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家肯德基要被賣了



消費併購最熱門。


凱雷大手一揮。

投資界獲悉,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最新宣佈,計畫通過公開要約收購的方式收購日本肯德基公司,並將其私有化退市,本次交易總價約1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億元)。

肯德基日本的大股東三菱商事決定放手。 1970年,肯德基在日本開出第一家分店,至今已有54年曆程。五十多年來,三菱商事一直參與日本肯德基的管理,直到今年決定出售其持有的全部股份。交易即將落地,日本肯德基隨之易主。

執掌4,2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萬億),凱雷此次出手或是複製當年併購麥當勞的成功經驗-去年賣掉手中所有麥當勞中國門店股份,6年實現超6倍的回報。


凱雷要買1200家肯德基 出價60億

這一幕已經醞釀多時。

早在今年初,市場便傳來日本三菱商事株式會社(簡稱:三菱商事)計畫出售持有的日本肯德基連鎖餐廳全部股份的消息。

三菱商事是日本最大的綜合商社之一,業務涵蓋能源、金屬、機械、化學等多個領域。 1970年,三菱商事和肯德基母公司以50:50的比例合資成立了肯德基日本公司,並在後續五十年裡深度參與這家餐飲巨無霸在日本市場的經營管理。 1990年,肯德基日本公司在日本完成IPO上市,本周一收盤市值9.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6億元)。

現在,這家快餐連鎖店在日本經營約1200家門市。最新財報顯示,截至3月末,肯德基日本公司銷售額成長11%,達到1,106億日元(約50億元),營業利潤提升62%至58億日元(約2.7億元)。

目前三菱商事擁有該公司35%的股份。然而隨著全球經濟情勢變化以及競爭加劇的餐飲市場,三菱商事決定調整姿勢,以應對市場挑戰。資訊顯示,近年來,三菱商事在多個領域進行了資產剝離和重組,以最佳化資產結構。

於是,肯德基日本公司被擺上了貨架。

很快,多位潛在買家趕來,其中包括日本餐飲龍頭企業Colowide,以及PE巨頭凱雷。

根據公告,凱雷集團計畫以每股6,500日元的價格收購日本肯德基的全部流通股,收購要約將於5月21日開始,至7月9日結束。

最新進展是,凱雷集團已與三菱商事達成協議,在收購要約成功的情況下,將從三菱商事手中購買其持有的日本肯德基股份,之後從三菱之外的股東中收購肯德基日本的其它股份,將日本KFC私有化。此次收購,總交易金額預計1,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億元)。日本肯德基董事會也已決議建議股東接受凱雷集團的收購要約。

至此,站在日本肯德基身後54年的三菱商事即將抽身,超級PE凱雷將入局,締造今年亞洲私募股權江湖又一筆超級Buyout。


剛賣麥當勞大賺一筆

在全球PE圈,凱雷聲名顯赫。

成立於1987年,凱雷是全球最大、最多元化的投資公司之一,管理著4,2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兆元)規模的資產。進入亞洲20餘年,凱雷已經設立了數支亞洲併購基金和亞洲增長基金,其中凱雷亞洲基金V(五期)在2018年完成總額65.5億美元的募資,創下當時亞洲地區PE融資的最高紀錄。

那麼,凱雷為何此時買入肯德基呢?或許可以從這家超級PE過往操刀中窺見些許端倪。

去年底,凱雷集團宣佈,麥當勞全球同意收購凱雷在麥當勞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戰略合作公司中持有的少數股權。交易完成後,中信聯合體將繼續持有52%的股份,麥當勞全球作為少數股東,持股比例將由20%增加到48%。

回想起2017年初,凱雷聯手中信集團以20.8億美元的價格拿下麥當勞中國20年經營權,才有了今天的「金拱門」。據悉,凱雷以18億美金的價格出掉了所持麥當勞中國業務的全部股份,六年獲得6.7倍的回報——這是他們在中國的最佳交易之一

霸氣抄底餐飲,凱雷大賺一筆。說起來,凱雷對亞太地區的大消費產業一直充滿興趣。

2022年第四季度,在餐飲寒冬之中,凱雷收購了連鎖餐飲品牌「爭鮮回轉壽司」的母公司爭鮮股份有限公司,一舉拿下26%的股份,與公司掌舵人陳氏家族共同控制爭鮮。起源於台灣地區,爭鮮由陳津秋(Stanley Chen)於1996年創立,是台灣地區最大的回轉壽司品牌,同時也遍及中國香港和內地地區,累計坐擁超400家門店。

同一年,凱雷還收購總部位於上海的彩妝包材商HCP。這是一家主要生產口紅、粉盒、睫毛膏等彩妝包材和護膚包材的企業。目前,HCP在中國共有多家工廠,其中在蘇州有1家,上海和淮安分別有2家,服務的品牌包含寶潔、歐萊雅、雅詩蘭黛、資生堂等國際巨頭,以及完美日記、花西子等中國新銳頭部品牌。

低迷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PE們在大消費併購上找到了興奮點。

先前,晨壹基金曾發文指出,過去兩年全球併購金額累計下滑48%,但全球消費併購金額兩年只累計下滑22%,其中2023年還上升10%,全年交易金額達到2,100億美元。而回顧2023年,全球前十大消費類併購中有6起都是食品、個護類必需品,還有2起是高端奢侈品

道理不難理解:眼前的世界依然充滿不確定性,但無論如何,民以食為天,吃穿住行永遠是剛需,大消費屬於永不落幕的產業,任何行業終將回歸到消費。


2024,大併購序幕

現在是出手的好時機嗎?

嗅覺靈敏的老牌PE們已經在行動。凱雷在今年第一季宣佈了亞太地區重要人事任命-馮軍元女士(Janine Feng)將擔任凱雷投資集團新增設的亞太區(日本除外)副主席;楊凌女士(Ling Yang)被任命為凱雷投資集團中國區負責人。

而追溯兩位女主管的職業生涯,她們在併購圈頗有建樹,操刀了不少耳熟能詳的Buyout案例。這項任命也正值凱雷推進亞洲地區控股權併購的戰略性部署之際,訊號不言而喻。



不久前,銀湖資本官宣旗下第七隻旗艦基金Silver Lake Partners VII,規模2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80億元),創下了2024迄今最大募資。毫不例外,新基金的方向也瞄準了大併購,其中邏輯正如銀湖資本聯席CEO Greg Mondre所說的那樣——“當賭注越大時,回報就會越高。”

如此種種,是超級PE偏好併購交易的一縷寫照。

波動起伏的世界裡,他們在忙著抄底。當標的估值下行至低位,項目變得便宜,家底雄厚的大鱷們開始尋覓可收入囊中的優質資產。

今年,我們看到黑石、KKR等華爾街PE巨頭爭搶資產的身影。黑石掌門人蘇世民判斷認為,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將更頻繁地出售手中的資產,併購層面的交易活動將有所增加,黑石將在市場復甦、投資標的價格開始上漲之前加大投資力度。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併購潮同樣湧起。隨著IPO政策整體收緊,併購被寄予了厚望,成為私募股權行業頻繁被提起的話題。今年,這裡也誕生了多筆轟動的併購案。

頗具風向標意味的一幕是,原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在今年3月正式加盟晨壹基金,和創始人劉曉丹共同擔任管理合夥人,聚焦併購投資新未來。

每一次市場調整都不是簡單的重複,總是會出現一些結構性變化。而這一次,併購終於成為關鍵主題,一個風起雲湧的嶄新時代或許正拉開序幕。 (投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