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重新匹配全球美元供需:降低貿易管道輸出美元的數量,提高金融管道全球美元需求數量來維護美元價值。與「石油美元+晶片美元」實體組合工具不同,穩定幣是一種金融工具,美國正試圖建構「實體+金融」組合工具來維護美元霸權。
2020-2024年美國商品貿易逆差達5.44兆美元,其中2021-2024年連續超1兆美元;商品及服務貿易逆差累計3.4兆美元。
逆差導緻美元大量輸出,全球美元回流美國金融帳戶,2020-2024年淨借入資金4.56兆美元,2024年底對外投資淨頭寸達-26.2兆美元。
2.「過度特權」終結
2024年初級帳戶淨收入首次虧損(-88.9億美元),打破1999年以來持續獲利狀態,顯示美元循環模式難以為繼。
對比2017-2018年高峰時期(年淨賺超2,500億美元),2023年盈餘已降至670億美元。
(一)收縮貿易管道美元供給政策工具:對等關稅
2025年4月實施關稅後,商品貿易逆差降至874億美元(較1-3月平均值下降43.7%),商品及服務貿易逆差環比下降55.5%。
目標:減少美元輸出,緩解對外負債壓力。
(二)擴張金融管道美元需求
政策工具:穩定幣法案(GENIUS法案)
創造新型投資產品:鼓勵非美投資者通過穩定幣配置美元資產,目標規模超2億美元。
改變美債持有結構:強制穩定幣儲備資產美債化,發行人需持有美債(限制境外實體發行,推動本土化)。
分流傳統美債投資:非美投資者轉向穩定幣,間接支撐美債需求和財政融資。
1.實體經濟:關稅政策加劇全球供應鏈重構,近岸外包(如墨西哥、越南)及本土化生產加速。
2.金融體系:穩定幣可能削弱傳統美債市場吸引力,推動美債持有者結構向機構集中化轉型。加速「去美元化」:新興經濟體擴大本幣結算(如CIPS系統覆蓋186國)及黃金儲備。
3.美元價值:短期:供需再平衡或支撐美元匯率。長期:政策不確定性(如債務風險)仍威脅信用根基。
美國正透過「收縮貿易逆差(減供)+擴張穩定幣需求(增需)」重構美元全球循環,試圖解決「過度特權」消失後的體系失衡。這個「實體+金融」工具組合,既是對傳統石油美元模式的補充,也是對數字貨幣時代霸權護城河的重塑。(華夏正略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