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爆買全球三文魚

吃貨的力量,超出人們的想像。

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提升,有“冰海之皇”之稱的鮭魚近年來被國人大量購買。這一屬於舶來品的魚種,富含Omega-3(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極高,成為許多人的心頭好。

2023年,中國超越日本和韓國,一舉成為挪威冰鮮鮭魚在亞洲最大的市場。盒馬、京東等平台的鮭魚在重大節假日通常都會被搶購。過去一年中國市場吃掉了8萬噸鮭魚,相當於1300萬條,展示了龐大的需求量。

由於生存環境苛刻、產量低、捕撈難度大、遠洋運輸時間長等原因,中國鮭魚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其中有鮭魚中的“勞斯萊斯”之稱的帝王鮭,售價可達到4000元/公斤。

有預測認為到2028年,鮭魚可以撐起超1600億元的市場規模。需求的推動下,中國企業也開始佈局,有企業通過收購海外公司獲得優質稀缺牌照,另外,通過擴大品類,淡水養殖虹鱒魚,切入鮭魚市場。

不過,淡水養殖或低緯度養殖,更易出現疾病、寄生蟲等問題,營養價值也會大打折扣。中國要想成為鮭魚的主要養殖地難度很大,幾乎是遙不可及。而吃貨們的胃口擺在那裡,鮭魚長期依賴海外的情況不會改變。


昂貴美餐


長期位居全球最大貿易漁產品。

鮭魚一詞最早源於“Salmon”,用來代指北大西洋中的一種魚類。

他們的生命歷程充滿了危險和悲壯,每年他們會洄游到河流上游產卵,途經瀑布、險灘,並且還有被吃掉的危險,搏擊迴游,最終為自己的生命畫上句號。

上世紀初,挪威人帶著大西洋鮭來到香港時,因“salmon”的發音在粵語中類似“三文”,再加上可用“三紋”來描述魚肉紋路,鮭魚就成了它的中文稱呼。

目前,鮭魚並非只一種魚類,而是幾種具有商業價值的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兩大類7種魚,一類就是最初的大西洋鮭魚,這類至今只有1種;還有一類是太平洋鮭魚,共有6種。

鮭魚營養價值極高,肉質鮮美,富含蛋白質、礦物質、脂肪酸,特別是EPA和DHA,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豐富,人體轉化吸收率高。

肉質高蛋白質、低脂肪,不用擔心長肉,因此是健身愛好者的最佳搭檔;且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膽固醇,防止老年痴呆;對孩子來說,多吃鮭魚可以促進肌肉和骨骼生長,促進大腦發育,提升免疫力。

這些優點,讓鮭魚走出了日料店,成為老百姓日常餐桌上的美味,以及逢年過節送禮時的首選。但由於生存養殖條件非常苛刻、產量有限、保鮮技術要求高、遠洋運輸等,鮭魚價格長期昂貴。

其生長水域需要水質澄清、無污染;最佳生長水溫為 8~14℃,並且多為近海養殖,對水中溶解氧要求高,因此,高緯度地區的挪威、智利、英國、加拿大、紐西蘭等是主要的養殖區域。


部分鮭魚產品公開售賣價格


目前,各大電商平台的挪威鮭魚價格基本在100元/斤左右,稀缺產地、品種,以及更好部位的價格會更高。

生活在紐西蘭第三大島斯圖爾特島純淨水域的帝王鮭,被譽為“鮭魚屆的勞斯萊斯”,擁有與眾不同的肉質結構,營養價值和口味絕佳,入口即化,甚至自帶奶香味兒。

野生的帝王鮭極為稀少,目前全球出產量不到鮭魚總量的1%,每斤售價基本要達到2000元以上,食客們必須提前預定,通過及時空運才能體驗到這種美味的最佳風味。

1999年起,全球人工飼養鮭魚開始超過野生捕撈,成為供給主力軍。如今鮭魚類(鮭魚和鱒魚)長期位列全球漁產品全球中最重要的品類,鮭魚更是多年位居首位。



2020年,北歐地區的瑞典、芬蘭的鮭魚人均消費量高達6-8kg(WFE),而中國的人均消費量僅為 0.06 kg(WFE),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需求不斷增長,但鮭魚屬於特定海域、稀缺環境下生長出來的優質食品,其價格在可預期的時間內仍然會十分昂貴。


國產困局


中國漁業也盯上了鮭魚。

由於鮭魚的特殊生存環境,高緯度地區的挪威、智利兩國瓜分了全球80%左右的鮭魚養殖市場。

早在19世紀70年代,挪威人就開始人工養殖鮭魚,憑藉對漁業的執著,挪威積累了深厚的鮭魚養殖優勢。

1986年,挪威水產商人別克·奧爾森來到日本推銷鮭魚,並大獲成功,2000年左右,挪威鮭魚進入中國市場。

南美地區的智利,因其沿岸有秘魯寒流,水溫偏低,十分適合鮭魚生存,所以智利的鮭魚養殖業也十分發達。

全球前十大鮭魚企業基本由挪威、智利、丹麥法羅群島、英國和加拿大把持。挪威Mowi(美威)公司長期佔據頭把交椅,2023年其收入達到55億歐元,營業利潤10.28億歐元,收穫量47.5萬噸,均創歷史新高。

