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與現實碰撞的時候,現實或許更為殘酷。
根據最新消息,美國總統川普將在周一公佈半導體關稅的細節。而根據多方消息的證實,川普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繼續敦促科技公司將生產轉移到美國,尤其是半導體產業的製造代工領域。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透露,美國向台灣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若台積電不將所有生產線遷至美國本土,將面臨100%懲罰性關稅。並且要求涵蓋生產線和供應鏈的全面轉移,還包括核心技術流程移交、研發中心地位對等化、最先進製程本土化以及技術人員全員搬遷等五項具體條款。
這意味著,美國不僅要將“台積電”變成“美積電”,還要將全球完整的半導體製造產業鏈收入囊中。為此美國還對台積電單獨提出了5項具體的要求:
第一:台積電必須將主要生產線派遣至美國國內生產,其主要供應鏈必須設定在美國;
第二:台積電必須將主要生產和加工工藝流程交給美方企業;
第三:台積電必須在美國國內設立主要研發中心,其地位與島內研發中心相當;
第四:台積電必須將最先進製程生產線設定在美國,否則將遭到100%懲罰性關稅;
第五:台積電必須將主要技術人員和工藝流程相關人員全部搬遷至美國。
眾所周知,台積電目前在半導體製造領域,尤其是先進製程晶片製造領域在技術上全球領先,不僅是全球唯一3nm製程量產並商用的製造商,同時在2nm製程方面也將於今年下半年率先量產。
同時,台積電還近乎壟斷全球先進製程晶片的製造。根據其2024年財報顯示,3奈米製程貢獻達到其總晶圓收入的18%,5奈米和7奈米製程分別貢獻34%和17%。先進工藝佔總晶圓收入的比例從2023年的58%上升至69%。同時,台積電掌控著全球10奈米以下晶片92%的產能。
而且我們知道,目前美國在晶片設計上一枝獨秀,英特爾、AMD、高通、蘋果、輝達、博通等都是全球晶片設計巨頭;PC晶片上英特爾和AMD壟斷市場、手機晶片上高通和蘋果主導全球高端晶片市場、AI晶片上輝達吃掉全球90%以上的高端市場。
因而,如果美國控制了台積電,那意味著從晶片設計到晶片製造美國將全面統治全球半導體先進製程產業鏈。
但顯然這不是市場主動的選擇,而是“政治脅迫”的結果;那就註定無法成功。就如川普發起的所謂“對等關稅”戰,不得不在4月11日“悄悄的”對智慧型手機、電腦、晶片等電子產品進行豁免一樣。
根據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在深夜發佈的《特定產品的互惠關稅豁免》公告,正式宣佈對大量電子消費品進行“對等關稅豁免”。這些電子消費品中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太陽能、電視,等等。甚至,連被美國視為頭號勁敵的的中國,也在豁免國家內。
顯然美國“豁免清單”中將眾多中國生產的產品納入,已經代表了美國關稅戰的失敗。這不是當然不是美國“突發善心”,而是由於美國確實已經不具備製造業能力,不僅勞動力成本高昂,而且也沒有配套的產業鏈。相反,中國擁有強大的製造能力,同時擁有完整的配套供應鏈,從而可以滿足國際市場對於消費電子更新換代的迫切需求。
同樣的道理,半導體製造產業美國同樣不具備優勢,比如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其營運成本比台灣高出30%;建廠成本更是達到台灣省的4倍。同時,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長期側重設計環節,缺乏成熟的晶圓製造人才儲備。就如台積電創始人張仲謀所言:在美建廠是“政治驅動”的決策,與商業邏輯背道而馳。
何況台積電號稱“護台神山”,其佔據了台灣GDP的15%、出口額的35%,其帶動的上下游產業鏈涵蓋超過5000家企業,直接就業人數達30萬。
因此,無論從營運效率、產業鏈配套,以及台灣實現而言,美國想要直接拿走台積電都無異於“痴人說夢”!退一步講,即使真的被脅迫,那也要問台灣2000多萬人會答應嗎?即使答應,那中國14億人民會答應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飆叔科技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