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下的中國國產替代,那些半導體廠商能接住“潑天富貴”?

自4月12日起,原產於美國的所有商品進口至中國時,稅率由84%提高至125%。

所有商品自然包含半導體產品在內,這意味著在本次關稅波動當中,部分美國半導體企業產品價格將出現大幅度提升,而在性能等方面能夠做到替代的部分國產半導體企業將受到直接利多,將在業績、出貨量方面有一定體現。

那些企業受影響?那些企業是直接利多?這需要根據權威機構對於“原產地”進行認定。

4月11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佈《關於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下稱《通知》)。《通知》顯示,根據海關總署相關規定,積體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晶片的“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

一般而言,晶片在那裡流片,基本上在何處生產。這也表明,當前情況下,也即“‘Made in USA’(美國製造)”會是重點照顧對象。

根據財經雜誌援引多位行業人士言論報導,受此影響的晶片廠商包括但不限於英特爾、美光、德州儀器(下稱TI)、亞德諾半導體(以下簡稱ADI)、安森美等美國公司。其中,TI、ADI受影響最大,博通和英特爾的一部分產品也會受影響,但輝達、AMD晶片主要在台灣生產,受影響幅度小。

浙商證券稱,本次關稅反制意義重大,部分美系主導的半導體產品有望受關稅影響而漲價,刺激國產替代處理程序加速,如模擬晶片、微處理器、半導體裝置等。


英特爾

儘管英特爾去年宣佈酷睿Ultra 200V系列處理器全部交給台積電代工,但其此前的酷睿系列、至強系列、凌動系列處理器大部分由旗下晶圓廠生產。據瞭解,英特爾在美國擁有亞利桑那州Chandler工廠、新墨西哥州Rio Rancho工廠以及俄勒岡州Hillsboro工廠。

據報導,受關稅影響,英特爾至強CPU產品管道價已經出現波動。

在電腦處理器領域,國內有海光、龍芯、兆芯、飛騰、鯤鵬、申威六大廠商。去年,龍心中科推出全新四核CPU產品——3A6000,這款處理器的性能已達到Intel酷睿10代四核產品的水準;海光資訊當前主力CPU為海光三號,目前正在迭代研發海光四號和五號,此外其還可提供海光7000 系列產品、5000 系列產品(面向伺服器),海光3000 系列主要應用於工作站和邊緣計算伺服器。

值得一提的是,除國產CPU企業受益外,AMD或同樣享受利多,其旗下產品主要由台積電等企業代工,且生態完善、市場接受度高。


德州儀器

作為一家成立於1930年的公司,也是當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半導體企業之一,德州儀器的產品線非常豐富,涵蓋模擬晶片、微控製器、數字訊號處理器等,廣泛應用於工業、汽車、通訊等多個領域。

根據 IC Insight 資料,2023 年全球模擬晶片份額前五分別為德州儀器(19%)、亞德諾(13%)、思佳訊(8%)、英飛凌(7%)和意法半導體(5%),行業 CR5 為 52%,其他企業合計佔比為 48%。據瞭解,目前德州儀器旗下晶圓製造廠包括:德州達拉斯(Dallas)DMOS6;位於德州理查森(Richardson)的RFAB1和RFAB2;以及位於猶他州李海(Lehi)的LFAB。同時,德州儀器正在德克薩斯州謝爾曼建造四座12英吋半導體晶圓廠。

“TI(德州儀器)絕大部分晶圓廠都在美國。”根據每日經濟新聞援引產業人士言論報導。

相較於德州儀器,中國大部分模擬晶片企業發展時間不斷長,在產品線方面不如前者,往往在一兩個產品門類發力,可實現對於德州儀器的替代,如思瑞浦、納芯微、聖邦股份等。


聖邦股份:

