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美國智庫:華盛頓在關稅戰不佔據上風


自川普發動對華關稅戰以來,雙方已歷經多輪博弈。截至目前,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累計高達145%,中國對美商品的報復性關稅也已達125%。在僵局持續之際,川普政府又悄然豁免了對中國智慧型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125%“對等關稅”。這一轉變凸顯出美國在貿易戰中所面臨的現實困境:一方面,川普試圖單方面重塑貿易規則,建構對美國更有利的格局;另一方面,由於美國在礦產資源、廉價晶片以及電子產品等關鍵領域對華依賴嚴重,其所加征的關稅最終反噬自身經濟,難以全身而退。

對於美方低調豁免中國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川普拒絕承認是向中國讓步,他和美國財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以及其白宮政策副幕僚長米勒繼續為對華關稅辯護,甚至威脅在一兩個月內對半導體產品加征關稅。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Adam S. Posen)在4月9日發表於《外交事務》的文章稱,川普及其經濟團隊都認為美國作為貿易逆差國,在這場升級的貿易戰中佔據著優勢。但事實上,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擁有相較於美國的“升級優勢”(escalation dominance)。美國在缺乏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貿然對華出手,只會讓自己吞下中國反制措施的苦果,令美國經濟面臨“滯脹”風險的衝擊。

川普2018年時曾發帖文稱,“當一個國家(美國)在與幾乎所有貿易夥伴的交易中都損失數千億美元時,貿易戰是好事,而且很容易贏”。而美國財長貝森特則在川普對中國加征145%的關稅後表示,他認為中國反制美國的關稅是重大錯誤,因為“因為他們手裡只有‘一對二’。中國對我們加征關稅能讓我們損失什麼?我們對他們的出口量只有他們對美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他們必輸無疑。”

波森在文章中稱,川普政府認為美國對任何其他與之存在雙邊貿易逆差的經濟體擁有博弈論學者所稱的“升級優勢”。蘭德公司的一份報告中曾解釋稱,升級優勢意味著“一方有能力以對對手不利或使其付出更高代價的方式升級衝突,而對手無法以同樣方式反擊”。如果美國真的擁有“升級優勢”,那麼中國、加拿大及其他對美國關稅採取反制措施的國家確實是在打必輸之牌。

但波森隨即駁斥了川普及其團隊的觀點。

波森認為,川普政府的觀點在邏輯上是錯誤的,在這場貿易戰中擁有升級優勢的其實是中國。原因是,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對其來說至關重要,這些商品無法在短期內被替代,也無法以低廉的成本在美國本土生產。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或許是美國採取行動的正當理由,但在尚未實現這一目標之前就發動這場關稅戰,幾乎註定將以高昂代價告終。因此,是美國而非中國在孤注一擲地押上一手註定失利的牌。

中國在貿易戰中具有“升級優勢”

波森從兩個方面反駁了川普認為美國在貿易戰中具有“升級優勢”的觀點。其一,在貿易戰中雙方都會受損,因為雙方都將失去其經濟所需、其人民和企業願意付費購買的商品。與發動真實戰爭一樣,貿易戰是一種破壞性行為,同樣會使攻擊方自身的力量和後方面臨風險:如果防禦方不相信自己能夠以損害攻擊方的方式進行報復,它就會投降。

而貝森特將貿易爭端類比撲克牌中的博弈是具有誤導性的。因為撲克是零和博弈,一方之所得即另一方之所輸。相比之下,貿易則是正和博弈,你發展得越好,我也會發展得越好,反之亦然。在牌局中,除非贏得勝利,否則前期投入的籌碼不會有任何回報;在貿易中,通過購買商品和服務,則可以立即獲得回饋。

川普政府認為,就如牌局一樣,進口得越多,風險越小。這背後的邏輯是,因美國對中國存在貿易逆差,其進口的中國商品和服務多於中國進口的美國商品和服務,所以美國的脆弱性較小。波森稱,這種觀點在事實上就是錯誤的,而不僅僅是認知上的分歧。阻斷貿易會降低一國實際收入與購買力;國家出口正是為了賺錢購買本國沒有或本國生產成本過高的東西。

