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6日,美商務部又宣佈將多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對此回應稱,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錯誤做法,並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實體的合法權益。
自2018年以來,美國通過發起“貿易戰”對中國高科技領域相關企業和機構的圍剿與制裁不斷加碼,中國高科技行業面臨多重挑戰。大量中國高科技企業、機構被美國政府列入各類形式的制裁名單之中,覆蓋了晶片、超算、人工智慧(AI)、量子計算、生物醫藥等大部分前沿科技領域,以遏制、打壓中國尖端科技產業的發展。
在晶片領域中,海思半導體、海光資訊等頭部廠商均被重點制裁;在超算領域,三大超算主機廠商(江南計算所、國防科大、中科曙光)均在列。AI領域中諸多掌握前沿技術、推動產業進步的企業與科研機構也被納入制裁範圍。根據公開資料,在過去幾年間,華為、中國航天科技、中科曙光等,均遭遇“實體清單”多輪次制裁,涉及旗下眾多子公司、關聯核心業務類股。除實體清單之外,這些企業也同時被1260H和NS-CMIC兩個重點清單鎖定。這種高強度的制裁,不僅給企業在國際市場的拓展帶來了極大阻礙,也對中國相關產業的供應鏈安全和技術創新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國科技企業面對著不斷地打壓與制裁,卻也促使中國科技在晶片、超算、人工智慧等領域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正如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發表的一篇有關美國在科技領域遏制、打壓中國的文章中所寫的:“歷史表明,每一個要試圖打壓競爭對手技術崛起的工業強國,最好的情況也只能延緩其發展,而在最壞的情況下,則會加速其發展。”這也印證了,中國科技企業通過持續的自主創新證明著中國科技破解打壓遏制的核心邏輯,始終是自立自強。 (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