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技術紅利,藏在最後一公里。
這個昔日傳統PC巨頭,如今正搖身一變,成為AI時代的先鋒。
它不再是一家PC廠商,而已蛻變為一家全端AI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
大模型戰爭,歷經幾年角逐,格局已逐漸清晰。
但技術要真正落地,進入千家萬戶,變成紅利,還需要突破最後一公里。那麼,誰是中國AI落地最大的推手呢?
騰訊、阿里、百度、字節,還是華為?
這些產業巨頭在各自領域,都擁有極強的實力,比如字節和BAT的優勢在於雲端運算、終端應用,華為的優勢是底層軟硬體技術。
如果以業務佈局的廣度這一指標來評價,有一個巨頭的實力,長期被人們低估了。
2025年3月31日,聯想中國區誓師大會在北京國家網球中心舉行。會上,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強調:
未來十年,聯想將聚焦混合式人工智慧。
過去幾年,人工智慧在不同領域不斷推進,但同時也形成了個人智能、企業智能和公共智能相互之間割裂的局面。
這既有技術原因,也受限於單個企業的業務佈局廣度。
而聯想,早在2023年就提出混合式人工智慧的技術路徑,即個人智能、企業智能和公共智能共存互補、混合併用,並認定:
混合式人工智慧是AI普惠的必由之路!
聯想之所以敢提出混合式人工智慧,與它在AI領域的業務佈局廣度,密不可分。
這些年,外界對聯想的刻板印象,還停留在全球PC市場份額第一的輝煌歷史。
但鮮有人注意到,自2017年啟動智能化轉型以來,聯想中國區已在“端-邊-雲-網-智”新IT技術架構基礎上,建構起覆蓋個人智能和企業智能的全端AI能力。
在AI終端領域,聯想發佈了全球首款AI PC,並領跑市場。
以此為中心,聯想中國區還圍繞天禧AS(新財年升級為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不斷為使用者提供AI手機、AI平板等終端產品,打造了一體多端格局。
在AI基礎設施領域,聯想伺服器穩居全球前三,尤其高性能計算叢集,更是連續十幾次摘得榜首。
以此為基礎,聯想中國區搭建了萬全異構智算平台,涵蓋伺服器、儲存、軟體及超融合、支援維運服務五大領域,形成一橫五縱格局。
在AI解決方案及服務領域,聯想中國區則打造了“一擎三箭”,面向政企、中小企業及消費提供服務。
截至目前,已發佈聯想擎天、聯想百應、想幫幫三大AI服務品牌,全面覆蓋B端和C端客戶。
這樣的AI業務佈局廣度,在業內堪稱少見。
當人們還在討論大模型,討論明星創業公司時,聯想已在悄然間,將AI部署在個人終端乃至從田間地頭到工廠車間……經濟活動的每一個毛細血管。
聯想在AI時代的轉身,讓人有一種脫胎換骨之感。
而就像任何一次重大事件一樣,這場覺醒並非浪漫之舉,而來自七年前,一場觸及靈魂的變革。
2017年的聯想中國區,面臨巨大的考驗。
一方面,是嚴峻的外部環境。彼時,傳統PC產業早已過了巔峰期,步入下行軌道,聯想PC業務因此陷入瓶頸。
另一方面,內部長期形成以產品為中心的業務模式,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面對壓力和質疑,臨危受命的劉軍,經過100餘天的調研、走訪客戶,最終帶領中國區管理團隊制定了“日出東方”戰略。
新戰略的願景是:聯想,智慧中國。
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暗藏著這個傳統IT巨頭進軍智能化,以科技賦能中國智能化轉型的決心。
彼時的聯想中國區,已經預見到了智能化革命孕育的巨大機會。
但要實現這個戰略並非易事。
為此,聯想中國區在新戰略指導下,推動了兩大轉型,並構築起三大基石。
首先,是以客戶為中心的轉型。
過去,聯想中國區以產品線劃分組織。這種傳統的業務模式,在內部延續了很多年,逐漸跟不上形勢。
轉型後的組織,以客戶為中心,劃分為政企、中小企業和消費群組,能夠針對不同客戶群需求,做出快速響應,實現客戶直達。
其次,是3S轉型。
過去,常年穩居全球PC第一的聯想,一直被業界認為是傳統“硬體製造商”。面對市場變化下的增長瓶頸,聯想毅然決定重振PC業務,並尋找“新奶酪”。沿著這個思路,聯想中國區將業務重構為三大類股:智能裝置(AI終端)、智能基礎設施(AI基礎設施)和智能方案與服務(AI解決方案及服務)。轉型後,聯想推動自身成為全端AI的產品、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並致力於全端全周期加速行業智能化轉型,實現AI普惠。但這些調整,還不足以改變聯想的基因,要想把智能化刻入公司的DNA,還需要一場深入骨髓的手術。
因此,在以客戶為中心和3S兩大轉型的同時,聯想中國區還努力構築了三大基石。
其中,最重要的基石之一,是對原來的IT引擎進行徹底重構,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智能IT引擎,也就是擎天。
新的擎天智能IT引擎已經升級到擎天4.0,以多模態和強推理為特徵,既支援自身的智能化轉型,又支援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能製造、智慧能源等千行百業的智能化轉型。
智能IT引擎之外,聯想中國區還通過敏捷、高效、優質的中國創造能力,以及AI原生組織等,構築起AI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正是有了這些基礎,今天的聯想,才能厚積薄發,在AI時代給了人們很多驚喜。