其二,即便如川普政府一樣,以雙邊貿易差額決定貿易戰的“勝負”,順差方將佔據優勢,作為貿易逆差國的美國的處境仍不樂觀。2024年,美國對華商品與服務出口額為1992億美元,自華進口額為4625億美元,貿易逆差達2633億美元。作為順差國的中國需要放棄的僅僅是銷售額(即資金),而作為逆差國的美國需要放棄的卻是其本土無法有效生產或根本無法生產的商品與服務。

資金是具有可替代性的。若收入減少,可通過削減開支、開拓其他市場、分攤負擔或動用儲蓄(例如財政刺激)應對。中國與多數總體貿易順差國一樣,儲蓄長期高於投資——某種意義上儲蓄已過剩。這種調整相對容易實施,不會出現關鍵物資短缺,且可通過內銷或轉售其他市場替代大部分對美出口。

反觀像美國這樣存在整體貿易逆差的國家,其支出高於儲蓄。在貿易戰中,因為加征關稅導致成本上升,美國只能被迫放棄或減少自己所需商品的供應,而這些商品不像錢那樣容易替代或流動。其結果是,具體產業、特定地區或普通家庭將直接面臨物資短缺的衝擊,包括一些是短期內無法替代的重要物品。

並且,由於逆差國家還依賴資本進口,美國在貿易戰中將更容易受到外界對其政府信用與營商環境信心波動的影響。當川普政府隨意決定加征巨額關稅、在製造商的供應鏈上製造極大不確定性時,直接後果就是外國對美投資減少,美國債務的利率將因此上升。

美國經濟將因為貿易戰“滯脹”

波森認為,若川普政府當前對中國實施的逾145%關稅政策持續生效,美國經濟將在與中國的全面貿易戰中遭受重創。美國經濟承受的代價將遠超中國,且局勢升級只會加劇其痛苦。川普政府或許自認為展現強硬姿態,實則將美國經濟置於中國反制措施的擺佈之下。

美國將面臨關鍵供應品的短缺,涵蓋從大多數藥品的基礎成分、用於汽車和家用電器的廉價半導體,到工業流程中(包括武器製造)不可或缺的關鍵礦物。一旦像川普所宣稱的那樣大幅削減甚至完全切斷自中國的進口,所造成的供應衝擊將引發類似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和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的“滯脹”,即經濟萎縮與通膨同時發生。在這種境地下,聯準會和財政決策者幾乎別無選擇,要麼眼睜睜看著失業上升,要麼冒著更高通膨的風險試圖挽救局勢。

▲位於青海鹽湖的鋰資源開發。

波森認為,如果換做一場真正的戰爭,在你還未武裝好自己前就去激怒對手,無異於“自殺”。而川普當前發動的經濟攻勢實際上正面臨著這種風險。鑑於美國經濟在諸多關鍵商品上對中國存在高度依賴(藥品原料、廉價晶片、關鍵礦產),在沒有確保替代供應管道或國內足夠產能的情況下貿然中斷貿易,是極度魯莽的行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美國政府所招致的損害恰恰是其聲稱要避免的。

即使假設這一切只是川普政府的談判策略,其效果也只會是弊大於利。波森去年十月在《外交事務》上警告稱,川普經濟策略的根本問題在於:要讓對手相信他的威脅是真實的,就必須付出一定程度“自殘”的代價。而這將導致市場與家庭對持續不確定性形成預期。美國國內外投資者將減少而非增加對美經濟投入,且不再信任美國政府會遵守任何協議,致使通過談判達成和解或緩和局勢變得困難。最終,美國生產能力將衰退而非增強,反而擴大中國等國對美施壓的籌碼。

波森最後警告稱,“川普政府正發動一場經濟版的越南戰爭——這場主動選擇的衝突將迅速失控,摧毀國內外對美國信譽與執政能力的信心。歷史早已寫下那場戰爭的結局。” (中美聚焦)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