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AI大戰,北京才出一棟樓就贏了


有義務也有實力做些不一樣的事。

DeepSeek之後,中國AI加速。

國內一、二線城市們的焦慮也進一步加深。

但北京,有些不一樣。

北京似乎不擔心“會不會錯過DeepSeek”,因為DeepSeek更擔心自己錯過北京。

尤其是錯過這裡的人。

先後爆火的DeepSeek和Manus,明面上是分別起家於杭州和武漢,但其核心團隊卻均身處北京,甚至其各自的北京分公司比本地分公司成立還要早。

曾有創業者調侃“只要人不走(出北京),事兒就不走(出北京)了”。

21世紀最貴的人才,北京就是有人才。

做AI,更離不開人才,北京是中國AI人才第一城。

2018年,距離ChatGPT席捲全球還有4年,一場有關AI的頂級會議已在北京召開,會議的重點只有一個:“如何提升當下的科研水平”。

彼時,Google剛剛提出突破性的Transformer架構——此後的多年,不論是ChatGPT還是DeepSeek均是在此基礎上誕生。

而事實上,Transformer架構的相關理念,早在Google之前就已被中國AI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張鈸提出。

為什麼北京沒有把張院士的理念變成現實,把Transformer架構做出來?往後如何不再有這樣的遺憾?

會議上各種方案爭論很久,期間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創始人CEO張宏江站了起來:“美國有個OpenAI,是一個非盈利民間機構,這種形式很新穎”。

而張宏江接下來提出的想法更加新穎,甚至過於理想化,以至於對國內的科研體系都是一種挑戰。

他提議成立一個機構,把人工智慧相關的優秀科研工作者都聯合起來。

從清華、北大、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到百度、字節、小米、美團等知名企業,都是他聯合的對象。

他認為,有必要突破性地跳脫出傳統的權利體系,做一個獨立於政府、商業、高校之外,徹底定位為一所民間、非營利、新型科研機構。

就連張宏江自己也知道其中難度,畢竟企業投錢,想追求金錢回報,政府投錢,同樣需要對其有一定的要求。

結果,北京市政府竟然展現出驚人的魄力,當即拍板,親自出面牽頭,聯合科技部成立了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BAAI),並將其作為北京最重要的三所研發機構之一建設。

甚至,一不做二不休,北京市還幾乎拿出了所有的資源,將政府、企業和社會資料集合到這一平台上,建設新的開源AI工具,同時整合大學和大企業的計算能力,向各類AI研發機構開放,歡迎全球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參與使用。

僅僅三個月後,清華東南門外,快門閃過,智源正式成立了。


這是中國AI發展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幾乎所有人都懷揣著理想主義,沒有論資排輩,不看“帽子”,只看其是否有取得標竿性成就的潛力。

至今,面壁智能聯合創始人劉知遠仍對智源唸唸不忘。

彼時,劉知遠還未評上清華大學副教授,在AI領域也算不上什麼有話語權的人。

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他向智源申請了大模型訓練的立項,沒想到立即獲得上千萬人民幣的資源投入。

“如果沒有智源,以我當時的學術職稱很難調度這麼大的資源。”

就在這樣的理想主義中,智源研究院拿出了僅次於OpenAI、Google的大型AI研究項目——“悟道”,成為了AI屆的“黃埔軍校”。

智譜創立發起人唐傑、面壁智能聯合創始人劉知遠、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這些響噹噹的大模型明星創業企業發起人、創始人,都曾在智源深度參與大模型研究。

如今,北京匯聚了全國最頂尖的大學和科研機構,90多所知名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12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全國60%的人工智慧人才集中在北京,龐大的人才寶庫,為北京的AI發展打下基礎,也吸引來其他城市的目光。

DeepSeek、Manus接連刺激著中國各大城市的神經。

上海遭吐槽“被‘小弟’偷家”、深圳被懟“只懂拿來主義”、南京更是連續被省委機關報“敲打”……

反思的文章一篇接一篇,政策也緊鑼密鼓,接連被推出。

事實上,2023年初,ChatGPT風靡全球,AI被突然加速,各大城市的AI爭奪戰就已打響。

北京提供算力補貼和場景測試支援,降低企業研發成本。上海、廣東除了政策上的綠燈,還直接給予最高500萬元、2000萬元的資助。

城市在爭奪相關企業,企業在爭奪人才。

遠在美國的張宏江也接到了一位智源骨幹焦急的電話。

“怎麼辦,他們一定會挖我們的人。”

“慌什麼。”

張宏江已經有所預料,只是沒想到,這種挖角持續了很久。

一次,張宏江在同行的交流會中,當著某知名創業者的面狠狠誇獎了一位很受智源重視的年輕人。而過了沒多久,這位年輕人就被那位知名創業者挖走。

這件事,讓張宏江憂鬱很久。

同樣的故事,在北京各處上演。

2024年3月,上海在知名地標西岸藝術中心召開了2024年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

這個位置可不是隨意選擇的,距離此地1公里的模速空間,有著“AI超級工廠”之稱,也被定位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慧孵化器”,其聚集的大模型企業之多,“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而其中,竟有一半企業來自北京。

