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留山,留不住年輕人的心

“讓我們結伴探訪許留山,感情不必分你高班我低班。”2002年Twins的一首歌曲唱出了當時許留山的受歡迎程度。甜甜的港式風甜品憑藉著獨特的浪漫氣息,在當時圈了一大波粉絲,許留山成為80、90後情侶們的約會聖地。

然而經過多年擴張後,許留山流量漸失。疫情加劇了許留山的危機,不僅全球門店數量大幅萎縮,2021年11月底在香港的全部門店宣布結業,此後專攻內地及全球其他區域。

曾經是年輕人的約會聖地,如今不斷閉店收縮,甜品巨頭許留山為何不再受歡迎?


熬過疫情,許留山沒有迎來轉機,反而頹勢盡顯,在內地的門店不斷關閉消失,近期南方都市報報導,許留山在深圳最後一家門店,位於南山深圳灣科技園,已經關閉。

大眾點評顯示,除了深圳,許留山在成都、廣州等多個城市的門店也都處於歇業、關閉的狀態。在北京也只剩下一家門店還在營業,通州萬達廣場許留山門店店員告訴《豹變》,“我們是加盟商,目前還有營業,其它門店都撤店了”。而這家門店在大眾點評的評分只有3.8分。


曾經風靡一時的老牌港式甜品為何不再受歡迎?


從全球擴張到成為“老賴”


和如今的衰敗相比,許留山也曾經輝煌過。

很少有人知道,許留山最先是做涼茶的。20世紀50年代,一位廣東普寧中醫推著小推車,在香港元朗街頭叫賣龜苓膏,此後他的兒子以“許留山”這個名字開出第一家涼茶舖。

隨著香港地區的涼茶店鋪越來越多,許留山也不得不尋求轉型。時間來到1992年,憑藉著“芒果西米撈”的問世,許留山打破了“廣式糖水”的傳統做法,在那個甜品款式老套的年代,新品的推出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許留山也乘此東風迅速在香港擴張門店,巔峰時期香港的許留山門店多達55家,在香港一度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香港什麼山最多,許留山最多”。

在2000年推出“杯裝鮮果爽特飲”後,許留山的熱度進一步上漲,那一年香港電影《小親親》裡,陳慧琳飾演的女作家與電台DJ郭富城就選擇了許留山作為約會地點。

2004年,許留山進軍內地市場,憑藉在香港地區的知名度,迅速討得廣州、上海等地消費者的歡心。從2012年開始,許留山的身影從馬來西亞、韓國,擴展到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數據顯示,許留山的全球門店一度接近300家。

“第一次嚐了之後感覺不錯,他家的招牌主要是雙皮奶、芝麻糊和楊枝甘露,之後我就充值了會員卡。”身處武漢的張鳴告訴《豹變》他在2018年成為許留山的粉絲。

許留山的產品價位主要集中在30元到40元人民幣的區間,和其它品牌相比其性價比並不是最高的,不過出於對許留山口感的認可,張鳴表示“貴一點也還可以接受。”

但是在門店倒閉後的退卡失敗卻讓張鳴對許留山從喜歡變成反感。“之前許留山搞了個申請退款,辦理以後,錢沒退給我,卡也清了零。”張鳴告訴《豹變》,自己的會員卡還有56元一直沒有退款成功。

消費者在品牌方充值會員卡本身就是對品牌的信任,但是許留山在門店倒閉後不僅沒有及時為消費者完成退款,還直接開啟了清零操作,在最後一刻消磨了自己在消費者中的口碑。

隨著國內諸多門店倒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遇到了退卡難題,在黑貓投訴網站上有接近500條關於許留山的投訴記錄,其中大部分都是會員退款問題,而在許留山的官方微博評論區也有許多關於退卡失敗的留言。

客戶作為餐飲品牌的“活招牌”,一個地區的消費者發現退卡難題後,也會引起其它地區消費者的恐慌,面對諸多“擠兌”,許留山的資金周轉問題也被逐漸放大,多重壓力下,最終出現大面積閉店。



兩度失利背後


其實早在多年前,許留山就出現了衰敗跡象,如今幾近停擺的現狀也更像是沒有處理好病根而發生的極速惡化。2020年3月,許留山在香港被爆出有拖欠租金的行為,多個業主向當地法院起訴索要租金,一時間外界議論紛紛。

面對外界的質疑,許留山還在官方微博上自我調侃到,“這可能是許留山60年以來最火的一次”,並表示內地的門店繼續正常運營。

然而後續故事的發展並沒有按照設想的軌跡運行。香港的許留山門店最終在2021年11月全部關閉,許留山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內地的店鋪上,但是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許留山的口碑急劇下降,內地門店也開啟了大面積的關店潮。

歷經時間檢驗的許留山為什麼沒有成功挽留住客戶,從香港和內地敗北的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我所在的店鋪之前一個月四十多萬銷售額,後來遇上疫情,就關店了。”吳青是許留山的產品師和培訓專員,在許留山任職兩年,看著一個店鋪從生意紅火到關門大吉,他認為疫情是導致門店大量關閉的重要原因之一。

