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樓市,逐漸失控!
一方面,網上房地產資料顯示,3月上海二手房成交約2.93萬套(封包括住宅、商業、寫字樓、車位),環比暴漲約75%。
另一方面,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上海的業主們,不再接受大幅砍價了。
成交三年次高,但「3萬套魔咒」仍未破
3月上海二手房成交約2.93萬套,距離3萬套「榮枯線」僅一步之遙,環比2月暴漲約75%,創下2021年以來的第二高位。
單日最高成交1473套、周末日均1334套的資料,彷彿讓人夢迴2021年樓市巔峰。
然而,這波「小陽春」背後卻暗藏隱憂:
300萬以下房源成交量,佔總量近一半,以價換量成常態,部分遠郊類股甚至出現「當日掛牌即成交」;
800萬以上高端住宅,成交均價上漲,徐匯濱江、靜安南京西路大平層成交佔比提升,前灘、新天地部分戶型供不應求。
此外,資料顯示3月二手房成交均價48003元/㎡,環比上漲2%,但此資料背後是嚴重的結構性分化:核心區領漲,遠郊陰跌。
黃浦、靜安、徐匯等內環區域成交均價普遍上漲約3%-6%,新天地類股次新房均價跳漲約46%;
青浦趙巷、奉賢南橋等地均價較高峰下跌約15%-22%,部分鄉鎮類股單價跌破2萬元/㎡。
三重推手曝光!
事實上,本輪上海二手房成交量、成交均價上漲的背後,有三重推手。
1)政策「組合拳」啟動置換鏈條
「滬九條」「滬七條」連環出擊,堪稱上海樓市十年來最強政策鬆綁。
首付門檻下降,首套20%、二套30%,直接釋放購買力;
社保年資縮短至3年,非戶籍購屋門檻大降,尤其啟動了「五個新城」等外環區域市場。
再加上信貸寬鬆的預期,4月降準箭在弦上,LPR下調預期強烈,購屋成本持續走低。
2)土拍市場“麵粉貴過麵包”
2024年上海土地出讓面積較去年同期驟降約57.5%,但徐匯濱江等地塊溢價率飆升至40%,地價攀升直接傳導至房價。
一方面,新房供應銳減,2025年市區新房預計減少50%,徐匯濱江等地新房售價或突破20萬/㎡;
另一方面,次新房價值重估,唐鎮、徐涇等類股次新房掛牌價逆勢上漲。
3)學區房“末班車效應”
3-4月是學區房報名季,資料顯示,徐匯田林、浦東陸家嘴等學區房成交量漲了150%以上。
接下來,上海二手房市場怎麼走?4月是一個關鍵窗口期。
若4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能達到2.3萬套(3月成交量的80%),「小陽春」行情可望延續。
期間,若是外環外限購進一步鬆綁,市場熱度或將再度提升。
不過,上海二手房市場的結構性分化是不可逆。
內環優質住宅年均漲幅或達5%-10%,成為抗通膨硬通貨;遠郊房價或陰跌5%-8%,但軌道交通沿線「地鐵房」保值性凸顯。 (上海樓市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