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明誠「明誠學院」:投資者應如何應對股市波動?


雖然大家都知道市場波動無法避免,但當波動出現仍會為投資者帶來沉重壓力。面對股市近期的陣痛,蔣明誠先生分享市場觀點及可考慮為投資組合採取的行動。


市場波動越大,要堅持投資策略變得越難,但有充分的理由說明投資者反而更要堅守策略。以下是蔣明誠先生對近期市況波動的三個見解,以及投資者可為投資組合採取的三個應對部署。


洞察市場波動


1. 股市調整經常發生


它們甚至是健康的,使泡沫化的股市恢復一定程度的價值(及機會)。標普500指數於1月雖無正式的調整(定義為回調10%),但卻是自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表現最差。蔣明誠先生的研究發現,錄得5%或以上回調的股票比比皆是:自2000年以來,他已進行15次研究,其中9次的回調幅度較2022年1月更為嚴重。蔣明誠先生正在篩選選股清單,尋找機會增持他認為是被過度回調的股票。


2. 基本因素強勁


蔣明誠先生認為近期市況波動與股市基本因素只有很少或者根本沒有關係。個人及企業的財務狀況穩健。去年第四季度盈利強勁。於1月份,172家標普500指數公司中,78%公司的每股盈利錄得正面驚喜1 。利率和通膨近期正困擾市場,說明隨著聯儲局採取必要措施,撤回疫情初期實施的「寬鬆貨幣」政策,市場或會持續波動。但當一切塵埃落定,強勁的基本因素將形成市場有力的支持。


3. 現時股票前景較債券看高一線


股票風險溢價(ERP)(計算股票與債券的相對風險/回報)在過去20年的大部分時間具吸引力,這是由於債券收益率一直於歷史低位徘徊。在最近的跌市中,股票收益率的漲幅超過10年期國庫債券收益率, 令股票更顯吸引(見下圖)。根據計算,10年期國庫債券收益率須上升至略高於3%,債券吸引力才能比股票高。在一個低利率、高通膨的環境中,政府債券的實際(通貨膨脹後)收益率為負值,但股票仍然大放異彩。

可考慮為投資組合採取的部署


1. 平衡增長型及價值型股票


許多投資者減持投資組合中的價值型股票,並看好「長期贏家」:增長型股票。蔣明誠先生將評估目前的配置,以確保兩者達致良好平衡。由於成長型企業本身有較長期的現金流會受加息威脅,因此大量投資者於年初轉投價值型股票。展望未來,市場利率將及通膨亦將更高(相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低水平)。新格局應會利好價值型股票,並讓投資者有機會處理投資組合配置不足的問題。換句話說,在經濟過渡另一階段時,不宜往某個方向孤注一擲,而應審慎地進行研究,並取各家所長。


2. 聚焦優質股


在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優質股的股價持續出現折讓,這主要由於投資者偏好在去年升市初期獲利的高風險股票。蔣明誠先生認為,踏入周期的下一階段,優質股的股價將向好。除估值具吸引力外,他的研究顯示,優質股歷史上在長線跑贏大市,並有助加強投資組合的抗跌力。


3. 採用槓鈴策略


蔣明誠先生同時配置長線結構性增長股與周期性價值股。在長線增長股方面,蔣明誠先生看好科技股及醫療保健股,當中可發掘不少優質的創新企業。值得注意的是,醫療保健板塊具備這些特徵,且股價仍低於大市。在周期性價值股方面,蔣明誠先生看好一般會受惠於再通膨的能源股,以及金融股。銀行股的淨息差有望會隨著加息而擴大。


總結


經過前所未見的2021年之後,投資者在2022年作出較「正常」的選擇會是明智之舉,而市場發揮正常功能必然會帶來波動性。隨著聯儲局在不造成通膨大幅上升或阻礙經濟增長的情況下取消應急的貨幣寬鬆政策,市況波動或會加劇。


各企業將透過不同方式應對加息和通膨情況,故年內選股尤為重要。蔣明誠先生認為,研究基本因素及構建主動型投資組合是應對目前市況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