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AI教父」傑弗瑞辛頓對年輕人的建議。
傑弗裡·辛頓是誰?
傑弗瑞·辛頓( Geoffrey Hinton),他是英國-加拿大電腦科學家和心理學家,最早提出用「神經網路」模擬人腦學習方式,是深度學習的奠基者之一,是讓ChatGPT成為現實的核心人物之一,被稱為「 AI教父( Godfather ofAI)」。
最近,77歲的人工智慧領域泰斗——辛頓,參加了一部訪談節目。
節目中,主持人問:“在這個AI可能取代人類的大時代,你建議年輕人學什麼?”
辛頓答:“去學當水管工。”
這是多麼殘酷的現實啊!
你以為這是危言聳聽?
還真不是。
同樣有過類似表達的業界大佬,很多。
在CES 2025期間的一場特別專訪中,特斯拉、SpaceX創始人馬斯克暢聊AI在認知任務、人形機器人、Neuralink等技術進步時,馬斯克說:“在未來,世界上或會有200億-300億台人形機器人,是人類的3-5倍!”
馬斯克甚至大膽預言,AI將在2026年超越個體人類智慧。
馬斯克還在一檔播客節目中說:不到十年,我們人人家裡都會有個機器人;不過20年,每兩個月,就將有1000艘星艦從地球出發前往火星;不出30年,人類將全面擁抱AI,或是被其毀滅。
關於我們人人賴以生存的工作,馬斯克表示:“我們在未來,甚至可能都會找不到工作。”
他指出:“AI已經學習完成了人類公開知識所有的數據。未來3-4年,AI能夠勝任所有與認知相關的工作。”
國內農業企業的龍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已經用實踐數據驗證了馬斯克的觀點:一台機器人相當於2個工人的年薪,企業就接受了,因為兩年就回本。
所以,新希望已經投資了多家機器人公司,並探索機器人與傳統產業場景的應用結合。
另一位矽谷知名電腦專家、矽谷高創會主席吳軍博士也說: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會導致未來可能只有2%的人不被淘汰,金字塔底端勢必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華為創辦人、CEO任正非,也早在6年前談到人工智慧對人類的影響:社會最終要走向人工智慧的,不接受教育的人,連做工人的機會都沒有。
這裡有一組數據,足以佐證上述大咖們的看法。
2025年初,富士康公開揭露:其旗下主要工廠的關鍵工序,已有超75%實現AI機器人替代,其中在iPhone裝配線上,機器換人率高達90%。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5年未來就業報告》顯示,約四成企業計畫在2025年至2030年因使用AI而裁員。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一份報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將有8億至10億個職位被AI取代,若算上關聯產業和家庭經濟,波及人口將超過30億。
世界經濟論壇的《未來就業報告》認為:“AI不是替代工具,而是勞動力市場的系統性重設。”
……
所以,年輕人的未來,真的只能「去當水管工」(泛指需要動手的體力勞動者)了嗎?
或者,為什麼水管工不會被人工智慧和AI所取代?
「AI教父」傑弗瑞·辛頓認為,AI最先取代的,是「日常的腦力勞動」,比如寫郵件、做客服、寫代碼、做法律助理……都可以被AI配上外掛一鍵完成。
辛頓舉例稱,自己的親戚過去寫一封客戶投訴信要25分鐘,現在用AI 5分鐘就搞定。結果就是:一個人做了五個人的活。
這意味著什麼?
無論你可以做到有多高效,但公司上了AI,上了機器人,以後就不需要你了。
那麼,AI會不會曾經的工業革命一樣,創造出新的工作模式和職位呢?
辛頓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它能做所有的腦力勞動,那我們還能幹啥?”
所以,辛頓的結論是:“AI很難取代水管工。”
再看看我們國內,1200萬的大學畢業生,真實就業率怕只有50%不到。
為什麼?
因為這些大學生,幾乎都是只想動腦不想動手,但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到人工智慧社會,AI和人工智慧機器人,已經取代了許多工作。
當然,在人工智慧還沒有完全取代快遞、跑腿、外賣、計程車司機等行業的時候,只要你願意放下身段,還可以憑體力賺錢,只要肯吃苦,十年存個百萬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我們也已經看到,路面上的無人快遞小貨車、無人駕駛計程車,人工智慧正在全面取代只要是動腦和機器可以替代的行業。
那麼,當下的我們和未來的年輕人,如何在AI時代求生存謀發展?
其實,「AI教父」傑弗瑞辛頓的建議很不錯:在AI動手之前,找一個靠「手」吃飯的技能。
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孟晚舟的建議和辛頓如出一轍:未來一定不要選和機器競爭的職業。
面對這場AI風暴,“AI教父” 傑弗裡·辛頓說:“這不是靠個人做點什麼就能扭轉的事。就像氣候變遷不是靠分揀垃圾解決的。”
但是,辛頓又反覆強調了一件事:“我們不能放棄努力。”
具體該如何做,是一個時代難題,我們誰都逃不掉,只能學習,適應,面對!
最後,推薦一本AI時代的必讀書,被譽為世界互聯網教父、矽谷精神之父和科技預言家的凱文·凱利,其思考科技發展與人類命運的重磅新作——引領AI時代的思想之書《5000天後的世界》。
未來5000天,是劇變也是機遇,我們需要思考自身的命運與世界未來走向,需要樂觀地想像未來、創造未來。
矽谷投資人、人工智慧專家吳軍說,《5000天後的世界》書中所描述的情形,已經正在漸漸浮現! (風起堂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