比如,隨著智能體的爆發,人們突然發現,聯想是最早對智能體和AI PC做出明確定義的企業之一。
不僅最早定義,聯想還全球首發了AI PC。
同時,發佈和亮相了很多智能體,包括針對個人的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以及為中小企業量身打造的百應智能體。
這些智能體,已成為個人和中小企業奔赴AI的重要入口。
七年多來,聯想中國區的日出東方戰略不斷升級迭代,尤其在兩大轉型方面,建立起業內領先的客戶直達模式,形成了全端AI的戰略佈局。
以客戶直達為例。
目前,在三大客戶群體中,政企業務群客戶的覆蓋從七年前的53%提升到今天90%以上,可以直接觸達的中小企業客戶從微乎其微到超過700萬家,而消費客戶更是達到超過2億會員的規模。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戰略佈局還在不斷迭代。
2025年聯想中國區誓師大會,日出東方戰略迎來全新升級,更新了使命:混合式AI加速中國智能化轉型。
會上,劉軍還宣佈了2025年三大策略:
首先是以智能體軍團,深化客戶直達模式。
大會正式亮相聯想超級智能體——樂享。它將與行銷、銷售、服務等領域智能體,組成聯想中國區第一支矽基戰隊,全面提升組織效率和客戶服務能力。
聯想樂享作為面向公眾、客戶、大聯想夥伴的新一代官方入口,擔綱意圖理解和任務規劃,並調度指揮研發、供應鏈、行銷、銷售、服務和營運等領域智能體為使用者提供服務。
這支矽基戰隊在劉軍眼中,是聯想中國區直達客戶模式的特種部隊。
其次是以全端AI,重裝出擊,加速3S轉型。
在個人智能方面,劉軍宣佈升級天禧AS為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聯想個人云也將於5月發佈。
依託個人云,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將升級到端雲一體技術架構,嵌入聯想AI PC、AI 手機、AI 平板,全面打爆“一體多端”。
在企業智能方面,基礎設施業務群將堅持“一橫五縱”佈局,抓住AI機遇,實現彎道超車。方案服務業務群將以“一擎三箭”引領IT服務向AI服務轉型。
最後是以三大法寶,扭轉乾坤。
新財年,聯想中國區將基於多模態和推理大模型,將智能IT引擎升級至擎天4.0,爭取快速達到L3智能水平。
同時,還將繼續強化中國創造能力,並在文化上倡導人機共生,大規模組建矽基戰隊。
從2017年啟動日出東方戰略以來,聯想中國區一直在推動智能化轉型,而這場變革或許沒有終點。
隨著大模型的迭代,當下AI已從過去炒作概念,進入到落地、普及的深水區。
尤其是今年初以來,以DeepSeek為代表的高性能、低成本、開源大模型的出現,大幅降低了AI訓練成本。
AI普惠新時代的大門,已徐徐開啟。這是IT行業一個史詩級的歷史機遇。
然而,很多網際網路和AI公司,卻由於業務佈局上的缺失,始終困於技術-場景的斷層,難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相比之下,提前佈局智能化賽道,並打造了全端AI能力的聯想,在這場智能化的升維戰爭中脫穎而出,佔據了有利地形。
得益於全端AI能力,以及過去幾十年,在IT行業積累的使用者、行業經驗等,聯想打破了行業記憶體在的“技術空轉”的陷阱。
今天,聯想AI PC能夠在消費級裝置上,流暢運行70億參數的DeepSeek端側大模型。
天禧個人智能體系統,將不僅能夠跨終端、跨作業系統運行,還能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和場景化融合能力。
擎天智能體“超級工廠”,憑藉上萬個模型、數百個企業智能體範本,能夠做到72小時幫助企業蒸餾大模型。
智能化,帶來了生產效率的突飛猛進。
在合肥聯寶科技,這裡的“燈塔工廠”每天可處理8000多筆訂單,而且八成以上是小於5台的個性化訂單。
過去,工人每天排產需要6小時,智能化後,每天排產時間縮減至1.5分鐘。
不止個人,也不止企業,在祖國大西北,東數西算的算力樞紐上,同樣跳動著聯想的智能終端、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
這種全端AI的能力,使得聯想並沒有痴迷於單點技術的炫技,而是將AI注入到產業鏈的毛細血管。
在算力基建、終端生態與行業解決方案的交匯處,在AI落地的最後一公里,編織著AI普惠的神經網路。
這些看似不性感的業務,恰恰是其在AI時代的關鍵壁壘和護城河,它成功帶領聯想走出了傳統業務的瓶頸。
剛剛過去的財年,聯想中國區全面打超預設最高目標。
相比上一個財年,整體營收和貢獻利潤同比增長均超過20%,非PC業務收入更是同比大增近60%。
這個昔日傳統PC巨頭,如今正搖身一變,成為AI時代的先鋒。
它不再是一家PC廠商,而已蛻變為一家全端AI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
站在今天這個時間節點上,回望過去。
七年前,聯想中國區這場觸及靈魂的改革,可謂頗具戰略前瞻性,如果不是這場變革,聯想可能至今依舊困在傳統PC業務中。
全端AI戰略佈局改變了它的命運,使其不但走出了過去的陰霾,還成為未來中國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推手。 (華商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