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商場開始慢慢消失了

最近全中國各大商場2022年的銷售業績在網上曝光。在由聯商網統計的160家商場數據裡,除去無2021年銷售額樣本數據參考的61家商場,全年銷售額有53家上漲、38家下滑、9家持平。

南京德基廣場全年銷售收入210億人民幣,上海環球港155億,杭州萬象城首破百億,北京SKP、華貿預計也是200億級別。

加上今年春節各項消費數據回暖的跡像明顯,一時間讓人對實體消費業無不是信心滿滿。

在這樣樂觀的趨勢下,另一邊我們又刷到了這樣的新聞:


去年同時有42家商場發佈公告,或是閉店,或是停業改造,或是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去年傳來幾家老牌商場閉店的消息,讓人不勝唏噓。

我打算肉身實地看一看,上海曾經紅極一時的百貨商場,如今怎麼樣了?現實中的實體商業,到底迎來了春天,還是正在上演一場冰與火之歌?

第一站當然不會放過傳聞中將要閉店的這家:梅龍鎮廣場。



前幾天,一則梅龍鎮廣場或將在不久後關門閉店的新聞傳得沸沸揚揚,這可是上海老牌商場的代表,商場裡的伊勢丹百貨,曾是不少上海人的白月光。

閉店的新聞傳出來後,很多網友在留言處紛紛表示惋惜。


而傳聞中也有提到,位於梅隴鎮廣場商場內的伊勢丹百貨,將因24年的合同到期而正式退出上海,就此成為時代的眼淚。



這一切都從未得到過官方的證實。

我們到達現場的時候,看到的梅隴鎮廣場不僅沒有關閉,包括伊勢丹在內的百貨公司,也依然正在營業。

於是我向現場伊勢丹的工作人員求證,他們告訴我,商場內部並沒有傳出要閉店消息,網上的新聞也不是公司內部有發文傳出去的,消費者此前積累的會員積分也可以正常使用。



但是如果真的肉身在商場裡逛一圈,便會明白,為什麼這樣的傳聞出來,有人會信——和那些老舊的百貨商場一樣,人氣急速下滑,售貨員比顧客還要多。



各種設施也比較陳舊,數十年如一日的櫃檯格局。



一層是黃金珠寶、手機數碼和化妝品,二樓是男女服飾,三樓是兒童和運動,四樓是餐飲和影院,負一層是超市,這種傳統百貨式的商業佈局,很難滿足現在年輕群體的消費變化。



果不其然,我在南京西路上看到了很多年輕人,但是走進梅龍鎮廣場,從外面打卡拍照的大媽開始,就顯得比較“老態龍鍾”。



雖然內部是Art Deco (藝術裝飾)的設計風格,巨大的中庭從底部一直延伸到第七層,給人一種富麗堂皇的感覺,但在如今網紅商場風格的映照下,多少顯得有些另類。


首先,梅龍鎮廣場的地理位置十分優秀,位於上海商業最繁華的一條街——南京西路。

在這條路上,旁邊有多少新商場或是冒出,或是改造升級,大家感受下。且不說靜安寺商圈和南京路步行街上多少商業林立,還有吳中路和興業太古匯。


就拿梅龍鎮廣場挨著的幾個商場來說,中信泰富、上海恒隆、上海商城,從商場的硬件設備和內部引進的品牌,梅龍鎮廣場都處於下風。



更別說,今年改造後火得一塌糊塗的張園,也在這一條馬路上。

你說說,年輕人來到南京西路,選擇進入梅龍鎮廣場的機會和概率,是不是更低了?