原來,在2023年8月模速空間啟動建設時,上海相關負責人就專門跑去北京,挨家挨戶敲門訪問AI企業。


企業外遷,北京不會睜隻眼閉隻眼。

就在模速空間啟動一個月後,北京專門設立了北京市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達100億元,其中一個最大的投資訴求就是:

只投資北京本土AI企業,並且被投後必須長期紮根北京,不然就會觸發回購操作。

眼見“爭奪戰”愈演愈烈,國家也開始出手。

2024年8月,《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正式實施,綜合整治地區“掃樓式”搶挖企業和不正常的“內卷式”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

一盆水潑下,大家的腦子都冷靜不少。

北京上下,也從混亂中找回初心。

張宏江更加淡然:“如果智源的一些人到了某些公司成為了核心骨幹,把公司做成了,我會非常開心。我們的程式碼、我們的系統被別人用來做他們的產品,做得很好我也會非常開心,這本來就應該是一家非營利研究機構的價值所在。”

海淀區也逐漸大度:“企業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走向全國市場,對全國的產業發展是有帶動作用的”“如果只是盯著資料,那是很傳統的“看攤”思維”。

目前,北京已經擁有AI相關企業數量約為2200家,佔全國的40%左右;規模在10億參數以上的大模型廠商約有一半在北京,數量達到122家。

顯然,對於北京,視野已經不能僅僅停留於國內,理應站上更高的高度。

“建成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致力於發展未來產業,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高地”。

相關言論不斷出現在北京的各種政策目標中。

目標,是全世界!

“小心陷入‘無源之水’的困境!”

整個202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四處奔波,不斷警醒著人們。

彼時,以美國方案為主的大模型技術已經對中國形成了嚴峻的智慧財產權壁壘。而截至2023年5月,大模型和Transformer相關的智慧財產權總數有2899項,美國佔據71%,可中國僅佔據25%。

時至今日,國內外發佈的不少大模型,仍有不少基於Google的Transformer方案。

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關係,依附性創新模式風險不小,甚至有專家警告:“人工智慧產業將淪為技術殖民地的裝配車間。”

作為中國AI的發源地、中國AI人才的大本營,北京有義務也有實力去做一些不一樣的事。

就在DeepSeek爆火之後的這波反思潮中,不少媒體也指向這一個關鍵節點:

Transformer架構出世後,北京在迅速跟進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變體模型,而不是基於Transformer訓練出更多相對同質化的大模型。

智譜創立發起人、清華教授唐傑高呼“打破西方的路徑壟斷”,堅決選擇不夠成熟的GLM路徑,打造中國自己的預訓練模型框架,並公開表態:“如果成功了,那至少證明中國的大模型公司,技術能力也能達到世界級水平。”

彩雲科技創始人袁行遠,同樣投身於挑戰Transformer架構的事業。

彼時,很多投資人無法理解智譜和彩雲科技做的事,“大部分人不相信作為一個中國初創公司能做出什麼技術創新,所以你就去抄美國就完了。”

就連袁行遠自己都遭受不小的刺激,看到周邊一家家公司拿到巨額融資,開始“懷疑自己到底在幹什麼”。

但最後,大家還是堅定,要走自己的路。


北京的AI學者,從業者,創業者在前方背水一戰。

北京則在發展規劃中不斷明確自身的道路。

2023年一年,北京連續發佈《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和《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人工智慧算力券實施方案(2023-2025年)》。

尤其在北京市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成立後,北京僅一個月間就接連舉辦多場關於AI技術的閉門活動,不斷強調將重點投向底層技術領域、新技術創新等關鍵領域,要“攻堅突破”“佈局前沿技術”“彎道超車”“換道超車”……

如今,位於北京的彩雲科技和智譜已經各自拿出足以挑戰Transformer架構的底層架構。

其中彩雲科技提出的DCFormer架構,不但可以讓原本基於Transformer的大模型無縫巢狀和應用DCFormer,甚至還能比Transformer的性能提升1.7-2倍。

而業內對各個城市的AI產業分析也逐漸統一:

北京用領先的技術輻射全國,帶動中國AI產業發展,其餘城市則各自“因地制宜”,將領先的技術賦能到相關應用產業。

北京已經找到自身的優勢。

在2025年的新春第一會上,北京海淀發佈《中關村科學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人工智慧產業高地的若干措施》,每年10億元,拿出空間、資金和場景,致力於發展未來產業,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高地。

未來,北京的優勢只會越來越強大。

三次問鼎電腦視覺領域國際最高獎項馬爾獎的朱松純教授、“電腦圖形學超級新星”胡淵鳴、曾提出LAMB最佳化器的潞晨科技創始人尤洋等頂級學者……

國際頂級學者接連來到北京,或坐鎮院校,或創辦企業。

然而來到北京的又何止國際頂級學者。

一直到DeepSeek爆火,人們驚訝地發現:

就在DeepSeek的北京辦公地融科資訊中心,竟匯聚著Google、輝達、AMD、蘋果、intel、華為、ARM、百度風投、襄禾資本(月之暗面投資方)等國際知名巨頭。

而以融科資訊中心畫圓,則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41所高校,206家中國科學院為代表的國家(市)科研院所,6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8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中國人才和智力資源最密集的區域。

因此有人感嘆,中國城市AI大戰,北京只出一棟樓就已經贏了。 (華商韜略)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