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存底(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外匯存底,是指各國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所集中掌握並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國貨幣的外匯資產。
外匯存底的主要來源有貿易順差資本流入,主要的種類有國外銀行存款、外幣有價證券、外幣支付憑證。其主要功能是調節國際收支:干預外匯市場、維護國際信譽、增強綜合國力。
外匯存底是一個國家重要的金融資源,對於維護經濟金融穩定、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有重要作用。各國央行通常會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國際環境,合理管理和運用外匯存底。
以下是2024年底世界前10大外匯存底經濟體及其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存底金額,及其外匯存底特性。
1. 中國:外匯存底金額約3.57兆美元,外匯存底規模長期位居全球首位,經濟實力和國際貿易地位的重要體現。
2.日本:外匯儲備金額約1.23兆美元,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主要用於干預匯市和支持國際貿易。
3. 瑞士:外匯存底金額約9,526億美元,世界金融中心,外匯存底豐富,保障金融穩定與金錢安全。
4. 印度:外匯存底金額約7,060億美元,外匯存底成長迅速,增強抵禦外部經濟風險的能力。
5. 俄羅斯:外匯存底金額約6,340億美元,外匯存底成長較快,支撐盧布匯率及國家經濟安全。
6. 台灣:外匯存底金額約5,768億美元,外匯存底充足,保障對外貿易及金融穩定。
7. 沙烏地阿拉伯:外匯存底金額約4,495億美元,石油出口大國,外匯存底主要來自石油收入。
8. 韓國:外匯存底金額約4,156億美元,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外匯存底支持國際貿易和金融穩定。
9.新加坡:外匯存底金額約3,573億美元,國際金融中心,外匯存底豐富,保障金融穩定與經濟發展。
10.巴西:外匯存底金額約3,527億美元,外匯存底穩定成長,增強經濟抗風險能力。
請注意,以上數據為截至2024年底的估計值,實際數值可能因各國央行的最新公佈而有所變動。此外,外匯存底的金額會受到匯率波動、國際經濟情勢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各國排名和具體金額可能會有所變動。(DS財經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