定印度會面臨十年以上的北方軍事壓力,就跟當初越南一樣。 (格上財富)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