梅龍鎮廣場,從遠期來看,或許不是閉店,改造升級的可能性更大,否則想要從這競爭激烈的南京西路商圈分走一杯羹,恐怕很難了。

這就是上海實體商業的競爭殘酷之處。

一條馬路上商業的繁華林立,是蜜糖,會帶來人氣的聚合;同樣更是砒霜,讓稍微走在後面的商場,還來不及轉型,便離我們而去。

這件事在大名鼎鼎的南京路步行街上,演繹得淋漓盡致。

說到南京路步行街,你會想到什麼?這裡佇立著全國最老的四大百貨公司,這裡是近代上海商業繁華的誕生地,也是上海作為商業都市,響噹噹的一張名片。

而這次線下走訪,最令我感慨唏噓的商場,就是在南京路步行街紮根了26年,比南京路步行街的年紀還要大3年的:上海置地廣場。



上海置地廣場曾創下多少輝煌的業績,就不多說了。

南京路步行街依然還是上海商業繁華的名片之一,但是人們卻要和置地廣場說再見了。

就在去年年底,上海置地廣場,迎來了自己的的謝幕儀式。當時更是拋出全場3折起的優惠力度,讓客戶趕在1月31日閉店前,還能最後薅一次羊毛。



我們看到,目前上海置地廣場的9樓以上有一些類似珠寶、黃金的商業業態還在經營之外,其他的部分,比如當初內部熱鬧的一樓,現在已經全部圍擋起來,等待下一個公司進入。




而我在走訪這家商場的時候,也看到了去年底閉店時,門口貼著的醒目四個大字:謝幕清貨。



有些刺眼,有些無奈。

據贏商大數據顯示,南京路商圈的人群畫像中,25~34歲的佔比最高,為40.76%,高於全城均值。

而置地廣場這樣的百貨業態,顯然無法吸引到這部分年輕的消費者駐足停留了,因為他們有太多更加新潮的地方可以去。

這就是商業市場競爭的殘酷之處,不僅時刻面臨著外部環境的考驗,而且消費者的習慣不斷地在迭代,在升級。如果自身不改變,只能被淘汰。

因為無變化而被淘汰的,還有這一家:太平洋百貨。

太平洋百貨在上海一共有淮海店、不夜城店和徐匯店三家,2017年淮海店閉店,2020年不夜城店閉店,如今只有徐家匯一家太平洋百貨在經營。



話說,太平洋百貨在上海也算是一個蠻魔幻的商場,有過很多神奇的故事。

徐彙的太平洋百貨商場,自從1993年開業後,不管什麼時候進去,商場裡面只會放一首歌——草蜢樂隊的《寶貝,對不起》。


2020年7月,位於上海火車站附近的太平洋百貨不夜城店宣布閉店,正式告別上海。

和上海置地廣場一樣,退出上海的太平洋不夜城店,也做了一場為期150天,全場3折起的謝幕閉店促銷活動。

作為內地百貨業黃金時期的代表,太平洋百貨曾是內地最大的連鎖台資百貨巨頭。

2000年不夜城店剛開業之初,堪稱蘇州河以北最時尚的商場之一,為上海零售百貨業的繁榮做出過巨大貢獻。

因為地處交通樞紐,商場開業之時,甚至在北京、廣州等城市做過廣告,“太百”作為一道流行符號,也曾引領一代人的時尚觀念。

太平洋百貨搖身一變,即將由嘉里建設集團接棒建設,將這裡賦予全新的樣貌和業態。

這次不是商場,而是成為了一個新的商務空間,1~2層是商業,3~5層為辦公空間,命名為:嘉里合集。

我們踩盤路過的下午,這裡還在馬不停蹄地改造施工。




太平洋百貨不夜城的閉店,不僅是太平洋集團告別了屬於它的時代,也宣告著上海火車站商圈輝煌時代的走向終結。

很多人將太平洋百貨的閉店歸咎為疫情,但是疫情只是壓垮它的最後一根稻草。除了外部因素之外,商場未能夠改造升級,加上上海浦西商圈的迭代競爭,讓不夜城板塊失去了競爭力,另外還有互聯網、電商直播帶貨等的興起。

不僅是消費者的習慣的改變,徹底改變了這些商場的命運,另一方面,也是不夜城商圈的一種告別。

巴黎春天,亦是如此。

上海巴黎春天虹口店位於上海著名的三大最繁華商業街之一的四川北路(另外兩條是南京路和淮海路)。

在許多上海本地人心目中,雖然這座城市有許多可以逛街的街道,但真正適合購物的商業街只有四川北路。

在90年代鼎盛時期,四川北路年營業額30億元,營業面積佔全市將近五分之一。


圖為巴黎春天長壽路店


四川北路上的百貨,讓無數上海人如數家珍:第七百貨、福海商廈、春天百貨、東寶百貨、福德商廈,當然也包括了巴黎春天。



在這條路上的最後一家百貨商場巴黎春天閉店後,從此四川北路再無百貨,而周邊五角場、徐家匯、大寧等新興商圈的崛起,留給這條街道的只有沿街老舊而冷清的商舖。



最後一個百貨商場巴黎春天的離開,宣告著這條上海曾經第三大商業街的沒落。

實地走訪完幾家老牌商場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上海的商場,也進入了存量時代。

人口的不斷流入,百年開埠的歷史,帶來了國際化前沿的消費時代。上海可以說是全國,甚至整個亞洲的商業繁華之地,截止到2021年底,上海3萬平米以上的購物中心就達到343家。


按照上海每年要新開三四十個商場的速度,今年上海的購物中心總量將超過400家,這其中並不包含那些正在升級改造的。

但是非常明顯的是,商業的高速增長至飽和狀態,另一方面受外部的疫情影響,近幾年上海商場關門的消息接二連三。

於是,存量之下的競爭越來越殘酷,尤其是同處於一個商業業態十分飽和的商圈,傳統老牌的商場很容易被淘汰掉。

商業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在變化,本質是只有適者才能生存。有些老牌百貨,經過改造升級後,也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比如,上海第一百貨淮海店和伊勢丹所在的地塊,改造升級成為了Tx淮海;東方商廈淮海店變身百聯淮海755;香港新世界大廈變身藝術主題購物中心K11......

人們都說,上海是一座永未建成的城市。

不管是梅龍鎮廣場,還是置地廣場,或者太平洋百貨、巴黎春天,希望能在改造升級後或者新的運營方接手後,以另一種方式陪伴在我們身邊。

那麼,在上海,你的“意難平”百貨商場,又是哪一個呢?(真叫盧俊)


風水輪流轉的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