聖邦股份是中國模擬晶片領軍企業,自成立以來專注於模擬晶片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深耕訊號鏈與電源管理晶片兩大核心領域,產品覆蓋運算放大器、資料轉換器、DC/DC轉換器等32大類5200餘款型號,下游應用涵蓋消費類電子、工業控制、物聯網、人工智慧、雲端運算、新能源、汽車電子、醫療電子、可穿戴裝置及通訊等多個領域,是國內稀缺的具備全品類模擬晶片設計能力的供應商。

根據業績預告,聖邦股份2024年淨利潤區間為4.49億—5.33億元,較2023年增加60%—90%。對於業績的增長,聖邦股份在公告中稱,“是2024年公司積極拓展業務、產品結構改善、應用 領域擴展及產品銷量增加,相應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所致。”


思瑞浦:

思瑞浦2012年成立,訊號鏈產品國內領先,持續拓展電源管理、MCU、AFE等。截至2023年,可提供超1600款產品,客戶超3700家。

根據企業披露,截至今年2月,思瑞浦在車規級晶片領域已擁有超過200款產品型號,已覆蓋車規訊號鏈及電源管理產品的主要品類,產品矩陣持續壯大,上述廣泛應用於智能座艙、ADAS、車身控制、底盤、動力等系統中。根據業績快報,2024年,思瑞浦實現營收12.19億元,同比增長11.5%;同期淨虧損1.95億元。


納芯微:

納芯微成立於2013年,現已形成訊號感知、系統互聯與功率驅動的產品佈局,持續在泛能源和汽車等關鍵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如電源管理領域的車燈LED驅動、車載LDO、功率路徑保護相關的產品,以及訊號鏈中的磁感測器產品。

“我們的對手不是國內同行,而是直接對標德州儀器、ADI這樣的跨國巨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納芯微創始人王升楊曾表示。2024年11月,納芯微推出NS800RT系列即時控制MCU,旨在打破德州儀器C2000在市場中的霸主地位。

根據納芯微於今年1月下旬披露的業績預告,公司2024年實現營收區間為19億-20億元,較2023年增加至少5.89億元,同比增幅為44.94%-52.56%;公司同期淨虧損3.6億-4.4億元。


極海半導體:

珠海極海半導體有限公司在工業級/車規級微控製器、模擬混合訊號IC及系統級晶片方面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據瞭解,極海半導體旗下多款產品在性能方面對標德州儀器,如極海G32R501對標TI C2000、極海BMP561對標TI BQ27Z561、極海GALT61120對標TI TPS92662。


安森美

安森美是全球頭部的汽車及工業圖像感測器、功率半導體大廠,專注於汽車、工業、通訊及雲端運算等高能效電子領域,提供電源管理、感測器、分立器件及定製化晶片等產品,覆蓋電動汽車電源管理(如碳化矽和IGBT)及車載圖像感測器。安森美在美國紐約州、緬因州、愛達荷州擁有晶圓廠(今年年初,安森美還收購了位於紐約州德威特的原NexGen PowerSystems氮化鎵晶圓廠)。

根據Yole Group資料顯示,2023年的汽車 CMOS圖像感測器晶片市場中,安森美以42%佔據第一,第二為豪威科技。根據NE時代資料顯示,2024年前三個季度國內乘用車市場碳化矽模組裝機排行中,安森美市場佔有率為11.9%,次於英飛凌、比亞迪半導體、芯聚能,略高於芯聯整合、斯達半導體、基本半導體。

若安森美價格因關稅出現波動,其在中國汽車CIS的份額將會被韋爾股份旗下豪威科技、思特威、舜宇光學等企業搶奪,其碳化矽的市場將會面臨芯聯整合、基本半導體。比亞迪半導體、英飛凌等企業的挑戰。


半導體裝置:

除晶片之外,半導體裝置領域的國產替代同樣是一大看點。

浙商證券表示,中國高度依賴美系進口裝置,關稅反制有望加速國產替代根據2024年應用材料、泛林、科磊三家美系裝置巨頭財報資料,估算2024年中國大陸購買的美系半導體裝置超過1300億人民幣,美系三巨頭的原產地主要分佈在美國、新加坡、韓國、德國等地,根據中國海關資料,2024年中國從美國本土直接進口的半導體裝置超過400億人民幣,產品品類主要為高端刻蝕、薄膜、量檢測等裝置及相關零部件,該部分商品潛在受對美反制關稅影響,此次貿易擾動有望推進半導體裝置/零部件國產化提速。


