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12月4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高盛集團總裁兼首席營運官溫澤恩時表示,中國正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穩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歡迎包括高盛集團在內的更多美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繼續深化對華互利合作,為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對於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而言,經貿合作關係必然是全方位的,但不同時段的合作重點則因時而變。一段時間以來,隨著中國在製造業和高科技領域的不斷崛起,兩國在這些領域的競爭不斷升溫,一些摩擦也次第出現。這在全球經濟史中都是常見的戲碼和橋段,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當然避免摩擦升級依然是中方以及美方大多數有識之士的共同願望,雙方也一直在進行不懈的努力來保持合作。
與此同時,中美雙方在包括金融等服務業領域的合作則有著廣闊的空間。作為一個需積極應對老齡化並面臨經濟轉型升級挑戰的成熟經濟體,中國在養老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方面有著豐富的需求,也因此中方一直歡迎在財富管理、資產管理、資產盤活處置,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綠色金融、可持續經營等方面有專業專長的美資金融機構來華開展業務,實現雙方的進一步合作和互利雙贏。而從長遠來看,在金融領域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於中國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處理程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了金融領域,中國在其他服務業領域的對外開放也在進一步擴大。11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商務部、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四部門公佈《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工作方案》,明確試點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設立外商獨資醫院。
根據方案,申請設立外商獨資醫院的境外投資主體,要能夠提供國際先進的醫院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能夠提供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醫學技術和裝置。此外,可補充或改善當地在醫療服務能力、醫療技術和醫療設施方面不足,拓展多元化服務供給格局。
業內普遍認為,允許試點設立外商獨資醫院,是中國醫療領域對外開放的有益實踐和探索,有利於與內資醫院形成互補協同局面,有利於滿足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通過引進國際高水平醫療資源,可以豐富國內醫療服務供給,最佳化營商環境。未來,更多國外高水平醫院“走進來”,不僅可以讓有出國就醫需要的患者節省時間和經濟成本,也有望為中國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提供借鑑。
如今人們回想起改革開放,更多想到的是商品的進口和外資廠家的落地,其實改革開放之初外資服務業機構的引進,也起到很好的效果,包括小天鵝賓館和肯德基餐飲等,都轟動一時,不僅刷新了人們的消費理念,也對相關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垂範引領作用。
此外,中國單方面對外免簽也在不斷推進,名單不斷擴大,朋友圈不斷擴容,入境游旅客數目節節攀升。同時與相關國家的雙邊經貿關係恢復正常化和快速升溫將指日可待。
有意見認為中國方面近期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的舉措,有著避險可能的“川普衝擊”的考量。這種分析有一點道理,但輕忽了一個事實,即對外開放始終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從來沒有動搖過,只會與時俱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擴大自主開放”“推動電信、網際網路、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就是充分而有力的證明。
當前需要大力糾正的一種思想傾向是,認為我們現在資本不那麼稀缺了,一些技術也開始“遙遙領先”了,因此引進外資和對外開放不那麼重要了。當前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整體上還屬於第二梯隊,高端服務業也有著很大的追趕空間,因此對相關外資和外來技術將有著持續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人們需要從更高的維度來看待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衝破高牆小院、避險全球化逆流的利器。加大交流與合作,高舉全球化大旗,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式現代化的蓬勃生機,對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將始終如一堅持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對外開放。 (財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