疫情期間,大量線下門店受到不小影響,客流量的急劇下降導致店面的營收出現了斷崖式的下降,但是租金和員工開支卻是雷打不動的,長期的入不敷出讓許多餐飲開始轉型外賣或者直接關門退出。

吳青告訴《豹變》,雖然許留山也開通了外賣服務,但是許留山的產品主要以堂食為主,“因為化了口感就不一樣了”,最終在外賣服務上很難實現突圍,疫情幾年中也就出現比較大的經營困難。

除了疫情的因素,吳青認為許留山的沒落還跟產品的品控有關。

在多家社交媒體搜索“許留山”時,可以看到不少網友發帖吐槽許留山的口味變化,並直言自己“踩坑了”,就連許留山的招牌產品嚐起來也不是之前的味道。

“由於人員流動性大,做的產品質量不行,老員工帶新同事做的不好,產品製作的重要技術沒有很好的傳承下來。”吳青告訴《豹變》,要想做好許留山的產品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產品師工資並不高,導致熟練的師傅留不下來。

許留山後期品牌擴張過程中大量地引入了加盟商,公司對於加盟商的管控並不到位, “很多加盟商不按公司標準製作,還出現了一些食品安全問題。”

許留山抓住客戶的重要利器是獨特口味,在產品質量與口味發生了較大的偏差後,品牌的口碑也極速下滑,不僅沒有吸引到新客戶,還不斷失去原有的市場份額。

許留山在甜品界有先發優勢卻無發展後勁,還跟公司的股權多次變更,以及頻繁內鬥有關。

在短短十年內,許留山就出現了三次易主。2009年,許留山被賣給馬來西亞的投資公司NavisCapital後正式進軍馬來西亞市場。2015年許留山被煌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5億港元全資收購。2019年百勝中國宣布收購黃記煌,許留山再次易主。

公司股權的多次變更讓許留山的經營變得不穩定,戰略上反复折騰,錯過許多發展機會。

股權變更之外是激烈內鬥。“公司會外聘一些空降領導,而有些人努力很久卻得不到升職。”吳青告訴《豹變》,許留山不合理的晉昇機制導致公司員工的內鬥激烈,不少有經驗的老員工最終紛紛跳槽。

長期的內耗之下,大家都無心鑽營業務。



糖水鋪們開不下去了?


許留山的倒下,並不是個案。

作為許留山的老對手,滿記甜品和鮮芋仙如今也遇到發展難題。市場數據顯示,滿記甜品的門店數量從巔峰時期的500家銳減為如今的不到200家,出現了明顯的負增長狀態。

而鮮芋仙在近些年也退出了青島、嘉興等多地,總體的門店數量也呈下降趨勢。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還有接近1300條的投訴記錄,其中不少是關於滿記店鋪關閉後會員卡無法退款的投訴。

中式甜品的集體衰退背後其實都指向同樣的原因,產品的同質化嚴重,而且一直在吃老本。以許留山為例,主打的產品主要是楊枝甘露、多芒小丸子等幾款產品,多個產品的差異也只是體現在小料的不同排列組合。

更致命的是,中式甜品的產品模仿門檻並不高,沒有辦法做差異化的優勢。加上消費者的口味變化,傳統的中式甜品的重糖口味也被打上不健康和容易肥胖的標籤。

而新式茶飲則抓住消費者的喜好,推出了半糖、少糖的產品,憑藉著快速出新的速度和出圈的聯名營銷活動,賺足了消費者的眼球。

面對傳統甜品店的衰退和大面積閉店,新式茶飲抓住機會加快攻城略地的步伐,迅速擴張搶奪市場份額。喜茶官網顯示,截至2023年1月,喜茶在國內已經擁有超過800家直營門店。瑞幸咖啡官網顯示,截至2022年6月瑞幸咖啡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7000家。

除了產品和門店數量的優勢,新式茶飲的銷售渠道也更加多元化。目前幾乎所有新式茶飲都採用了線下銷售和線上外賣的雙渠道銷售,而且針對外賣訂單,新式茶飲還會通過保溫包裝來保證到手飲品的口感。

銷售渠道的拓寬也擴大了新式茶飲的輻射範圍,在店舖租金和員工開支不變的情況下,外賣訂單可以大大降低營銷的邊際成本,提高單店的總營收和淨利潤。

面對自身困境和新式茶飲的瘋狂碾壓,傳統的“糖水鋪”也不得不積極尋找新的突破口。2022年5月,滿記甜品母公司“智港集團”將新式茶飲品牌小滿茶田納入旗下,藉此希望完成傳統甜品和新式茶飲的融合創新,但是目前似乎還沒有產生特別大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年輕人手上那杯飲品的市場,被新式茶飲、咖啡等諸多品牌看中,大家從產品、價格再到營銷手段紛紛卷出新境界,甚至把店鋪開到更多小縣城中,增量市場寥寥無幾,留給傳統甜品的突圍空間已然不多,如果無法做出差異化亮點,未來還有更多的“糖水鋪”將會倒下。豹變)


哥喝的是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