北方華創:

北方華創是目前國內積體電路高端工藝裝備的領軍企業。公司致力於半導體基礎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主要產品為電子工藝裝備和電子元器件,是國內主流高端電子工藝裝備供應商,也是重要的高精密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公司主營業務主要涵蓋電子工藝裝備業務和電子元器件業務,其中,電子工藝裝備主要包括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和新能源鋰電裝置。

在今年3月底,北方華創正式宣佈進軍離子注入裝置市場,並行布首款離子注入機Sirius MC 313。此舉標誌著北方華創正在半導體核心裝備的戰略佈局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基本覆蓋了除光刻之外的所有半導體前道製造裝置。

根據公告,2024年度,北方華創實現了營業總收入298.38億元,同比增長35.1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6.21億元,同比增長44.17%。公司預計一季度營業收入73.4億元-89.8億元,同比增長23.35%-50.9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2億元-17.4億元,同比增長24.69%-52.79%。


中微公司:

中微公司是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高端半導體微觀加工裝置公司,佈局半導體積體電路製造、先進封裝、 LED外延片生產、功率器件、 MEMS製造以及其他微觀工藝的高端裝置領域。公司核心產品電漿體刻蝕裝置已批次應用在國內外一線客戶從65奈米到14奈米、 7奈米和5奈米及更先進的積體電路加工製造生產線及先進封裝生產線; MOCVD裝置技術實力和市佔率位居世界前列。

根據公告,中微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約90.65億元,同比增長44.73%。中微公司表示,公司在過去13年保持營收年均增長大約35%,最近四年營業收入年均增長大於40%。其中,刻蝕裝置收入約72.77億元,同比增長54.73%。LPCVD裝置2024年銷售收入約1.56億元。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約24.52億元,同比增長約94.31%,佔營業收入比例約為27.05%。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16.26億元,同比下降8.93%。


拓荊科技:

拓荊科技是國內積體電路薄膜沉積裝置國產替代的龍頭,深耕於薄膜沉積裝置和混合鍵合裝置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公司產品線形成PECVD、ALD、SACVD、HDPCVD、超高深寬比溝槽填充CVD等薄膜產品系列以及混合鍵合系列產品的全面佈局。

2024年公司取得Flowable CVD裝置、PECVDBianca工藝裝置、PE-ALDSiN工藝裝置、HDPCVDFSG、HDPCVDSTI工藝裝置、鍵合套准精度量測裝置等一系列新產品及新工藝的客戶端匯入驗證,完成產業化應用,新型裝置平台PF-300M、PF-300T Plus及新型反應腔Supra-DACHM、ONOStack等工藝裝置收穫客戶重複訂單和大批次出貨,公司不斷擴大以PECVD、ALD、SACVD、HDPCVD為主的薄膜工藝覆蓋面,產品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加。

2024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為41.03億元,同比增長51.7%。歸母淨利潤為6.88億元,同比增長3.91%。


中科飛測:

中科飛測是一家國內領先的高端半導體質 量控制裝置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於檢測和量測兩大類積體電路專用裝置的 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包括無圖形晶圓缺陷檢測裝置系列、圖形晶圓缺陷 檢測裝置系列、三維形貌量測裝置系列、薄膜膜厚量測裝置系列等產品,已應用於國內 28nm 及以上製程的積體電路製造產線。公司的主要產品已廣泛應用 在中芯國際、長江儲存、士蘭集科、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等國內主流積體電路製造產線,打破在質量控制裝置領域國際裝置廠商對國內市場的長期壟斷局面。

根據公告,中科飛測2024年度主要財務資料初步核算結果顯示,營業總收入為13.8億元,同比增長54.94%。 (芯師爺)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