這背後,中國消費者是強大的推動力,中國早已超越日本成為進口挪威海產最多的國家,其中99.5%都是挪威鮭魚。2023年,挪威向中國出口了4.17萬噸鮭魚,同比上漲65%,出口額暴漲47%。



需求井噴,中國漁業也盯上了鮭魚,但將這種阜外魚種移植到中國,始終伴隨著諸多爭議,結局也並不美好。

2018年,13家會員企業參與制定了《生食鮭魚》團體標準,淡水虹鱒魚也被納入其中。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扶持虹鱒魚產業。

在許多國家的認定中,鮭魚就是指大西洋鮭,而“淡水鮭魚”虹鱒魚與大西洋鮭同科,但不同屬,原產於北美洲,中國青海、甘肅、四川等地以淡水來飼養。

國產虹鱒魚養殖及運輸成本低,價格不到50元/斤,遠低於進口鮭魚,但淡水鮭魚肉質紋理較差,口感乾澀,生吃有腥味,還特別要注意寄生蟲的問題。

因此,淡水飼養的虹鱒魚並沒有得到太多人的喜愛,甚至還引來了大量爭議。

掘金鮭魚,還有一種思路是複製挪威的路徑,即在中國海域養殖大西洋鮭。2021年,中國在黃海試驗區成功收穫第一批養殖大西洋鮭,這是全球首次低緯度養殖鮭魚獲得豐收。


“深藍一號”,來源:光明圖片


溫暖海域成功養殖鮭魚,離不開“黃海冷水團”,鮭魚屬於冷水魚,中國利用“深藍一號”網箱的獨創沉浮設計,在冬季,讓網箱浮在海水表層,到了夏季,就把網箱沉到冷水團,降低溫度。

加上補光補氣等技術,鮭魚的成活率逐漸提高到80%。如今黃海冷水團每年可以收穫30萬條左右成品鮭魚,年產值超過一億元。行業基本完成了起步。

但是,低緯度也意味著更易出現疾病、寄生蟲等問題。時至今日,進口鮭魚,尤其是挪威、智利、紐西蘭等地的優質品種,依然是消費者購買的大頭。中國養殖鮭魚實在無法脫離地理因素的困局。


高額教訓


一場來自大洋彼岸的資本騙局。

面對這一遍佈黃金的賽道,中國企業從未放棄追逐。

其中涉足最深的要屬聯想控股旗下的佳沃集團,但原本充滿機遇的鮭魚市場,卻讓佳沃食品深陷巨虧泥潭,一度瀕臨退市邊緣。

這一切都源於一場跨國併購。2019年,佳沃食品在大股東的支援下,斥資60.35億元收購了智利鮭魚企業Australis 95.26%的股權。使得公司成為中國唯一一家擁有全球優質鮭魚經營資源的企業,據其介紹,Australis“位列全球前十”。

但誰曾想,這卻是一場來自大洋彼岸的資本騙局。四年之後Australis東窗事發,公司前實控人及高管明知養殖中心已經超產且違反智利環境法的情況下,仍然一意孤行,並隱瞞董事會,在和佳沃食品簽訂交易協議時進行虛假陳述,導致對其真實價值產生錯誤判斷,並以超過其真實價值的價格完成了併購。

屋漏偏逢連夜雨,收購完成後,國際漁業市場遭受突發事件影響,Australis隨即陷入虧損。



2018年末,佳沃食品總資產才12.15億元,在手資金剛剛過億。為了盡快進入鮭魚市場,公司不惜動用了控股股東借款、可轉換債券、併購貸款、籌劃定增等等手段。

一番操作下來,這筆蛇吞象讓佳沃食品連續5年虧損共計約34億元,這筆收購甚至被稱為“智利併購史上最大的醜聞。”

佳沃食品被坑慘了,現在已經將Australis前所有者告上法庭,要求賠償12億美元。公司此前構想的“優質蛋白+中國消費”的資本故事也只能往後延了。

除了直接收購外,一些中資企業選擇加強和上游供應商之間的合作。

4月29日,盒馬與全球前三大的鮭魚養殖企業美威和賽馬克達成合作,通過源頭戰略合作和大單採購的模式,每年採購70萬條挪威鮭魚。資料顯示,去年購買鮭魚的盒馬使用者同比增長了48%,銷量同比增長超過50%,水產類目第一。


新疆尼勒克縣喀拉蘇鄉鮭魚養殖基地


至於國產淡水鮭魚虹鱒,仍在質疑中奮力追趕——改良的希望一直都在。目前,青海龍羊峽鮭魚養殖基地貢獻了國產鮭魚產量的“半壁江山”。但虹鱒要想在挪威、智利、紐西蘭等地優質產品的夾擊下突圍,並非易事。

淡水養殖和地理緯度問題的導致的先天性缺陷,是中國本土鮭魚產業(包括替代品虹鱒魚)短期內無法通過技術手段根除的。進口鮭魚已經佔據消費者心智的情況下,其繁榮的跨洲跨洋貿易,還會一直持續下去。 (巨潮W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